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眼中的貴州是怎樣的?「行走中國—2019世界華文媒體貴州行」

2019-10-08     貴州畫報

10月8日,「行走中國—2019世界華文媒體貴州行」活動在貴陽啟動。來自美國、德國、法國、義大利等國家的41家華文媒體高層組成採訪團將走進貴州省六盤水市、畢節市進行實地採訪,發掘貴州發展的好故事、好經驗,向海內外傳播貴州「好聲音」。

中共貴州省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貴州省僑務辦公室主任肖向陽向「行走中國—2019世界華文媒體貴州行」採訪團授旗。

「行走中國—2019世界華文媒體貴州行」是第十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的重要系列活動之一。此次活動由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貴州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指導,貴州省僑務辦公室支持,中國新聞社貴州分社承辦。活動為期4天,世界華文媒體採訪團將分為兩條線路實地採訪貴州多個地方,重點聚焦貴州70年來先進改革經驗的挖掘梳理、貴州脫貧攻堅階段成果和先進經驗總結等。

新中國成立70年來,貴州的發展翻天覆地,日新月異,經濟快速發展,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中共貴州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媒體聯絡處處長楊力介紹,作為中國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生態文明試驗區、內陸開放型經濟試驗區,近年來,貴州強力推進大扶貧、大數據、大生態三大戰略行動。經濟增速連續15年保持兩位數增長、連續8年保持全國前三,2018年貴州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4800億元,是1949年的2377倍。中共十八大以來貴州全省貧困發生率從26.8%減少到4.3%,書寫了中國減貧奇蹟的貴州篇章。

貴州不僅擁有著「中國天眼」、北盤江大橋、西江苗寨、百里杜鵑、黃果樹瀑布等不勝枚舉的世界之最、亞洲之最,造就了荔波喀斯特、赤水丹霞、施秉喀斯特、梵凈山4處世界自然遺產,更孕育出海龍屯遺址、侗族大歌、苗族蠟染等世界級、國家級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沉澱了陽明文化、屯堡文化、儺文化等優秀文化,被海內外廣泛讚譽為「人類疲憊心靈的最後家園」。

馬來西亞世華媒體執行董事張聰對此次貴州之行充滿期待。張聰接受記者採訪時說,之前對貴州的生態和大數據發展有所了解,想更多知道貴州發展的情況。馬來西亞民眾很少有人知曉貴州,此次報道可以給他們提供新鮮的信息。

美國《華夏時報》社長於建一表示,近年來,多彩貴州正逐漸享譽世界,經濟社會高速、高質量發展,亮出了中國減貧「樣板」、中國第一個縣縣通高速、世界橋樑之最等一張張「名片」,不斷向海內外講述著精彩的貴州故事。

作為一名華文媒體的「老兵」, 匈牙利鑽石傳媒董事長滕維傑已參加了五屆世界華文傳媒論壇。「10年前我隨採訪團來過貴州,黔東南州的苗族、侗族風情,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滕維傑說,再次到訪貴州倍感親切,期望通過世界華文媒體的集中報道,讓全球知曉貴州最新最真實的發展變化,以及貴州發展的巨大前景。

「行走中國-海外華文媒體貴州行」活動現場。

此次採訪團將分兩條線路分別走訪六盤水市和畢節市。六盤水市位於貴州西部烏蒙山區,是中國「三線」建設時期發展起來的一座能源原材料工業城市,1978年12月18日經中國國務院批准建市,有「江南煤都」「中國涼都」「世界古銀杏之鄉」「中國紅豆杉之鄉」等美譽。在「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規劃中,六盤水是66個區域流通節點城市和196個公路交通樞紐城市之一。

本刊記者/武敏(部分圖片來自貴州新聞圖片庫) 本期編輯/王文竹 張國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VuvsW0BMH2_cNUgNDr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