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歲男童吃木薯身亡!警惕,這些食物寶寶也要慎吃「有啦小百科」

2020-01-09     有啦寶貝育兒

近日,據中國經濟網報道:廣西一名7歲兒童食物中毒不幸身亡。知情人士介紹,那天孩子餓了著急想吃東西,爺爺便煮了點木薯給他吃,由於木薯沒有去皮、煮的時間又不是很長,導致悲劇發生。

為什麼生吃木薯會中毒呢?因為木薯含有一種名叫氰苷亞麻苦苷的物質,經過胃酸水解後會產生游離氫氰酸,被吸收後進入血液與細胞內細胞色素氧化酶結合,使組織細胞氧利用障礙,造成組織缺氧或細胞內窒息而引起中毒。

木薯根莖葉均含有氰苷有毒物質,新鮮根塊毒性最大,食用150-300g(3-7兩)新鮮木薯即可引起中毒死亡。

廣西自治區市場監管局向大眾發出食用木薯中毒食品安全風險警示:

1、木薯根、莖、葉均有毒,以新鮮根塊毒性大。食用木薯根、莖、葉或喝其煮成湯水,均可發生中毒。

2、木薯所含毒物氰苷90%存在皮內,通過去皮、泡水、蒸煮等方法可使毒物揮發。

3、幼兒及老弱孕婦不宜食用木薯,寶爸寶媽應教育寶寶不能生食或食用未經去毒處理的熟木薯。

4、四、食用木薯後,如出現噁心、嘔吐、腹痛、頭痛、頭暈、呼吸困難、昏迷等症狀,應立即停止食用並馬上催吐,同時迅速將中毒者送醫院救治。

接下來我們請來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朱文麗教授,一起來盤點下「寶寶輔食黑名單」!讓寶爸寶媽做到有備無患。

朱文麗 教授

【單位】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婦幼營養

【簡介】

擅長營養學、嬰幼兒喂養。

調味篇

在日常飲食中,調料是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但對於寶寶來說,調料還是他們享受不了的「美味」!

1. 鹽和醬油

1歲前,所有輔食都不應該額外添加任何形式的鹽(包括低鈉鹽、兒童醬油等),因為這個階段的寶寶可以從奶和天然食物本身攝入足夠的鈉,額外添加的鹽會加重腎臟負擔。1~2歲開始少量嘗試家庭食物,也應該是少鹽的淡口味食物,並最好是家庭自製食物,加工食品往往鹽含量較高。

醬油也含有較多的鈉,通常每10 mL 醬油含有1.5g 鹽。因此,1 歲以內的孩子最好不用醬油調味;1 歲之後也要少吃醬油,如果用了醬油,就要少加鹽。


花生醬、番茄醬、沙茶醬等調味料,也不要給1歲以下的小寶寶吃,它們雖然名字不帶鹽,但卻是妥妥的帶鹽大戶,就算不加鹽,猛加這些調味料,鈉超標也是分分鐘的事。寶寶長大於1歲後,也不建議給寶寶的輔食里放過多調味醬,以免寶寶養成挑食、重口味的習慣。

有研究表明,過早添加含鈉的調味品(鹽、醬油、味精、雞精、各種醬等),會加重日後患高血壓的風險。除了自製輔食里不要額外添加高鈉調味品,如果購買商品化包裝的輔食,也要從配料表和營養標籤上,學會判斷產品里是否鈉含量過多。


2. 蜂蜜

蜂蜜可能被肉毒梭菌污染,嬰兒腸道免疫力差,且通透能力強,一旦誤用了被肉毒梭菌污染的蜂蜜,有可能導致食物中毒,引起神經系統症狀,所以不建議給1周歲以內的嬰兒食用蜂蜜。

3、醋

醋的酸味主要來自醋酸,不過醋里也含有一定量的食鹽。對於 1 歲以內的寶寶來說,最好還是吃原味食品,一般不需要「吃醋」。西紅柿等蔬菜中富含有機酸,也是調味的很好選擇。


水果篇

寶爸寶媽的眼裡,水果營養成分豐富,有百利而無一害,但實際上,並不是所有的水果都能給寶寶吃。

1、白果(銀杏果)

銀杏果有小毒,除含有澱粉,蛋白質,脂肪外,還含有氫氰酸,一般以綠色的胚部毒性最強。

所以銀杏果不能生吃,熟食成人每天不宜超過10粒,大於5歲以上的孩子每天不宜超過5粒,最好去芯。特別提醒寶媽5歲以下的寶寶無論生熟,都應該禁吃白果。

2、柿子

柿子長相可愛,營養豐富,是很多寶爸寶媽喜愛的水果之一,但1歲之前的寶寶不建議吃,而且還要注意以下事項。

a、必須是新鮮成熟的柿子,不成熟的柿子不能給寶寶吃

b、柿子好吃也不要過量,1歲以上的寶寶嘗鮮即可。

c、有的柿子有核,寶媽給在給寶寶有核的柿子時要監督寶寶吐核,以免引起嗆咳。

3、石榴

石榴的營養價值比較豐富,富含礦物質,維生素C、維生素B6、葉酸等。

但石榴屬於帶籽的水果,如果吃得較多可能會引起消化不良或者急性胃腸炎的表現。 所以通常建議1歲以上的寶寶吃石榴,而且不能一次吃太多。

在寶寶吃石榴時,寶媽記得要督促寶寶吐籽喲。


4、板栗

板栗富含澱粉、蛋白質、核黃素、等營養物質。但生吃難於消化,熟吃易滯氣。

小於2歲的寶寶不建議生吃板栗,應將板栗煮熟後剝皮打成糊。2-3歲的寶寶可以將板栗打成泥,做成糕點吃。大於3歲的小朋友可以單獨吃板栗了 ,建議將整顆板栗切成小塊,同時不建議多吃。

5、堅果

堅果類的營養價值毋庸置疑,但由於堅果是易引起過敏的食物,不推薦給1歲以內寶寶食用。

此外堅果堅硬不易咀嚼,食用時不小心極易造成窒息。因此如果寶爸寶媽想嘗試堅果(嘗試後未發現過敏),一定要將堅果碾碎,加入自製的糕點或米粉、粥等中食用。

6、芒果

芒果不僅口感酸甜,還有著非常高的營養價值,適當食用對寶寶非常有益。

然而芒果有一個非常大的弊端,它含有很多刺激皮膚的物質,尤其是未完全成熟的芒果,不少寶寶食用之後會出現過敏的情況,唇發癢、發麻、出現疹子等,有相關過敏史的寶寶不可食用。

建議在給寶寶食用的時候,一定要切成小丁,然後用勺子挖著吃,儘量不要接觸皮膚,降低過敏幾率。

7、菠蘿

菠蘿酸甜可口、營養豐富,但同時它也含有一些可能對健康不利的物質,尤其是菠蘿蛋白酶,可導致過敏反應,引發嘔吐、腹痛、頭痛、口唇發癢等。所以有菠蘿過敏史的寶寶應禁止食用;沒有過敏史的寶寶在吃之前最好先處理一下,最常見的方法就是用鹽水浸泡30分鐘。

此外,寶爸寶媽還可以將菠蘿放在熱水中燙一下,一樣可以達到脫敏的目的。


飲水、飲料篇

1、鮮榨果汁

很多寶爸寶媽為了讓寶寶多吃水果,將水果榨汁、過濾後給寶寶飲用,殊不知恰恰由於「過濾」這個環節,使得果汁的營養價值低於直接吃水果。

這是因為,水果中富含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蠕動,防止寶寶便秘;而榨汁後膳食纖維主要存在於果渣中,只喝過濾後的果汁,反而導致其營養價值下降。所以家長們可以考慮水果榨汁不過濾,直接給寶寶飲用。含有渣滓的果汁還可以促進7~12月齡寶寶的咀嚼動作發展。

1歲之後,直接吃水果可能帶來更大的益處,家長們就不必要讓「榨汁機」代勞寶寶的牙齒了。

2、純牛奶

嬰幼兒期最好的「奶源」是母乳,在母乳不足的情況下,配方奶是無奈的選擇。

因為牛奶中的礦物質和蛋白質含量遠高於母乳,會增加寶寶肝臟和腎臟的負擔,甚至導致腎結石。而且寶寶過早接觸牛奶蛋白,有可能引起過敏。此外牛奶中的鐵、維生素D等含量又不足,無法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
所以,1歲前寶寶不推薦喝純牛奶, 1~2歲幼兒可以嘗試將其作為食物多樣化的一部分與逐漸嘗試,但建議少量進食為宜,不能以此完全代替母乳和/或配方奶。

3、風味牛奶、兒童牛奶、早餐奶

市面上大部分風味牛奶、兒童牛奶、早餐奶多為「乳飲料」或調味乳。

其中乳飲料除了有少量的奶,為了口味,還有各種食品添加劑,如果長期攝入這種奶製品,營養價值大打折扣不說,還會影響到寶寶的發育。

此外乳飲料或調味乳往往口感香甜,並不利於寶寶的味覺發育,品嘗食物的天然味道才是培養寶寶良好飲食習慣的關鍵因素。
所以,寶爸寶媽最好不要給2歲之前的寶寶提供乳飲料,適當選擇調製乳時,也儘量選擇甜度沒那麼大的乳品。注意看食品標籤,可以幫助我們為孩子做出最佳的選擇。

4、涼茶、濃茶

涼茶有清熱利濕、解毒消腫的功效,但含有草酸、氯化鉀等成分,對嬰幼兒發育未完善的肝腎來說,負擔過重。長期大量服用,甚至損害機體健康。

茶中的鞣酸可以引起消化道黏膜收縮,並與食物中的蛋白質、鐵結合,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茶中的咖啡因也是寶寶不能耐受的。所以不建議給寶寶喝茶,尤其是濃茶。白水是最好的飲料。


5、含糖或含酒精飲料

顧名思義,含糖飲料含糖量比較多,不僅影響寶寶味覺發育,還會腐蝕寶寶的牙齒,並讓寶寶長胖。其中碳酸飲料可能損害寶寶的骨骼健康;某些提神醒腦的飲料中甚至含有大量咖啡因等成分,可能損害寶寶神經系統;而運動飲料中鈉含量比較高。不建議給寶寶喝。

相信很多寶爸寶媽都知道含酒精飲料對寶寶的傷害,不僅會刺激大腦神經,還會損傷寶寶的肝臟和腸胃。因此,醫生不建議兒童飲酒,哪怕是酒精度數極低的果啤也一樣,寶爸寶媽千萬不要因為度數低就允許寶寶飲用。

6、豆漿

豆漿能代替奶製品麼?答案很明顯:不能!

因為豆漿的營養價值低於奶製品,尤其是蛋白質和鈣含量明顯不足。其次豆漿未完全煮熟、加熱不徹底的話,其中含有的皂素、蛋白酶抑制劑等,可能使寶寶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症狀。

另外寶寶的腸胃功能尚未發育完全,大豆中含有棉籽糖、鼠李糖、水蘇糖等寡糖,不易被寶寶消化吸收,容易讓寶寶腹脹不適。

建議:1歲半以內的嬰幼兒最好不要喝豆漿,2周歲以內的寶寶也要少喝豆漿。

但這裡需要強調的一點是對於寶寶來說,隨著年齡的增加和身體的不斷成長,對於原本過敏的食物可能不再過敏,對於原本需求量少的營養可能極速增加,對於原本危險的食物不再危險。

寶爸寶媽們不能」因噎廢食「,而是要根據寶寶的不同成長階段,合理安排寶寶的飲食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LJ7mG8BxtCz63RLtYa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