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人無罪?爭議再多也毀不了這8.7分神劇

2019-10-21     電影工廠

半個月前,老戲骨李誠儒在《演員請就位》里的幾句話在熱搜上被反覆咀嚼著。


雖說這番言論古早了點兒,但還是引得劇主思考。


什麼樣的影視作品,算得上有分量?


劇主覺得,莫過於簡單的黑底白字——


「根據真實事件改編」。


可如果一部劇敢把「改編」兩個字都放下呢?



劇主覺得,它一定更有底氣,也一定更有鋒芒。


這鋒芒不在於多強的戲劇衝突。


而在於現實生活中每個人的絕望和掙扎。


就像這段故事一樣。


它離奇,但從不遙遠。



01

掀動風暴的,是小鎮中互不相識的四個人。


一個警察、兩個母親、一個陌生人。


高級警探史蒂夫,奉行簡潔高效的實用主義。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在之前劇主聊過的《墮落街傳奇》里,史蒂夫這種警察被叫做「食草者(Grass Eater):


從不主動謀取私利,但同樣深諳體制運行之道。


你可以說他專注,也可以說他世故。


總之,絕不是那種一拍腦門就下決定的理想主義者。


兩個母親身上有不少相似之處。


同樣重組了家庭,同樣期待著女兒回家。


貝琦的母親用了將近10年望穿秋水,既焦灼又無奈——


當年女兒因為毒癮發作而離家出走,中間又不得已做過皮肉生意。


她明白,相見對兩個人來說都需要天大的勇氣。


唯一讓她心裡有所安慰的,是前夫那邊時常傳來關於女兒的消息。


這也是她沒有將女兒報作失蹤人口的理由。


希恩的母親沒那麼糾結.


她只是納悶,蹦完迪跟男友分開的女兒一天都沒回家,能去哪裡呢?


滴答,滴答。


時鐘敲響,眼看希恩失聯的時間就跨過引發焦慮的臨界點。


希恩的媽媽頂不住了,決定先去報案。


親友都不知所以,搜查又遲遲未果。


從最樂觀的角度來看,希恩也處在監禁當中。


更糟糕的情況?


沒人敢往下想。


這個時候。


恐懼的源頭,對準未知身份的嫌疑人


史蒂夫帶隊,日夜排查比對著可疑信息。


終於,在監控里發現了蛛絲馬跡。


02

克里斯多福·約翰·哈利威爾。


有過幾次輕罪的前科,註冊過一堆虛假身份。


希恩留在外界最後的影像記錄,是那晚在酒吧門口搭上了他的計程車。



舊案新疑,讓史蒂夫把目光基本鎖定在克里斯身上。


但為了不打草驚蛇,也為了收集更多證據。


史蒂夫決定,先不把克里斯捉拿歸案。


向他施壓,逼他露出更多馬腳。



這邊,法網漸漸收緊。


另一邊,克里斯仿佛不堪重負,買了一大堆安眠藥物。


陰雲籠罩。


如果克里斯真的自殺,希恩的下落將石沉大海。


不能再等了。


必須雷霆出擊,將克里斯緝拿。



你看克里斯被押進警車時的神情。


茫然、懊悔,咬緊後槽牙,目光不自然地瞟向窗外。


臉上微微顫抖,表明他的內心不像表面那樣平靜。



史蒂夫斷定,克里斯此刻已經處在崩潰的邊緣。


於是他不顧違反取證條例的風險,帶著克里斯來到一處四下無人的空地。



你要告訴我們希恩在哪兒嗎?


搖頭,聳肩。


我知道是你做的。你可以繼續反抗,回到警察局裡去等律師。可一旦媒體曝光,你將身敗名裂。


你不為自己考慮,也得為你的家人考慮吧?


沉吟、轉身。



克里斯終於說出了關於希恩的消息:


我記得我就是把她搬到這裡來了,她的屍體。



沮喪、無奈。


就在史蒂夫找到希恩的遺體準備收工的時候,突然聽到克里斯喃喃道:


想再聽一個嗎?


03

就一句話。


直接把史蒂夫噎在原地。


他顧不得按照程序,以涉嫌第二樁殺人犯的名義重新逮捕克里斯。


而是急切地追問:


什麼時候?

還有嗎?



克里斯沒有回答他。

反倒是一副痛心疾首地反問他。

還不夠嗎?



剩下的過程順暢很多。


找到現場,掘出寒涼的屍骨。


經過DNA檢測,正是多年不見其人的貝琦。



緊鄰的兩家人相繼崩潰,史蒂夫也疲憊不堪。


正當案件慢慢平息,遇難者家屬試圖淡忘的時候。


情況再度急轉直下。


回到警局的克里斯,一改之前捶胸頓足的沮喪之色。


而是冷靜地應付著審訊——


無可奉告。




更可怕的是。


史蒂夫皺緊眉頭,發現自己根本沒有制衡克里斯的武器。


你說鐵證如山?


對不起,克里斯的辯護律師說你「刑訊逼供」。




又陷入膠著。


史蒂夫甚至找來克里斯的女兒,希望共情能夠感化冥頑不靈。


可沒想到。


剛見到女兒,克里斯就搬出了那套準備好了的說辭。


別說話了,他們在錄音

我要你更名改姓,遠走他鄉

販賣你的故事,賺越多的錢越好


在法庭之上。

克里斯此前的供詞被判無效。

他只需為一起殺人案件負責,而非兩起。



而史蒂夫,卻以瀆職的理由被貝琦家屬起訴,面對的是丟掉飯碗的風險。

在超市裡,在大街上。

人們見到他都會聚眾圍觀,尊稱一聲「在世福爾摩斯」。

他撥開擁擠的人群,逆向而出。

那歡呼聲中的諷刺,只有他能聽到。




04

你有保持沉默的權利, 你所說的話有可能在審判中用作不利於你的證據。你有會見律師的權利,如果你請不起律師,政府可以免費為你提供一名律師。


這簡單的「米蘭達宣言」,劇主相信大家都在無數影視中聽到過。

可細心琢磨,你會發現矛盾:

為何一面渴望儘早認罪,一面又反覆提醒後果?

說到底,這是對犯人權利的保護

還記不記得《殺人回憶》里,金雷河扮演的曹探員的那雙黑腳?

一個話都說不清楚的殘疾青年,生生被他「打」成了殺人兇手。

米蘭達宣言的誕生,正是為了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

單個個體的表達權跟國家機構的公訴力相比,本質上是一場極大的不平等。

為了彌補這種不平等,讓每個人不至於「因言獲罪」。

執法者必須先自縛手腳,讓受訊者充分明白自身處境。

而也正是因為在交代第二起案件之前,史蒂夫沒有採取這樣的行動。

克里斯才把他牢牢吃定。


從當年震動世界的辛普森殺妻案,再到最近條姐跟大家聊過的《紐約災星》

你看到西方國家的影視作品,總在人性的邊緣去擠壓試探法律的底線。

劇主還記得當時《紐約災星》的推送發出來,有一個高贊的疑問被拋出來:

實體公正和程序公正到底哪個更重要?

條姐給出的答案是,都重要。

所以司法英雄才那麼了不起。



所謂「帶著鐐銬跳舞」。

史蒂夫敗走麥城後,就有這樣的幡然醒悟——

有一件事他說得是對的,他確實把我毀了

那天,感覺我好像必須失去一切才能將他繩之以法

就像我們之間有什麼協定似的

這樣看來。

片名《A Confession》,取它的兩層本意似乎涵蓋更廣。

第一層,是供詞

這供詞可能就是真相本身。

但在有心人的利用下,也會變成鋒銳的武器。

就像《紐約時報》的作家安德魯·所羅門所說:

真相是會撒謊的。


第二層,才是坦白

把真相曝曬在陽光下,讓魑魅魍魎無所遁形。

這或許要付出殺身成仁的勇氣。

又或許要付出以身飼虎的代價。

也唯有把這些都放在司法天平的兩端,才能加重公正的分量。

在真理昭昭之際,執法者赤誠的心化作晶瑩的碎屑漫天飄揚。

這個時候你才明白。

正義不僅需要吶喊。

正義更需要體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Mom7W0BMH2_cNUgv4X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