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安全培訓會死人的

2019-07-01     飛搏智慧

一些企業出了生產安全事故會問「我們怎麼辦?」,當然他們問的這個怎麼辦是如何將事故的損失降低到最低點。這類事故基本上就是出了死人的事故,不死人幾乎沒有人會問這句話。

現在出了死人事故,從直接經濟損失來講最起碼要100萬左右,再細算下去損失可能更多。所以這些出了生產安全事故會問「我們怎麼辦?」的企業總想是一人死亡事故的經濟損失不要超過100萬,越少越好。因為現在從事建築業一年賺的錢財多少,對於絕大多數的個人來說一年凈收入100萬那真是天方夜譚的事情。

於是,有人開始做文章,提出給你組織安全培訓就可以不死人或少死人,所花的培訓費遠遠低於一次死亡事故的損失費用,似乎是一筆很清楚的帳目。有關部門或機構當然不讓地做起「專營業務」(帶有強迫性),名曰為企業服務,實為以盈利為主要目的培訓(不要不承認,這類現象是真實存在的,大家心知肚明),還一些單位做起了培訓產品,有光碟、有工具箱還有VR安全體驗產品。一次培訓幾百元、上千元,一個產品幾百元、上千元,與死亡一人的經濟損失相比真的是微乎其微,真的不算什麼。但是真正的結果是安全培訓「生意興隆」,但生產安全事故照樣頻發,防不勝防。據可靠消息證實2017年建築業事故總量同比上升4.3%,近十年建築業事故起數開始超過煤礦,已連續9年為工礦商貿事故最多行業。細心的人會發現,在這十年當中建築業安全培訓是最紅火的年代!

也就是說,現在一些安全培訓與死亡事故是掛不了鉤的,即這些安全培訓不能有效防範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培訓費用和死亡的經濟損失在一起計算是一種操弄而已,說得不好聽的話,那些拿生命做文章的培訓是不道德的,這樣的一些培訓不僅沒有效果而且還會會死人的。不好說哪些培訓會死人,就拿近十年來各地組織的那麼多培訓也沒遏制死人事故的頻繁發生,培訓後事故不降反升說明了什麼道理?

前一段時間有人問筆者現場發生了死亡事故怎麼辦,想減輕管理責任,這樣估計損失可能會小一點。當問及事前是否對這名工人進行安全培訓或安全技術交底的,回答是肯定的。可以這麼說,現在絕大多數施工現場都會進行安全教育培訓這個環節,該持證的都會去參加有關部門組織的指定培訓取得相應的證書,如果從管理程序和資料管理上來看是沒有問題的。問題不是出在培訓形式上,而是出現在培訓內容和培訓結果的認定上。

現在施工現場安全培訓幾乎很少具有針對性,「幹什麼、培訓什麼」難做到,「缺什麼、培訓什麼」更難做到。我們現在的培訓形式主義相當嚴重,行政管理色彩相當濃厚。有的不深究不知道,一深究問題都出來了。

我們看工地上盛行的「三級教育培訓」吧,可能很多人不以為然,許多工地可能就是這麼做的。「三級教育培訓」完全是很早很早以前的做法,計劃經濟的產物,但還是津津有味地沿用到今日以項目為主的建築施工承包活動中。筆者曾在工地上親身經歷過一場「三級教育培訓」,由於特殊情況這場「三級教育培訓」還真的是有模有樣,先是總承包單位領導動員、再是項目經理講話、後由班組長代表發言,前後不到半個小時,事後每個工人發了份教育培訓試卷做,最後收齊整理交上。整個活動看起完美無缺,被記錄在施工現場安全教育培訓檔案記錄資料中。可是有多少工地能夠花這麼多時間,到齊「三級教育培訓」授訓者和被授訓者呢?即使筆者親歷的這場「三級教育培訓」也是一個走過場的教育培訓,僅從「三級教育培訓」內容來講不可能在半小時完成。就是完成了,受教育者真的受到教育嗎?據悉「三級教育培訓」是由有關行政管理機關規定,但是「三級教育培訓」的法規依據是什麼水也沒有說清楚,其內容基本是固化,十多年沒有變化。曾在某行政主管部門的安全教育培訓試卷中看到這樣一個答題問「班組組織法律法規教育」判斷題,對還是錯?如果你的答案是班組可以組織法律法規教育的話,你就要被扣分,答案是班組不可以組織法律法規教育,法律法規教育是企業一級教育培訓的內容,真讓人大跌眼鏡和哭笑不得,但是我們一些教育培訓試題庫中就有這些讓人哭笑不得試題。試問現在施工現場究竟有多少是像計劃經濟年代那樣從企業招工再到施工現場的從業人員?過去工人由公司招聘參加公司教育後再到項目參加培訓然後分到班組的日常安全教育培訓和安全技術交底幾乎沒有,但是那種過去的「三級教育培訓」還沿用至今,這不是形式主義還是什麼?!更不要談是否具有針對性了。

有關教育培訓的誤區還有很多,這裡不一一舉例。

談到教育培訓的針對性,有多少計劃、籌劃教育培訓或研發教育培訓是針對生產活動實際去開展實施的,很多教育培訓是拍腦袋進行的,辦公室里的「產物」。一次培訓,多類人集中,很短的時間完成,據了解有的地方組織一天半的考證培訓班,厚厚的一本書,讀一遍時間也不夠,這樣的培訓有效果嗎?有關培訓產品東拼西湊「組裝」,有重複的內容,可能還有錯誤的內容和觀點,沒有專家審核把關,但價格卻不菲,企業花了錢卻根本達不到教育培訓的目的。

所以形式主義的教育培訓、行政色彩濃厚的教育培訓,以及與事故比較起來成本微乎其微的培訓產品,其目的是帶有功利性、經濟利益,所以就不可能達到受訓者掌握有關安全生產知識、學會履行安全生產職責的目的,培訓內容缺乏針對性、培訓組織缺乏計劃性,因而就不可能最終實現安全培訓與死亡事故掛鉤。安全培訓一旦離開對「生命」的關注,就不可能是一個好的培訓,培訓就難於與死亡掛鉤。

只有擺正安全培訓的位置,把關注生命安全作為重中之重,不搞形式主義、去掉行政色彩,以企業需求開展教育培訓,做到「幹什麼、培訓什麼」、「缺什麼、培訓什麼」,培訓內容更具有針對性,培訓更具有自覺性,培訓組織更具有計劃性,這樣的培訓才能最終有效防範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這樣的培訓費用才可以與死亡的經濟損失一起計算。

目前,一些企業和培訓產品開發單位開始注意教育培訓的實效問題,他們把培訓內容劃分為一個個基本的知識單元(學習「碎片」),並在網絡上公開免費發布,其目的是告訴大家培訓知識是社會的,人們完全可以共享,同時組織專家進行審核、把關,不斷修正各個知識點,儘可能讓安全知識培訓更符合當前法律法規和安全生產形勢、技術變化的需求。培訓學習碎片化、知識更新及時性以及培訓信息網絡化管理和企業自覺履行教育培訓主體責任是今後培訓的發展方向。

為了滿足許多企業和人員的需求,把追求「零事故」作為管理理念,把關注生命安全作為重中之重,一些產品開發單位將各類培訓集成知識庫、形成「碎片化」學習鏈和各類培訓計劃並製成物美價廉的學習產品,各類人員可通過這些學習產品按照各自的學習需求在產品指導下選擇培訓途徑和方法,制定學習計劃、循序漸進地進行學習,並通過互聯連結學習信息作為流動性工作的參考,避免重複性培訓,使得培訓者培訓積極性更高,企業培訓組織更具有針對性。這樣目標明確端正、具有針對性的培訓產品才能做到防範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企業最終會發現培訓不培訓不一樣,培訓經費投入真的可以與事故傷亡損失掛鉤,這樣的培訓值!

所以不拿人的生命做文章,而是真正關愛生命,對得起良心,這樣的培訓才是企業所期盼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NEYMGwB8g2yegND14n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