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放羊
文/閏土
(網絡圖)
扶風縣最北邊的喬山,當地人也稱明月山。這喬山在扶風境內有三座突起的山峰,山雖不高,但在方圓百里卻有著很大的名氣。因為這三座山峰是道教傳說中的「三霄娘娘」修煉成仙的道場,自東向西分別是東觀山、中觀山和西觀山。
從中觀山向里走約四五公里,有一條溝,由於溝大石頭多,人們稱它為「大石溝」,大石溝溝底有三個窯洞,大小不一,父親曾經是這兒的主人,他被生產隊隊長封為「羊倌」,在大山里放著農業社四十多隻大綿羊。
當時的人們生活困難,少吃缺穿,加之全國掀起「農業學大寨,工業學大慶」熱潮,到處紅旗招展,口號震天,大搞農田基本建設。但就是沒人上山放羊,隊長召開社員大會,每天加二分工都沒人去,後來隊長乾脆當場決定,誰上山放羊,每天補助半斤糧,時間一年,免得他整天找「羊倌」,父親一聽,每天補助半斤糧還可以,不加思索,當場報名,當起了農業社名符其實的「羊倌」。
父親要求當羊倌有他想法,當時我家裡有七口人,奶奶、父親、母親和我們兄妹四個,三個上學,負擔重啊,他總想利用放羊空隙時間開一點荒地,種些玉米,再挖些藥材,以彌補家裡的不足。
三月的天氣,青草、綠樹、野花將這山溝襯托的格外美麗,一朵朵遲開的野玫瑰含苞待放,山川溝峁到處都瀰漫著野花的芳香,各種叫不上名字的小蟲也岀世了,一隻只鳥兒也嘰嘰喳喳的在山溝里飛來飛去,還有那蜜蜂和蝴蝶爭相在花上飛舞,把這縱橫交錯的溝壑、山樑裝扮的分外妖嬈。
父親從老羊倌手裡接過隊長拴的「羊鞭子」,說是羊鞭子,只不過是兩米多長的竹杆,竹杆上拴一條三米多長的牛皮繩,繩頭上再拴三十多公分長的五根紅布條,這紅布條有講究,美其名曰招財避邪。還有鎖羊圈門的鎖子,父親住的窯洞是鍋連炕,一個破門,因為有小黃狗整天守著,也不用上鎖。
父親接手放羊的差事,在山上呆了十多天後才下山,這次他主要是回來拿大钁頭和小板钁,他對母親說他看好了兩片比較平坦的荒地,閒了抓緊挖挖,多少種些早玉米,添補一下家裡口糧。那時家裡口糧常打斷頓。
父親第二次回來了,我聽他對奶奶和母親說,這地他大約挖了多一半,兩片地挖完有一畝左右,這次他回來取些種子,等挖完整理好了,再等天下了雨趕快種上玉米。
約幾天後一個星期天,母親帶著我給父親送饃,順便拿了幾斤糝子,其實母親是想看看父親挖的地。我走進山里,抬頭仰望高入雲端的大山,俯首看溝底潺潺的流水,內心激動不已。心想父親一個人要長年累月的生活在這幽靜寂寞的小山溝里,不知該有多麼的孤獨啊!再看院子周圍有十多棵洋槐、土槐、白楊樹,有二棵掛滿白色、粉紅色花的杏樹和山桃樹,還看見一對對鳥兒在高大的樹冠上壘窩。這既荒涼又寒酸、不大的院子,被父親打掃的乾乾淨淨,沒一點兒雜草。這次幸虧母親上山來時抱了個貓娃,還有父親第一次上山時帶了家裡的小狗,才使這山溝再也不寂寞了。
上午,父親把羊細細的點了一遍,趕進圈裡,再看看圈內幾個不能出坡的小羊羔,活蹦亂跳的,再瞧瞧這一個個肚大腰圓,體格健壯的大綿羊,他會心的笑了。母親和我趕過來觀看,父親望著母親,自毫的說「如果這幾隻羊下羔,今年起碼能添十多頭羊寶寶」。
母親熬了些稀糝子,有從家裡帶來的玉米面和麥面參半的巴巴饃,還有父親拔下的野菜,母親煮過,放些干辣子面面,倒上鹽、醋,一頓美餐在母親的巧手下出鍋了,我和父親狼呑虎咽的吃著。
人常說「春雨貴如油」,一場春雨,灑遍了整個山川溝峁,淋濕了綠綠的青草,這裡沒有高聳入雲的參天大樹,只不過稀稀疏疏的灌木叢中生著幾棵不怎麼高大的樹木,將整個山溝裝點的無比青翠,構成一幅惹人喜愛的畫面。
我邊觀賞著這優美的景色,邊拿上玉米種子,和父母親種玉米去了,走到地頭,看到一片半坡地,被父親打理的平平整整,地里沒一根雜草,沒一個大土疙瘩。
我們三人,父親挖坑,我溜種子,母親埋種子,不到二個小時,兩片地全部種上了。上午回家,母親做了香噴噴的糝子面,炒了父親從山溝里拔來的小蒜,又嫩又香,上午我吃了兩碗,父親才吃了兩碗,僅剩下一碗夠不夠母親全吃了。
下午,父親又出坡放羊去了,我和母親還有被父親起名叫「黃兒」的小狗,小貓在院子裡,小狗親昵的跟著我,一會兒舔舔我的腳,一會兒喜鬧著撕我的褲腿,又一會兒好像發現了什麼新的「情況」,望著大山,吼叫幾聲,給寂寞的山溝增添了幾分喜氣。
母親讓我和她整理父親放羊時挖的藥材,分類整理出黃芪、柴胡,還有白蒿等,把已經曬乾的裝了整整兩麻袋,母親邊裝邊對我說「你爸真不容易呀,為咱這日子,既放羊,又挖藥,還開荒種地,你要好好念書,報答你爸的恩情」。
那時,全國到處在割資本主義尾巴,你稍不注意,就會被打成典型。父親的一切,都在偷偷的進行。
第二天下午,我告別了父親,和母親拉著架子車,從山上偷偷拉回了父親挖的藥材,用各種袋子遮著,直接去鎮上的藥材公司,你還別說,就這兩麻袋藥材,賣了三十多元,後來就連父親也不相信能賣那麼多錢。
秋季到了,學校放了秋假,父親叫我和母親上山掰玉米,那年風調雨順,莊稼豐收了,那山地,稀稀的玉米,棒子跟暖瓶一樣壯,我一人掰,父親跟母親背,倒了半院子,最後打下玉米,據父親說至少有五百多斤。有一天半夜,父親和母親又偷偷拉回了玉米,不但解決了全家七口人的吃糧問題,還給我舅家借了一百多斤,奶奶高興了,母親高興了,全家人高興了。
更令父親高興的是,那年大綿羊繁殖了十二隻羊羔,個個成活。在父親的精心放牧下,一個個大綿羊肥通了,秋後種上小麥,隊長一高興,派人從山上拉下四隻大肥羊,殺後慰勞全隊社員,隊長逢人就夸父親羊放的好,分羊肉時,還特意叮嚀給我家多分二碗羊肉。年底隊長又兌現了他說的每天補助半斤糧的事。
快過年了,還沒等父親回過神來,隊長就趕到家裡,讓父親再放一年羊,補助糧照給,他對父親說,只要你把羊放好,其它你幹啥都可以,這是對你的寬鬆政策。
父親原準備不幹了,聽隊長這樣一說,他又牽心他挖的那兩塊地,也就痛快的答應了,隊長又給他拴了個長長的鞭子,鞭稍的紅布更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