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後再看《蝸居》,魔幻變成了現實

2019-12-16   流量君電影

10年前,一部現實主義題材的電視劇熱播。


卻因為劇中有「二奶」、「貪官」、「擦邊球」等情節,一度被批判和喊停。




但是這部劇中的一個話題,卻在10年間被廣泛、更多的人討論:


買房。




10年過去,重看《蝸居》,才發現這部當年的魔幻主義之作,已經變成了大多數人的現實——


蝸居

推薦理由:十年前的現實主義神劇



2009年,《蝸居》橫空出世,一經播出就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開始看以為是個現實題材、接著變成了愛情劇、最後發現它是個反腐劇。


有人說它現實、接地氣,也有人說它三觀不正。




《蝸居》到底講了什麼?


故事很簡單,兩條線就可以講明白。


第一條,是房奴線。



郭海萍蘇淳是一對小夫妻。



兩人都是名牌大學畢業,帶著能紮根大城市的夢想來到上海打拚。


背井離鄉,兩人工資不多也沒有什麼錢,只能租得起弄堂里十幾平的小房子。



但即便如此,兩人還是心懷希望。



但現實,一點點扼殺了兩人的這點希望。


海萍一直希望能在上海買一套屬於自己的小房子,但在城市裡,有多少人能挑得起房子?


一次次的看房後,「買房」漸漸地變成了兩人比天還大的任務。




為了這個目標,海萍絞盡腦汁的想辦法省錢。


節省飯錢,一周五天都吃清水掛麵加榨菜。



節省交通費,花錢買自行車騎行上下班,一天公交一塊五,六個月之後都是賺的。


節省所有不必要的開銷,老公不許抽煙、和女兒打長途都要爭分奪秒……



但即便這樣的「長期抗戰」,倆人在城市裡奮鬥了七年,還是沒能攢下房子的首付錢。


倆人吵過、哭過,還是咬牙再咬牙,找家人、求朋友,湊齊了首付。


終於,他們買了一套城市裡偏遠的小房子,成功變成了「房奴」的一員。




但計劃永遠趕不上變化。


蘇淳騙海萍首付這筆錢是父母給的,但事實上,這是他高利貸借來的。



一邊是房貸如山,一邊是利滾利的高利貸。


曾經一腔熱血要紮根大城市的海萍,如今猶如面對萬丈懸崖,她徹底被擊倒了。



在這個時刻,海萍的妹妹海藻站了出來,一下子幫姐姐還清了6萬。


怎麼回事呢?


我們來說說第二條,關於「小三」的線。




海藻是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畢業後居無定所,就住在姐姐和姐夫的小房子裡。


巴掌大的小房子,住在一起自然有諸多不便。



但畢竟也算是一家人,也就熬過去了。



海藻還有一個男朋友,小貝


兩人家境差不多,準備明年就結婚了。


姐夫為了買房接高利貸的消息猶如晴天霹靂,6萬塊的窟窿,她和小貝怎麼也補不上。




為了幫姐姐,她找到了市委書記的秘書,宋思明


宋思明,可以說是海藻遇到過最有錢有勢男人。


幾萬塊,對海藻一家來說都是天文數字,但對宋思明來說,僅僅是舉手之勞。




所以在海藻去宋思明辦公室找他 ,哭著說我需要很大一筆錢的時候。


宋思明拉過海藻的手,說:


「錢,我願意借,但我要知道你出了什麼事。」




那一刻,兩人都明白了,錢不是借的,因為宋思明不會讓她還,她也還不上。


這是一場交易。



於是,即便海藻知道宋思明有家有室,還是坐上了他的車,去了他的別墅,半推半就的……



海藻的選擇,是為了幫姐姐,但同樣也是受了姐姐現狀的衝擊。


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最終,海藻走上了這條不歸路,並且越陷越深。




後來,宋思明愛上了海藻、小貝發現自己被戴了綠帽子,狗血的一塌糊塗。



隨後海萍買的房子倒塌,宋思明被查出來是貪官,又進入了「反腐第一線」……



總的來說,《蝸居》的劇情確實存在著一些誤導的嫌疑和需要改進的地方。


但在眾多的評價中,君君最想說的還是那一個——


現實。




2009年,海萍一心要在大城市裡立足。


房價,讓她離這個夢想遙不可及,首付攢了七年,她已經成了一個斤斤計較的家庭婦女。


而如今的房價,又催生了多少海萍呢?




後來,海藻從姐姐身上,看到了社會的現實。


沒能抵擋住「一步登天」的誘惑,走上不歸路。



在現實中,又有多少人和她做了一樣的選擇呢?



《蝸居》的現實如溫水煮青蛙一般,把生活的無奈和絕望,滲透在劇情的細節里。



所以,這部劇才獲得了觀眾真實的共鳴。


回頭看看如今電視上的作品,主角們更華麗、更美好,卻獨獨少了這份真實。



《蝸居》過去了十年,它曾經並不出彩。


但至今回首看看,卻能讓螢幕前的我們感受到一種遙遙呼應的,同樣來自現實的無奈。


而其中滋味,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道。




關注【流量君】 如果你也喜歡我們的文章就來關注與點贊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