湖南張家界最美12處古村落,武陵源深處古韻悠悠

2020-02-14     古村記

湖南,張家界。

位於湖南西北部,澧水中上游,屬武陵山區腹地。

這裡是少數民族聚居區,到處可見土家族、白族、苗族風情。

這裡山清水秀,以旅遊立市,更有許許多多保存美好的古樸傳統村落。

一起來看看張家界最美的12個古村落,你知道哪幾個?

1 石堰坪村


石堰坪村位於永定區東南部,在桃源、沅陵、永定三縣交界之地鑲嵌著一顆璀璨的民族文化明珠,全村面積1700公頃,現保存有多建於明清時期的土家吊腳樓182棟。

該村歷史悠久、環境優美,土家民俗風情古樸濃郁,是中國南方保存最原始的土家部落之一。村落被湖南最美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為全國第一批傳統村落。

石堰坪村土家族吊腳樓建於清代、民國時期,建築格局為組合式吊腳樓群,全村現有土家族982人,保存有182棟土家吊腳樓,其吊腳樓構造高低錯落,形式多樣,別具一格,有「7」字形、「山」字形、「一」字形等造型。

村寨里的土家人長期生活在山區中,過著早耕晚息、和睦相處的生活,土家人的草龍燈、糊倉、揚叉舞、存籠舞等傳統民俗活動奪人眼球,其中「糊倉」已成功申報成為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

2 苦竹寨


位於桑植縣。苦竹古寨建於唐宋,盛於明清。曾是澧水上游「千帆林立的老碼頭、商賈雲集的古集市、梢公盪魂的逍遙窟、明清社會的萬花筒」。苦竹賽這座澧水邊的一座少數民族雜居的村落,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時光穿梭而容顏未改,依舊保留了明清時的建築特色。

走進苦竹寨,從村頭到村尾一條條青石板貫穿其中,古老的風火牆、低矮的吊腳樓向遊人展示著土家人的聰明才智,一條條青石板,一聲聲咚咚喹,在訴說著古寨子曾經的輝煌。曾經的輝煌不再,而這裡依舊古色古香。

這裡民風淳樸,村民能歌善舞,許多桑植民歌都是靠苦竹寨的歌手流傳的。入夜的時候,苦竹寨亮起了盞盞紅燈,這是村裡的一個傳統。當年紅軍夜行軍過苦竹寨的時候,村裡有個老婆婆怕紅軍夜黑路難走,便在家門口懸起了一盞紅燈,其它村民爭相效仿,苦竹寨成了一個燈的世界。這段軍民魚水情被寫成了歌,傳唱到 ,這就是《門前掛盞燈》。

3 傘家灣村


傘家灣村,位於王家坪鎮東北方向,是一個兩千多年的歷史土家族古村寨。

這裡土家居民是最原始的土家民族,千年土家文化歷史積澱,留下了大量歷史文化遺產。這裡的土家吊腳樓大多都明清時期的古建築,上溪土家風雨橋建築歷史達三百多年歷史,還有百年歷史的傳統水碾、木榨油坊等建築文化遺產。


另外,該村還成立了「百合花土家民俗藝術團」傳承土家民間歌舞,現是「湖南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

4 廟崗村


廟崗村,位於永定區西南邊陲,原名張家灣村,曾是永定區與沅陵縣兩縣(區)交界之地,人來車往。川流不息。

整個村莊沿牧笛溪星羅棋布,數十棟充滿土家風情的老木屋和吊腳樓連為一體。廟崗村是養在深山的「生態之村」,也是湖南省少數民族特色村寨,這裡民眾居住、勞作和生活條件非常古樸。


因為植被被保護得好,山清水秀,鄉土氣息濃郁,農民的吃穿住行、風俗習慣、待客禮儀地地道道沿襲千百年的老傳統。

5 洪家關村


位於桑植縣洪家關白族鄉,距桑植縣13公里,這裡是賀龍元帥的故鄉,是紅軍時期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策源地。


這裡白族風情別樣,古韻淳樸美好。是紅色文化聖地,又有美麗淳樸古風。整個古村落,融紅色文化和民俗風情為一體。主要可看的傳統建築包括賀龍故居、賀龍橋;洪家關風雨橋以及古祠堂、白族土家族民居群等。

6 高坪村


位於永定區謝家埡鄉,始建年代明代,傳統建築數量32幢。代表性建築包括符星瑞宅居、陳光印宅居、敬澤寬宅居陳光國宅居陳世國宅居等。


信步高坪村,山奇水秀,小溪靜流,石板橋橫臥。溪畔的青瓦木樓,曲曲折折的卵石護牆,依山面水,古樸壯觀。溪邊約200米處,已有幾百年歷史的永定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陳氏宗祠」巍峨聳立,青山秀水,加上古老建築交相輝映,恰似一幅於天地之間徐徐展開的神奇秀麗的土家風俗畫卷。

7 紅土坪村


永定區沅古坪鎮,始建年代元代以前,傳統建築數量30幢。

代表性建築:李棣萼宅居,清代;李桂漢宅居,明代;李瑞強宅居,民國時期;李保令宅居,清代;李政虎宅居,建國以後;

8 太陽山村


永定區王家坪鎮,始建年代元代以前,傳統建築數量30幢。

代表性建築:向清山 T 字形吊腳樓,清代;向榮二層吊腳樓,清代;向崑山一字形吊腳樓,建國以後;向清喜雙手推車吊腳樓,建國以後;江九濃一字平房,建國以後;

9 橋邊河村


永定區王家坪鎮,始建年代元代以前,傳統建築數量36幢。

代表性建築:高朝建一字型吊腳樓,建國以後;張楚凡一字型吊腳樓,建國以後;全晚林 7 字形吊腳樓,建國以後;石廣六雙手推車吊腳樓,民國時期;游公坪張勝福 7 字形吊腳樓,建國以後;

10 龍鳳村


永定區羅水鄉,始建年代明代,傳統建築數量32幢。

代表性建築:覃德仁宅居,清代;覃大志宅居,民國時期;覃友志宅居,民國時期;張友華宅居,建國以後;覃亮明宅居,民國時期。

11 雙溪橋村


桑植縣劉家坪白族鄉,始建年代元代以前。

代表性建築:谷壯猷故居,元代以前;賀滿姑舊居,明代;賀龍、蹇先任居住處,明代;鍾典三舊居,明代;茶館,明代。

12 老棚村


位於慈利縣廣福橋鎮,始建年代明代,傳統建築數量有30幢。

古建築保留至今較多,主要有明代的古石觀建築星子宮、文昌閣;傳統木建築謝迪政房屋;明代的古石觀建築移山觀、星德山門等。

古村記整理自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ch3S3AB3uTiws8KeEC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