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指揮直升機亮相,注意尾部天線
近日國產指揮直升機圖片出現在網絡上面,從相關圖片可以看到機身上面軍徽和戰術編號,表明它已經列裝,該機研製成功有效增強了中國陸軍戰場態勢感知和機動作戰能力。
國產指揮直升機採用米-17直升機作為載機,它最大特點就是機尾增加了一個天線。外界推測它是國產合成孔徑/地面移動目標探測(SAR/MIT)雷達天線,這個雷達主要用於探測地面和低空目標,為部隊提供目標指示,直觀一點說國產指揮直升機相當於1架迷你版的E-8C聯合星飛機。
它的作用與E-8C聯合星相當
E-8C主要探測地面目標
眾所周知,二戰之後各國和地區陸軍摩托化、機械化水平得到長足發展,部隊機動能力迅速提高。對於戰場偵察就提出了更高要求,傳統人力或者地面偵察已經不能適應新時期任務需要,尤其沒有辦法獲取大範圍戰場態勢。這樣人們就把目光投向空中,發展機載對地偵察雷達系統,我們最熟悉莫過於美國E-8C聯合星飛機。
E-8C是在1架波音707飛機上面加裝SAR/GMIT雷達研製而成。雷達能夠探測數百公里外目標,一次任務下來覆蓋範圍相當可觀。機上配備有信息數據系統、顯控台、數據鏈/通信系統,可以對這些目標進行處理、顯示,然後分發下去。這樣指揮員能夠俯瞰整個戰場,獲取大範圍戰場態勢,戰術決策效率更高。不過E-8C研製年代較早,受到當時技術條件限制,例如它採用了無源相控陣天線,系統體積和重量較大,需要大型飛機才能安裝整套系統,導致成本和價格猛增。新世紀美國空軍考慮E-8C後繼機的時候,就發現電子技術進步,整個系統體積和重量大為降低,已經能夠在小型公務機上面安裝,以降低採購成本。E-8C服役之後參加了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發揮了比較關鍵的作用,顯現了優越的性能。因此引發效仿,英國裝備了哨兵對地偵察雷達飛機,而法國則研製了地平線偵察直升機。
美國下一代聯合星飛機體積就要小的多
英國哨兵對地偵察飛機
法國地平線偵察直升機
著眼於未來戰場需要,中國陸軍非常重視空基戰場雷達發展,以提高部隊戰場態勢感知能力。考慮到後勤保障方面因素,國產空基戰場雷達載機採用直升機作為載機。首先研製的是直-9B/BZK-101雷達偵察直升機,它在國產直-9B直升機基礎上研製而來,機頭加裝對地偵察雷達,為了適應較大的雷達天線,直-9B/BZK-101機頭加大,顯得非常肥碩,這也是它最主要識別特徵。不過直-9B噸位較小,難以安裝更大天線,機內空間有限,顯控台部署比較困難,因此直-9B/BZK-101實用受到限制。當然通過直-9B/BZK-101直升機研製,為我們研製更先進偵察雷達直升機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直-9B/BZK-101雷達偵察直升機,注意機頭碩大的雷達
進入新世紀,隨著國內技術進步,中國相關單位又研製了更加先進指揮直升機。從相關圖片來看,它的載機改為更大米-17直升機。米-17直升機是中國陸軍航空兵大量裝備直升機,可以提高部署靈活性,降低後勤保障難度。另外米-17內部空間也比較大,可以安裝多個顯控台,提高直升機指揮控制能力。機身也安裝了多個天線,應該是高速數據鏈/通信系統天線,可以將機載雷達獲取信息實時發送給後方指揮所或者作戰部隊。
米-17指揮直升機,它的雷達布置在尾部
米-17指揮直升機內部安裝有多部顯控台
國產指揮直升機將雷達天線放在了機尾,這樣優點就是能夠布置更大的天線,避免天線影響飛行員視野。從天線形狀它應該是有源相控陣天線,有源相控陣天線體積小、重量輕,靈敏度高,探測距離遠,分辨能力強。2018年珠海航展國內曾經公開國產JY-203合成孔徑/地面移動目標探測雷達(SAR/MTI),它用於無人機,採用平板縫陣天線,探測距離可以達到25公里,分辯率為0.5米,成像模式下一個小時可以覆蓋1800平方米/小時,移動目標模式下可以達到7500平方公里/小時。國產指揮直升機雷達比這個雷達更加先進,探測距離應該更大,有可能達到或者接近200公里,覆蓋範圍更大,可以為地面部隊提供更廣大範圍內戰場態勢感知和目標指示。
國產指揮直升機列裝之後,中國陸軍戰場態勢能力得到有力增強。指揮員可以有效掌握對方動態,作出正確戰術決策。它獲取信息也能傳遞給各作戰單元,各作戰單元根據對方動向採取相應機動,避實擊虛,打擊對方,做到單向戰場透明。另外這種指揮直升機還能夠在搶險救災、緊急救援等場合發揮重要作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Z5JYHABjYh_GJGVTNe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