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美軍軍服圖冊——歐洲戰場

2019-05-14     左手槍炮右手玫瑰



A:英格蘭,1944年

A1:上校,工程部隊,美國第3軍

這名上校穿帶肩章的深色軍官常服和有「粉紅」稱謂的淡棕色褲子,這種褲子有騎兵式褲線,按規定可選擇性穿戴。這身制服可選擇佩戴各種軍帽,他戴的軍帽帽箍是引人注目的淺色,它是軍官們私下購買的,有各種顏色。帶標準褐色皮製帽檐的這種帽子還搭配環形皮條和老鷹軍官帽徽。上衣兩隻袖口上有環形裝飾,這種習慣至今還有,特別是工程部隊。對稱的領花分別是US字樣和象徵工程兵的城堡標誌。他左胸的略章說明他遠在一戰時期就開始服役,有「水果沙拉」之稱的這些獎章包括優秀服役十字勳章和銀星、帶兩顆戰星的1918勝利獎章、法國軍功十字勳章以及太平洋和歐洲戰場綬帶。他的袖口的裝飾代表他一戰時1年和二戰時2年(4條短橫槓)的海外服役經歷,而臂章上O型圓環中的A字則是第3軍的標誌。

A2:上尉,第70坦克營

他選擇卡其布襯衫和戰前款式的黑色領帶來搭配他的軍常服。軍官武裝帶上的劍套是戰前所必需的,戰爭期間則選則佩戴。外衣的領花是裝甲兵的標誌,形狀類似一戰時期的英國坦克。此外,這名軍官還佩戴美國和歐洲戰場服役勳章。獨立的坦克部隊,比如不歸師指揮的坦克部隊,在它的臂章上的黃色部分是沒有數字番號的,但在後來的戰爭中偶爾會有把營的番號習慣性繪在臂章上的情況。軍官胳膊上搭的防水短大衣有多種顏色,如褐色或中綠色。由於惠靈頓公爵鄙視軍官打雨傘,那時開始,美國軍官們按規定都帶這樣一件衣服(女軍官除外)。第70坦克營是第一個獨立坦克營,由精挑細選的戰士們組成,它參加了北非、西西里、諾曼第、法國內地、阿登突出部和德國的戰鬥。

A3:資深士官,第66裝甲團,第2裝甲師

技術士官或被稱作資深士官的這位軍人穿M1939式四兜深色士兵上衣,戴船形帽——很少見穿這類軍服配大蓋帽的例子。一些船形帽會有顯示服役單位的綠白混合的邊條,但他戴的無邊條帽子則有代表所在師的上釉金屬帽徽。上部的領花是國家標誌(右)和兵種服役章(左)。再看下部的領花,多數士兵沒有像他一樣擁有一對代表所在部隊的上釉金屬領花,但這名第66裝甲團的士官卻佩戴著,並以此為自豪。作為美軍最老的坦克部隊,它的前身可追溯到一戰時的第351坦克營。他左臂佩戴師的臂章,兩臂都有戰前黑地白色款式的V型軍銜標誌。前臂的兩條金色短橫槓代表兩次半年期的海外服役(俗稱赫西橫槓,取自於設計它的路易斯·B·赫西將軍),而斜槓則是再次服役的標誌,顯示這位軍士曾被徵召入伍過。胸前是本土服役和歐非中東服役章,後者上有一顆銅質戰星,代表在西西里參加過戰鬥。



B:奧馬哈海灘,D日

B1:下士,第116步兵團,第29步兵師

在D日,即1944年6月6日的進攻開始時,以第1和第29步兵師為基礎的第一批登陸部隊在工兵和遊騎兵部隊的支援下衝上奧馬哈海灘。基於預期損耗,大多數登陸部隊多配備了10%的兵力,但在6月6日,第29師的突擊團卻損失了60%的人員。這名下士穿M1941帕森野戰夾克,裡面是防毒氣毛料軍服,衣服右肩有能檢測毒氣的套袖(見B2圖),在受到毒氣攻擊時可以變色。為防止落水而穿海軍漂浮袋的這名軍人,除了配備通常的武裝帶和M1928背包外還攜帶裝在胸前的黑色防水包裹里的M5防毒面具以及一個通用彈藥包。固定在左肩前部的(參看B2)空降兵版的急救包內放置著繃帶、磺胺類藥劑和兩隻嗎啡注射器(一支止痛,一支用於安樂死),而裝備的M1加蘭德步槍被膠膜覆蓋。這名遊騎兵來自第2或第5遊騎兵營,正在奧馬哈海灘的Dog Green和Dog White灘頭搶灘作戰,為隨後的29師的第一波進攻打開道路。

B2:中尉,第116步兵團,第29步兵師

29師是一支發源於馬里蘭、維吉尼亞和賓夕法尼亞的國民警衛隊師,藍灰兩色的陰陽魚是它的標誌,代表了美國內戰時南北對抗的歷史。他們是第一批部署在英國的部隊之一,並在那裡逗留了很長時間,因此他們綽號「英格蘭的傢伙」。

29師的軍人登陸奧馬哈海灘時會緊勒住他們鋼盔的脖帶。在D日,第1師和第29師都把自己的臂章圖案繪在了鋼盔前方,而第4師的士兵們則通常把師的標誌畫在鋼盔內襯上。這些標誌很快就被塗掉了,因為諾曼第戰役之後,這樣的做法很容易讓敵人發現。裝備卡賓槍的這名中尉和他的士兵們穿著基本一致,但可以通過鋼盔上師標誌下面的圖案和肩章上鉚的金屬軍銜章分辨他的身份。帕森夾克外面罩的是定量供應D日戰鬥部隊的突擊背心,有時遊騎兵們也會穿它們。

B3: 5級技師,工兵,第2步兵師

D日,戰場工兵扮演著清除水中和灘頭障礙物的關鍵角色。加入陸海軍的各類工程部隊在戰鬥中有很多發明創造,這之中很大量的就來自於第2師的那些志願工程師。以印第安人頭為標誌的這個師大部分是在D日第二天登陸的。他們在毛料軍服外穿防毒氣的人字呢服裝,腳上則穿一些軍官和許多海灘清理人員穿的傘兵靴。這名第2師的工程師攜帶一枚紫煙發煙手榴彈以便在負責區域清理乾淨後給登陸部隊發信號。此外他還有一個破拆包,裡面裝了半磅或1磅重的TNT。這名軍人的武裝帶上有英國造的急救包和一個空降包,同時裝備一支卡賓槍。但就像很多士兵一樣,他會在海灘上撿火力更好的M1加蘭德步槍來使用。第2師在戰爭期間最重要的戰鬥是1944年12月在阿登突出部北側堅守陣地的戰鬥。(圖中放大圖是第2步兵師的標誌)



C:眼鏡蛇行動,諾曼第,1944年7月

C1:步槍手,第41裝甲步兵團,第2裝甲師

和第3裝甲師一樣,第2裝甲師也是一支「重型師」,配備兩個坦克團(66、67團,每團3個營)和三個營的第41步兵團。這個師先是6月11日至14日在奧馬哈海灘登陸,在突破海灘地區後在7、8月份承擔沉重的戰鬥任務。41團的這名輕裝步槍手一身標準制服和武裝帶,外穿所謂的「坦克手夾克」,但這種夾克實際上已在非坦克部隊非常流行了。扔掉防毒面具的這名士兵手中的M1加蘭德步槍使用帆布步槍帶,這種步槍帶已經在1944年年中開始代替原來的皮製步槍帶,而步槍的一次性子彈夾則放在彈包或彈袋中。

C2:勃郎寧機槍手,第8步兵團,第4步兵師

每個步兵班至少一人裝備勃郎寧機槍。外號「艾維」的這個師的這名士兵為了減輕負重沒有用機槍兩腳夾,此外他還配有1顆Mk II手雷。像許多步兵一樣,他儘量少的攜帶裝備,並將M1941野戰夾克用武裝帶別好。通常一名機槍手要負重13隻20發彈盒(武裝帶上6個口袋一個裝倆,剩下一個在槍上上膛),但他也會指定戰友幫他攜帶2袋或者更多。第2裝甲師正常身高和體重的機槍手通常在戰鬥中攜帶27盒子彈,這些盒子被放在夾克或武裝帶的不同口袋中。另,眼鏡蛇行動中,部分第4師的步兵曾乘坐第2裝甲師的坦克行進。

C3:步槍手,第41裝甲步兵團,第2裝甲師

第2裝甲師在最初的戰鬥中勢如破竹,但在7月28和29日,其第41步兵團和第67裝甲團在St Denis-le-Gast附近遭到黨衛軍裝甲師「帝國師」的坦克和步兵的猛烈反攻。在拚死戰鬥後的反擊中,41團指揮官科爾曼中校被單兵火箭筒擊中陣亡。之後該師的戰術指揮交由29師執行。

雖然諾曼第的大多數步兵都穿毛料制服、野戰夾克或斜紋布雜役服,但這名士兵則穿具有試驗性質的陸軍限量版兩件式M1942迷彩服,花色與繁茂的灑滿陽光的夏季法國環境相吻合。在諾曼第與穿著同樣色彩生硬的類似迷彩服的黨衛軍部隊遭遇時,由於沒有識別出對方,一次悲慘的戰鬥,造成了部隊的大撤退。第2和第30步兵師是接收這種服裝的主要部隊,第17工兵營和第2裝甲師第41裝甲步兵團也裝備了這種服裝。以羅伯特·卡帕的照片為取材的這幅圖中士兵鋼盔罩網,他本還可能在武裝帶中攜帶80發子彈,外加48發裝的一次性彈帶,但該圖並沒有表現。



D:法國,1944年

D1:下士,女子陸軍部隊,盟軍遠征軍最高司令部,凡爾賽

在盟軍遠征軍最高司令部服役的這名女子陸軍部隊下士是許多通訊兵中的一員。戰爭後期女子陸軍部隊擁有14萬人。她戴的新式曲邊船形帽擁有舊金屬色和淺綠色的兵種色鑲邊,由於補給不力,很多女子部隊仍然使用無滾邊的男式船形帽。考究的女式軍便服使用塑膠紐扣,並有US字樣和通訊兵標誌的領花,但有時女子陸軍部隊的雅典娜頭像徽章也會被使用。她胸前有歐洲戰區服役章和女子陸軍部隊獎章,後者代表她1943年以前服役於女子陸軍輔助部隊。戰爭的最後歲月歐洲戰區的女子陸軍部隊得到了她們專屬的「艾克」短夾克。背標準肩包的她穿帶花邊的黃棕色鞋子,這種鞋子因其外貌和舒適度而獲得「可惡的一對」的綽號。

小圖介紹: 1942年3月25日起,女子陸軍輔助部隊的袖標開始啟用,並按規定佩帶在軍銜袖標的下面。它在1943年7月被廢止,當時女子陸軍輔助部隊改為女子陸軍部隊,她們從輔助部隊變為美國陸軍的正式一員。

D2:中士,第104步兵團,第26步兵師

這名來自新英格蘭國民警衛隊第26師(也被稱為「YO」師或揚基師)喝咖啡的士官在羊毛制服外面穿M1943人字呢雜役服。由於在戰鬥中晉升太快,他胳膊上的軍銜章是用墨水畫上去的。裝備一把M1湯普森機槍和發煙及爆破手雷的他在限量版軍用背包中放著30發裝的湯普森機槍彈夾。此外他還戴著標準的士兵用邊框眼睛。「YO」師第一次戰場行動是在1944年11月的法國梅斯周邊地區,當時他們與第761坦克營並肩作戰。

D3:上尉,第761坦克營(有色人種),梅斯,1944年11月

到歐洲勝利日時陸軍有兩個坦克營 (761和784營)和兩個反坦克裝甲車營 (614和827營)是由黑人士兵組成的。當他們加入第3軍的時候,骨子裡是種族主義者的巴頓將軍對第761營說:「除非殺更多德國雜種,否則我不會照顧你們這些有色人。」它在二戰中有記錄的第一次激烈戰鬥直到1978年才得到遲到的卓越部隊嘉獎。與第26步兵師和第17空降師的合作非常愉快,但該營後來在與其他來自美國南方的師的合作就不那麼走運了。非洲裔美國兵都穿和佩戴美國陸軍的標準制服和徽章。這位上尉穿坦克手夾克(有些軍官擁有改良的肩章)和冬季褲裝,皮製臂章別在夾克袖子上,而頭盔上則顯示他的軍銜。像很多坦克手一樣,這名軍官也使用M7肩挎手槍套來裝他的點45口徑手槍。



E:荷蘭,1944年10月

E1:少校,第23裝甲步兵團,第7裝甲師

第7裝甲師在1944年10月荷蘭的歐弗龍/芬洛附近進行了整月的一系列坦克戰。隨後2個月該師迎來更重要的行動——保衛自己的指揮部和在阿登的St Vith取得突破。這名少校的軍銜只能通過領花得到體現,因為有經驗的軍官和士官都儘量減少自己的軍銜識別標誌以增大自己在戰場的生存機會。作為少校他可能是所在營的指揮官或副指揮官(主任參謀)。他正通過SCA 300電台和他的部隊聯絡(每個營配備6台SCA 300電台,營部兩台,每個連指揮官有一台),電台的電池可持續使用24小時。作為軍官他可以選擇穿野戰夾克或坦克手夾克,而條紋褲掖在頗受歡迎的傘兵靴裡面。此外,他還裝備了點45口徑手槍和15發裝彈夾的M1卡賓槍,手槍裝在改進的上部開放的M1916手槍套里。

E2:一等兵,電台操作手,第23裝甲步兵團,第7裝甲師

圖中展示的即不是歐戰區的羊毛夾克也不是與它類似的時髦款式,而是不太著名的一線士兵通常穿的M1944「艾克」夾克。這名士兵就穿著帶有戰前款式黑地銀色軍銜袖標的英國造歐戰區短夾克。新的帶扣靴1944年秋才配備部隊,所以他還穿著老式作訓鞋和帆布綁腿。SCA 300電台重達34磅,這令這名士兵非常輕裝,而為了放置電台的附件他的武裝帶也不能放其他的東西,結果是所以他使用一隻手槍套裝他的急救包、水壺和卡賓槍彈夾,而斧型挎包中則放著電話線、電話聽筒和長短兩種天線。步兵連里,排之間的通話則使用手持移動式SCA 536調頻電台。

E3:上尉,前線空襲控制員,美國第9陸軍航空隊

戰術航空部隊與地面部隊緊密配合,從而或多或少地取得了1944-45年歐洲戰場的制空權,這是盟軍能成功突進的重要因素。飛行員在有限的航程內為一線部隊提供支援,這需要一線部隊與航空部隊進行良好的溝通。不幸的是在法國的戰鬥中,美國飛機有時也會誤傷自己人,那些被激怒的步兵,特別是在從諾曼第到突出部戰鬥中幾次被己方轟炸的第30師稱第9航空隊為納萃第9空軍。這名空襲控制員穿配戴軍銜和第9陸軍航空隊臂章的暗綠色防水大衣,這種大衣在英格蘭很流行,但偶見前線軍官穿著。此外這位軍官還有幸得到一雙orcorane軍靴,而大衣內左臀部是他的點45口徑手槍的手槍套。不用懷疑他附近應該有一輛電台車,讓他能直接與空中盤旋的P-47戰鬥轟炸機聯繫。



F:巴斯托涅,1944年12月

F1:步槍手,第28步兵師

原為賓斯法尼亞州(別名楔形石州)國民警衛隊的第28師以紅色楔形石作為標誌,在許特根森林與第4和第8師協同進行的絞肉機般的作戰中,該師損失慘重,之後這一標誌被28師的士兵稱為血桶。再後來28師被派到「寧靜」的阿登地區休整,剛待了兩天他們就去面對裝備了先進的5型坦克的德軍以便支援101空降師占領巴斯托涅。這名即將投入戰鬥的士兵穿被單做的雪地迷彩背心,鋼盔外包裹的也是白床單,它們多由連軍需官或師後勤部門提供。他內穿最早款式的羊毛面料披肩領方格紋制服,常見的暗色毛料褲子和新的M1943式帶扣靴,手上戴著將扣扳機的食指分開的毛手套,並配最簡單裝備。

F2:火箭筒手,第327滑翔步兵團,第101空降師

義務兵役徵召的這名士兵穿突出部戰鬥中空降兵穿的毛料麥爾登呢大衣,這種大衣因為第82師一位空降兵的話而著名,他當時對一名驚慌的坦克手說:「找安全的地方?好,兄弟,藏到我大衣後面來。」這名滑翔機操作手在大衣內穿標準M1943戰鬥夾克,腳上則是帶扣靴,這已經是整個歐洲戰區普遍的裝備。帶臀部大兜的寬鬆褲子則是空降兵僅有的標誌了。他的武裝帶上有僅供空降兵使用的「裝配手」子彈袋,此外還裝備M1卡賓槍和捆在靴子上的M3戰刀(一些照片顯示有時他們也攜帶民用釖具)。他的主要武器是最新的可摺疊版M9 2.36英寸口徑反坦克火箭炮。頭盔上的白梅花則是他所在團的標誌。

小圖介紹:1945年,滑翔機操作手們最終得到了這種飛翼式的徽章,因為他們和傘兵一樣同樣需要巨大的勇氣和責任感,上面的銅星則代表了兩次戰鬥著陸,分別是諾曼第和荷蘭。

F3:5級技師,第20裝甲步兵團,第10裝甲師

1944年11月在占領梅斯的戰鬥中表現活躍的B戰鬥司令部第10裝甲師參加了巴斯托涅的整個戰鬥。這名士兵穿新式的四個兜的棉緞料M1943野戰夾克,它已經成為各兵種的通用作訓裝。雖然士兵還沒得到相匹配的褲子,但還是有幸穿上了M1944式軍靴。M1加蘭德步槍、包括平滑包裝的Mk III衝擊手雷在內的多顆手雷、以德國版本為基礎的可摺疊挖壕工具是他的基本裝備。綠色的背包當時已經大量配備給前線,但由於庫存巨大,他背的沙地色版本後來許多年一直在被使用。不帶刺刀、腰後別著毯子的這名軍人手提的是81毫米迫擊炮基座。

同第101空降師和第10裝甲師共同駐紮在的巴斯托涅的部隊主要有第9裝甲師、第28步兵師、第705反坦克裝甲營、第1128戰鬥工程團和5支兵團級炮兵營。



G:德國,1945年春

G1:少尉,陸軍護士隊

二戰期間,大約6萬名護士在陸軍服役,許多從事危險的行動,例如在安齊奧灘頭,200名護士參與戰鬥,6人陣亡,4人贏得銀星勳章。1943年,護士們多被委任以少尉軍銜。這名護士穿女子陸軍部隊兩件式人字呢雜役服,斜開口的褲袋和凹刻紐扣是它的特色。鋼盔上的一條豎道和右領的領花顯示了她的軍銜,左領的領花則是帶有字母「N」的雙蛇權杖領花(雙蛇權杖代表軍醫,N代表陸軍護士部隊)。和所有醫護人員一樣,她可以配戴紅十字袖標,而她斜挎的野戰包這時也作為醫療包來使用,並在上面印上了紅十字標誌。美國陸軍的護士們和盟軍的其他部隊一樣執行殘酷的任務,尤其是1945年在德國的腹地解放納萃集中營時尤其如此。

G2:步槍手,第89步兵師

以帶圈的「W」作為師的標誌的第89師,是最早渡過萊茵河的部隊之一。它的前鋒部隊乘坐繳獲的畫上美軍白星標誌的德國汽車深入敵境,其中的兩輛德國消防車是一路警笛長鳴。4月4日,作為第3軍的一部分,第4裝甲師和第89步兵師解放了西線盟軍發現的第一座集中營——哥達附近的奧爾德魯夫集中營。

這是戰爭最後幾周典型的步兵形象:手持M1942擔架,背代替老式M1928式背包的新的可分離M1944式背包(分為戰鬥和負重上下兩部分,下部的負重部分容易拆卸,上面的戰鬥部分則裝作戰用的必須裝備),捲起的毯子和挖壕鏟和上部背包固定在一起,左腰上新版的背包可裝輕便防毒面具,當然防毒面具也可能被士兵扔掉而裝一些私人用品。最後注意圖中的鋼盔,小網眼網子和可鬆緊的脖帶是它的特色。

G3:一等兵,醫務兵,第45步兵師

1945年4月29日,第45「雷鳥」師連同第42「彩虹」師在內的幾支部隊共同解放了位於達豪及其附近的集中營。這名醫療兵左臂上展示著他所在師的徽章以及紅十字臂章,後者是按照日內瓦大會關於保護醫療人員的決議有限授權給他這樣身份的軍人佩戴的(醫療人員也可以帶被稱為「日內瓦牌子」的身份牌)。照片顯示歐洲戰場上出現過各種樣式的紅十字標誌,比如在達豪的45師醫務人員,他們頭戴的網罩頭盔上就是四面都是紅十字標誌。圖中軍人的一對醫療包里裝著基本的治療工具:敷料劑、各種類型的繃帶、碘酒、燒傷膏、眼傷藥、止血帶、嗎啡注射器和處理骨折的夾板。除了止血以外,醫療兵們做得最多的就是給傷員打嗎啡以防止潛在的致命性休克的發生,因此前線的士兵總是稱呼他們為大夫。除了刀子外,歐洲戰場上的醫療兵沒有別的武器,而水壺也是例行公事地帶兩隻。

小圖介紹:作為非戰鬥人員,前線的醫療兵佩戴的徽章和戰鬥步兵們沒有什麼不同。但在眾多的遊說後,在1945年初,他們得到了屬於自己的戰鬥醫療章。



H:占領軍,1945年

三位慶祝勝利的老兵,展示著自己漂亮的制服和制服上豐富的徽章與裝飾。

H1:准尉滑翔機飛行員,第61滑翔機部隊,美國陸軍第9航空隊

作為一名普通的飛行軍官,他的帽子和夾克的質地都是屬於軍官品質的。這位飛行員戴軍便帽(人們形容它的帽頂被「50次碾壓過」),穿1944年版軍官毛料野戰夾克(即艾克夾克)、軍官版巧克力色襯衫和深巧克力色行軍褲,戴灰白色領帶和士兵們都已風行佩戴的反光墨鏡。除了鍍金的橫槓和棕色琺琅質裝飾組成的精緻軍銜肩章以外,他還佩戴了軍官所擁有的其他徽章。左胸上是帶字母「G」(G代表飛盤Guts)的銀色滑翔機飛行員飛翼章,往下則是略章,其中包括了銅星勳章、航空獎章(兩隻橡葉裝飾代表三次獲得)、紫心勳章、美國本土服役章、歐洲戰場勳章(有一支箭頭和兩顆戰星);右胸上則是卓越部隊嘉獎章;袖子上還有4條海外服役短槓代表了兩年的海外服役經歷;最後是滑翔機空降部隊的航空隊臂章。

H2:5級技師,第505傘降步兵團,第82空降師

這名傘兵戴船形帽,穿義務兵「艾克」夾克和整個戰爭都在使用的早期棕色毛料褲子,以及鋥亮的跳傘靴。帽子上別著第505傘降步兵團的琺琅質帽徽(右前方)和空降兵部隊的滑翔機降/傘降通用帽徽。胳膊上佩戴著新款黑底綠色軍銜標,右臂上方則是盟軍第1空降軍戰鬥服役章,左臂上方則是第82空降師師徽(低領位置的琺琅質領章也是這種師徽)。作為海外步兵服役18個月以後,他轉入信號兵部隊,這一經歷在他的有交叉旗幟的左側圓形領章上得到體現。在胸前佩戴的徽章如下:代表505團的彩色背景上的傘兵飛翼章、戰鬥步兵章、卓越部隊嘉獎章;銅星勳章、優質服役章、紫心勳章、三顆星的歐洲戰場勳章以及美國戰鬥章的略章;左肩上是比利時軍功十字章綬帶,右肩上是法國軍功十字章和橙色荷蘭威廉獎章的綬帶,這些都是這些國家嘉獎給那些解放自己的盟軍部隊的。左胸口袋上則是帶著三條橫杆,由步槍,刺刀和榴彈圖案組成的專業射擊章。

右小圖介紹:紅色橢圓圈圍繞的藍色底面上是傘兵資格飛翼章代表第505傘降步兵團,星星和箭頭有時也會出現在徽章上,代表軍人的傘降作戰次數。

H3:上士,第26步兵團,第1步兵師

30年代末開始長期服役的這名上士戴船形帽,穿「艾克」夾克以及和夾克顏色不一致的筆挺褲子,腳上則是辛苦擦拭的鋥亮的帶扣靴(1947年,陸軍不得不按國防部的規定將鞋子改為黑色,於是二戰老兵們自詡為「棕鞋軍」)。他的帽子上有代表步兵的淺藍色滾邊和第26步兵師的琺琅質帽徽,而軍銜臂章則是黑底銀色的簡化版本。左臂最上方巨大的紅1字則代表著歐洲戰場上戰鬥經驗最豐富的一支部隊——第1步兵師。這名軍人的左胸前是藍底銀色版本的卓越部隊嘉獎章,往下是銀星和銅星(帶橡樹葉圖案)勳章、優質服役章、紫心勳章(也帶橡樹葉圖案)、帶箭頭的(代表至少一次兩棲或空降作戰)歐洲戰場勳章以及美國戰鬥章的略章,略章上的一顆銀星和3顆銅星代表了八次作戰經歷。另外,他的左衣兜上有帶兩個橫槓的射擊徽章。

左小圖介紹: 這種二次大戰從軍紀念章在軍人退役後可以被允許佩戴60天,但實際上很多人一直佩帶以顯示他們的身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NmzN2wB8g2yegNDlEm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