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宏傑等發現兒童感染率最低,社會隔離控制了新冠肺炎大規模爆發

2020-04-30     愛科學愛自然

截至目前(4月24日),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實時統計數據,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275萬例,死亡人數達19萬。然而,關鍵的問題仍然是關於感染者的年齡特徵,社交距離如何改變特定年齡的接觸方式以及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以影響傳播,這些問題與全球政府和決策者選擇控制政策有關。

2020年4月29日,復旦大學,湖南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美國東北大學等多機構共同合作,余宏傑及Marco Ajelli共同通訊在Science 在線發表題為「Changes in contact patterns shape the dynamics of the COVID-19 outbreak in China」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發現,在COVID-19社會隔離的期間,每天的人群聯繫減少了7-8倍,大部分互動僅限於家庭。該研究發現,0-14歲的兒童比15-64歲的成年人更不容易感染SARS-CoV-2(比值0.34),而65歲以上的人更容易感染SARS-CoV-2(比值1.47)

基於這些數據,研究人員建立了一個傳播模型來研究社會隔離和學校關閉對傳播的影響。該研究發現,僅在暴發期間在中國實施的社會隔離就足以控制COVID-19。主動關閉學校並不能自行中斷傳播,但可以將高峰發病率降低40-60%,並延遲流行。總而言之,該研究提供了證據,表明在武漢和上海實施的干預措施以及由此產生的人類行為變化極大地減少了日常接觸,從根本上減少了與家庭互動的機會, 這大大減少了SARS-CoV-2的傳播。

另外,2020年4月29日,香港中文大學賈建民團隊在Nature 在線發表題為「Population flow drives spatio-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COVID-19 in China」的研究論文,該研究使用基於手機數據,開發了一個時空「風險源」模型,該模型利用人口流量數據不僅可以預測確診病例,而且可以在早期識別出高傳播風險地區。該模型產生了一個基準趨勢和一個指數,用於評估不同地區隨時間推移的COVID-19社區傳播風險。任何國家的政策制定者都可以使用這種方法來獲得可用數據,以進行快速,準確的風險評估,並在持續爆發之前計劃有限資源的分配。



由於新病例的迅速增加,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很快引起了全球關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被認為是從動物傳播的,病原體被鑑定為SARS-CoV-2。到2020年1月,懷疑最初受感染的患者是通過人與人之間的傳播感染了該病毒。自2020年1月以來,該病毒已迅速傳播到中國大部分地區和其他國家。截至目前(4月24日),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發布的實時統計數據,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過275萬例,死亡人數達19萬。


實施嚴格的措施和行動限制後,武漢及中國其他地區的新冠肺炎得到了有效控制,最近的病例起因於境外輸入。然而,關鍵的問題仍然是關於感染者的年齡特徵,社交距離如何改變特定年齡的接觸方式以及這些因素如何相互作用以影響傳播,這些問題與全球政府和決策者選擇控制政策有關。


在這項研究中,該研究通過收集武漢和上海流行病中的聯係數據來評估與社會隔離相關的混合模式的變化。研究人員還根據中國湖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收集的接觸者追蹤數據,估計了易感人群的年齡差異。基於這些經驗數據,建立了數學疾病傳播模型,以弄清COVID-19感染生物學中的年齡差異以及由於社會距離而改變的混合方式如何影響傳播。此外,該研究預計社交距離和學校關閉對COVID-19傳播的影響。


該研究發現,在COVID-19社會隔離的期間,每天的人群聯繫減少了7-8倍,大部分互動僅限於家庭。該研究發現,0-14歲的兒童比15-64歲的成年人更不容易感染SARS-CoV-2(比值0.34),而65歲以上的人更容易感染SARS-CoV-2(比值1.47)


基於這些數據,研究人員建立了一個傳播模型來研究社會隔離和學校關閉對傳播的影響。該研究發現,僅在暴發期間在中國實施的社會隔離就足以控制COVID-19。主動關閉學校並不能自行中斷傳播,但可以將高峰發病率降低40-60%,並延遲流行。


總而言之,該研究提供了證據,表明在武漢和上海實施的干預措施以及由此產生的人類行為變化極大地減少了日常接觸,從根本上減少了與家庭互動的機會, 這大大減少了SARS-CoV-2的傳播。


參考消息: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early/2020/04/28/science.abb8001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0-2284-y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t8hSynEBnkjnB-0z2hO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