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經常說「十人九濕」,濕氣一旦沾上了,會很麻煩的。
尤其是女人濕氣重,更是難受。
因為女人體內一般都是比較弱的,她們每個月還要被折磨。更容易被濕氣侵襲,所以一定要注意了哦。
女人濕氣重,有哪些表現呢?
1、大便黏,難以衝下
女人濕氣重,往往在早上排便時,會感覺大便比較「黏」,其表現主要是會「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要多衝幾次才行。中醫講「濕氣黏腸」,體內濕氣重的人,會導致大便次數增多,排便不凈,溏軟不成形等表現。
2、食慾差
體內濕氣重也會讓人的食慾變差,就是那種沒有飢餓感,吃一點東西就覺得胃裡脹脹的,甚至吃飯時,會有隱隱的噁心感。中醫講,「脾惡濕」,脾濕重,會影響食慾,變得不想吃東西。
3、皮膚癢
濕氣重的人,皮膚經常會感到痒痒的,像有蚤子在身體爬動一般難受,用手去抓癢,有紅色凸起,像被蚊子叮一樣。不過持續比較短時間就消失。
4、小水泡
腳部出現很密集透明的小水泡,而且也會癢,那就要考慮是否水濕疹,
濕疹就是濕度瘡,濕氣在體內長期的鬱結所致,在皮膚上表現出來。
5、皮膚爆痘
身體濕氣過重,皮膚同樣會受到影響,比如說:爆痘。皮膚爆痘,是濕氣向外反射的信號,會使毒氣在體內堆積,導致皮膚出油,出現爆痘的情況。爆痘可能發生在面部,也可能發生在後背。加重濕氣的三個壞習慣,儘量避免
1、口味重
腸胃功能好壞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油膩、過咸、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炎症反應。
2、濕發入睡
濕發入睡,容易使濕邪通過頭皮入侵,加重體內濕氣。不論男女,睡覺前洗頭髮、或洗澡,要將頭髮吹乾後,再入睡。
3、吃冷飲
夏天天熱,很多人都喜歡吃冰淇淋等涼食,尤其是女孩格外喜愛!然而,生冷食物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造成脾虛胃寒。而冷飲吃多了會讓腸胃消化吸收的功能出現停滯,形成濕氣。
想要健康祛濕,謹記3多、3少!
【3多】
1、多按穴
位置:頭頂正中線與兩耳間聯線的交點處,大致在頭頂正中央處。
按摩方法:手握成拳狀敲打或來回揉搓百會穴3-5分鐘,最好有發熱之感。此外還可以點燃艾柱,灸熏此穴位。
功效:該穴若受濕氣入侵,則容易導致頭痛頭脹,出現頭暈,腦袋也有如戴帽一般的沉重感。刺激該穴位能幫助理順行氣,消除積滯,還可健腦寧神。
2、多喝茶
白鼓丁薏仁茶,泡水喝,可健脾、祛濕、排毒,大有益處。
白鼓丁,利尿利濕,泄濕熱,改善濕熱所致噁心、舌苔發黃,紅腫痘痘等症,還可排除更多毒素。
薏仁,利濕健脾、祛風勝濕,利腸胃,消水腫。與赤小豆搭配後,健脾利濕、消腫解毒,祛濕效果更突出。
玉米須,入肝、腎、膀胱經,可利水消腫、平肝利膽,涼血、瀉熱,可去體內的濕熱之氣。
芡實,既能健脾,又能除濕。它能去除體內濕氣,讓機體獲得輕鬆感,消除睏倦。
淡竹葉, 以滲濕泄熱見長。山楂,歸脾經,可健脾,有助於祛濕。馬齒莧,清熱解毒、利水祛濕。
幾種搭配在一起,去除體內濕氣,效果尤佳,不妨試試。
3、多泡腳
泡腳,也是一種養生方式。
中醫認為,「春天洗腳,昇陽固脫;夏天洗腳,濕邪乃除;秋天洗腳,肺腑潤育;冬天燙腳,丹田暖和。」
平時,用熱水泡腳,有利於祛濕。
泡腳時,水溫不要太熱、也不要太涼,泡腳時間不宜過長,20-30分鐘為宜,泡到微微出汗就行。
泡腳時,不要讓自己大量出汗,中醫講「出大汗傷陰,風走濕留;微微出汗,風濕具去」。
【3少】
1、少熬夜
現代人把我們的睡眠是時間顛倒了,白天睡覺,晚上工作,玩手機等,這樣的生活方式導致我們身體的陰陽失衡,就容易讓濕氣趁虛而入!
因此,濕氣過重的人,要禁止熬夜。
2、少露臍
為了涼爽的度過夏季,一些人會穿露臍裝,半夜睡覺時,也會露著腰部,這樣會使這兩處著涼,記住,不管多熱,睡覺時,都要蓋好肚臍、腰,避免著涼。
3、少潮濕
有些女性因工作原因不得不長期在潮濕環境久呆,如浴池搓澡、陰涼倉庫管理、位於陰面辦公室等,長期久呆,也會使體內濕氣加重。
本文圖片均來自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