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這個地區差點成古都!古代,它非常受歡迎,是遷都必選地

2019-07-19   旅遊看南陽

如今,我們談論一個地區的歷史厚度、文化內涵,許多人都會以其古代建都史來作為衡量。

說起建都,南陽鄧州市可是中國歷史上少見的"遷都備胎",只要皇帝想遷都,首先考慮的就是鄧州。鄧州在秦昭襄王時就設立了穰縣,以及山都、鄧縣。在古代,鄧州比較受歡迎,自北魏至金朝,歷代統治者曾六次考慮遷都鄧州,結果因為種種原因,不了了之。

北魏孝武帝打算遷都鄧州

公元498年,北魏孝文帝元宏為了遷都洛陽,大舉進攻洛陽南邊門戶的南陽,鄧州最終歸入北魏。三十多年後,北魏崩潰,梟雄高歡控制朝廷。當時的皇帝是孝武帝元脩,他為了不受高歡控制,打算遷都鄧州穰城,因為這裡接近荊州和梁朝,方便逃生。

但是,散騎侍郎柳慶勸孝武帝遷都長安,權衡利弊後,孝武帝最終決定遷都長安。之後,孝武帝在長安,被另一個梟雄宇文泰毒死了。

唐高祖為避突厥南下壓力,打算遷都鄧州

公元624年,突厥頡利和突利二可汗自寧夏固原侵入渭水以北,唐高祖李淵擔心守不住長安,就有了遷都的打算。當時,李淵和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以及元老裴寂都贊同遷都鄧州。

但是,秦王李世民極力反對,理由是:不要慫,我們還沒開始打,就跑了,不怕被後人笑話。唐高祖聽完覺得有道理,就繼續留在長安了。

唐昭宗有意遷都鄧州

唐朝末年,天下大亂。公元896年,唐昭宗困守破敗不堪的長安城。唐朝左諫議大夫兼同平章事朱朴上書朝廷討論遷都襄、鄧,朱朴認為"國步多艱,當遷都圖存,襄、鄧之地,實惟中原,人心質良,去秦咫尺,而有上洛為之限,永無夷狄侵軼之虞,此建都之極選也。"也就是說,鄧州遠離中原戰火,又地近諸侯,能安心一點,是遷都的最佳地方。而唐昭宗也有遷都鄧州的意思。

然而,因為朱溫從中搗亂,遷都計劃最終沒有實現。唐昭宗被朱溫"弄"到了洛陽,最終被朱溫殺了。

宋欽宗避金人攻勢,計劃遷都鄧州

公元1126年,金國準備攻打開封。為避開金人的攻勢,北宋宰相白時中、李邦彥等謀劃奉皇帝之命出逃鄧州。然而,主戰派名臣李綱竭力阻止,說一旦遷都,根本就丟了,到時連江南都守不住。

11月,金兵再次進攻,另一位名臣張叔夜勸欽宗遷都襄鄧,但是宋欽宗久久沒有答應。沒多久,北宋就滅亡了。

大臣勸宋高宗遷都鄧州

在北宋滅亡之後,之前反對遷都鄧州的李綱,卻勸宋高宗趙構遷都到鄧州一帶。其表示:"臣嘗言車駕巡幸之所,關中為上,襄鄧次之,建康為下,陛下縱未能行上策,猶當且適襄、鄧,以示不忘故都,以系天下之心。"翻譯過來就是,汴梁已經丟了,最好的遷都選擇是關中,其次是襄、鄧,而鄧州地近中原,既不忘故都,也很方便進行反攻。

但是,很多大臣怕死,宰相黃潛善等人極力反對,勸同樣怕死的宋高宗遷都臨安,高宗同意了。

金哀宗後悔沒遷都鄧州

公元1233年,蒙古軍圍攻金國都城開封,金哀宗完顏守緒眼看已經守不住開封了。朝中大臣有建議遷都歸德(今河南商丘南),也有主張遷都鄧州的,但是哀宗沒有同意,最終逃到了蔡州(今河南汝南縣)。

然而,蔡州是四戰之地,易攻難守,哀宗後悔沒遷都鄧州。於是,又一次計劃遷都鄧州,卻在蔡州遭到宋、元聯軍的包圍而沒有能順利遷都鄧州,最後帝亡國滅。

縱觀歷史上這六次擬遷都河南鄧州之事,都是在國家生死存亡之際,皇帝的無奈之舉。不過,鄧州沃土遍野、遠離戰爭,是非常適合定都的地方。歷史上也有在鄧州建都的朝代,根據記載,禹都、鄧國國都、楚國的別都及李自成新順國的臨時國都,都在鄧州。

最後,做一個大膽的猜測,如果說這6次遷都鄧州都成功了,今日的鄧州會是什麼樣?

(部分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想了解更多河南文化、旅遊相關資訊,請點擊下方"了解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