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 | 飼養大型泰獅的一些心得體會(原創)

2019-09-19     金魚的王者KOG

文章獲授權摘要自臉書台灣資深玩家的數篇文章,針對大型泰獅泰壽所分享的觀察心得及飼養重點的文章摘要,分享給所有想飼養或正要飼養大型泰獅的魚友們,希望能更好上手。金魚的王者獨家訪談原創文章,未經許可隨意轉載者必究。


(一)什麼時候泰獅的色澤看上去更美麗?

在嘗試過燈光,營養,溫度後,得到以下結果:1.喂食完有精神時2.硝化作用旺盛時3.換水後NH3下降時。

說白了還是求個平衡,喂有點飽不能太飽,棉有點髒又不能太髒,魚有正常排便但不能拚命排便,換水夠又不能過頭。補充:好的魚鰭看上去要有厚厚的感覺,有點Q彈,軟Q感,如果魚鰭開始有點薄,硬化,就是水錯了!


(二)從泰獅的魚鰭來觀察魚的狀態最方便

喂食,留些有點髒的棉讓硝化作用旺盛,換水排便,降低細菌,並刺激硝化菌新陳代謝讓菌叢穩定。有營養又有益菌下,養分吸收效率好,尾鰭厚實Q軟有點像海帶昆布那種感覺。若魚鰭硬化,脆化,裂開,就是水質差或養分供應不足。


(三)魚缸里的各項平衡

Balance平衡拿捏最難,水清澈,魚色才會深艷,鱗片才會立體厚實。水清澈,靠不停換水,然而水換太多了硝化作用無法旺盛,魚會養不出肉。這是換水的平衡要點,只有自己慢慢體會。類似無過濾飼養時候新老水的割水比例。

我的方法是,第一道白棉擋下糞渣,黏膜,雜質,要常清換。第二道之後的棉可以略髒,能給後方鹼性實體濾材上的硝化菌營養,進行硝化作用。喂食,食量介於足夠與適中之間,這是第二個平衡要點。

春天可以換冷水,金魚性喜涼水,不要放加溫棒,長期高溫容易導致魚的快速老化,但不高不低的溫度又容易生細菌。所以溫度是第三個平衡要點。


(四)原裝泰獅到家後的調養心得

進口魚一般會水土不服,時有狀況,有了這認知後,面對疾病,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需要有足夠的時間耐性。

大致步驟如下:

1.先小心調養,慢慢開食,主要是補肉,補長出缺損的魚鰭 。

2.然後增加體厚和魚鰭厚度。因泰獅的食量非常大,所以這時候營養必須充足,保證供應至各鰭。

3.營養補足之後,背鰭會慢慢挺立。

4.最後是體色的變化。比如黑泰獅會從暗淡的咖啡黑會再轉較深黑。

這尾黑獅面部有種野性感覺,體型不大,美醜則見人見智。


(五)耐心和常見疾病治療

上圖這條半月鬥魚(half moon)的寬尾蓬裙黑泰獅,去年春末帶回家照顧至今快一年,才慢慢調出狀態,所以耐心很重要。

黑獅常見弱點在頭瘤,感染初期易見頭瘤白濛,接著發紅破皮潰瘍,細菌感染髮炎流出白絲組織。對策是勤換水,換棉,降低亞硝酸後,恢復挺快。或移至有培菌的治療缸,單獨靜養。

非表淺性,較深層蝕肉,考慮寄生蟲藥物與治療細菌性藥物。具體治療方法,精華區有專文分享,不再多說。


說了這麼多,最終還要靠實踐,套一句李敖的詩,養魚只有主力戰,只有殊死戰,沒有淚眼看黃花,只有乾乾干!

最後貼幾張我的泰獅,請欣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9JESW0BJleJMoPMjUo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