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關注《穿越火線》,是因為一位故友。
幾個月前,我不斷聽她提起這部劇。她說題材小眾、劇名缺乏吸引力,主演陣容大約會讓不少人第一眼就認定是爛劇。但她看過粗剪版本,感慨導演真的很強,生生把一部撲街相的網劇提升了品質和檔次。她相信鹿晗能夠憑這部劇翻身,證明他是個演員。她預測這部劇播出後慢熱,「差不多10集之後,口碑就會慢慢起來」。
電視劇行業一貫重製片人而輕導演。哪怕已經在電影工業證明了自己的導演,在劇宣計劃里也難有一席之地。這部劇官微早期發宣傳物料,根本不帶導演任何信息。她為此感到不平,主動跟朋友們安利,希望導演的能力能被更多人了解。
她就是這樣一個人,眼光犀利專業,只為愛發電。她單純地希望自己認定的好導演、好內容值得被更多人看到,為此不遺餘力也不計報酬。
今年7月8日她突然離世。她沒有能看到,《穿越火線》播出後的走向,完全驗證了她之前的所有判斷——豆瓣開分7.7,正是在10集之後開始上揚,劇集收官8.0分,成為鹿晗擔綱主角的影視劇里口碑最好的一部。而許宏宇執導劇集的才華也得到了業內的認可。
作為朋友,看到這一切,很心酸很難過,但也有一點「一切果然如你所料」的欣慰。《穿越火線》收官了,成色究竟如何已經擺到了檯面上。如她所願,想在這裡聊一聊她相當看好的導演許宏宇。
《穿越火線》是遊戲改編,Cross Fire一度很火,現在也仍在運營。但「遊戲改編+電競題材+流量演員」,在行業里基本上就是爛片公式。編劇徐速很好的一個朋友就曾直接發問:「你為什麼要接這部劇啊!?」
同樣的問題,媒體也拷問過許宏宇。畢竟他做電影剪輯師合作的是陳可辛、黃建新、陳凱歌、爾冬升這樣的大導,做電影導演起步合作的就是金城武和金馬影后周冬雨(《喜歡你》)。以他的資源,執導劇集的機會不少,為什麼要接《穿越火線》?他自己又不玩遊戲,情懷黨也扯不上。
就像他的電影導演處女作,選擇也不按常理出牌。陳可辛一直看好他可以當導演,遞了很多電影項目給他,最終他選了《喜歡你》這樣一部帶點「瑪麗蘇」的愛情片,還是在監製陳可辛坦承原著里有很多內容他非常不喜歡的前提之下選的。
拍《喜歡你》的時候,他又堅持保留了幾場被所有人反對、看上去比較幼稚的戲。比如周冬雨掉落金城武的房間的戲,兩人吃完河豚坐公交車進入想像世界的戲,都介於真實與幻想之間。但這些戲後來都被證實,戳中了觀眾的少女心。
《穿越火線》也有類似的戲。許蔚最後駕車被撞,警察向肖楓和安藍通報「傷重當場不治」。許宏宇的鏡頭下,許蔚從變形的車裡走了出來,臉上掛著血跡,倚著車望著天邊的晚霞,似乎在回憶也在暢想。
這一刻的許蔚,看上去不像反派,反而像從戰場歸來的「超人」。人生這場仗打完了,肖楓惋惜他沒有早點回頭,但他選擇做壞人也沒有後悔。直到真實的圍觀者介入,幻想中的「超人」才轟然倒地。
更早的時候,1 coin戰隊到網戒中心救出隊友阿明。真實世界和虛擬的遊戲流暢銜接,漫畫般的戰鬥場面相當有喜感,恰到好處地刻畫出了當偏見成為主流之後,社會事件本身所具有的荒誕性。
許宏宇一直著迷於用影像呈現真實與幻想之間的地帶。在他看來,電影和劇集都是在創造一個既遠離生活又接近生活的奇幻世界,哪怕寫實電影也有很多想像的空間。他拍《穿越火線》,就是因為遊戲的世界很接近於他對電影的理解。
也因此,《穿越火線》播出後,被人稱為「電競題材的高光時刻」。這裡不僅有劇迷,也有不少遊戲迷。布景、道具、遊戲地圖和實戰的還原、選角……都獲得一片認可與讚譽。許多遊戲玩家看劇之後都說想起了自己的熱血青春。
08年和19年兩條時空的劇情線,各有各的時代印記,也各有各的青春熱血,不同時代的人交流方式和感情表達都有鮮明的差別,導演設計了許多小心思,讓兩條時空都有彼此的記號,也引起了兩代人的共鳴。
業內很多人都不看好「鹿晗+吳磊」的主演卡司能出好內容,就像當初很多人認定金城武和周冬雨不可能有CP感。但挖掘並呈現演員少為人知的一面,正是導演的能力所在。這一點,許宏宇和陳可辛一脈相承。
陳可辛團隊選角的一個原則就是不找跟角色太順撇的演員。《中國合伙人》找黃曉明來演土鱉成冬青,《親愛的》找張譯來演大款,《喜歡你》找金城武、周冬雨演情侶,都是這樣的思路。許宏宇找鹿晗來演肖楓也是如此,哪怕鹿晗一開始自己覺得應該演路小北。
「如果一看就覺得某個角色應該誰來演,就太順了。我們不喜歡找的演員跟角色很順撇。太順了之後,很多東西就變得沒有趣味,他演得沒有趣味,我拍得也沒有趣味。」但放棄「順撇」的安全感就意味著導演和演員都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去尋找到與角色更高層次的契合點。
從結果來看,許宏宇不順撇的選擇很正確,鹿晗演的草根電競大神肖楓,又皮又接地氣,他也越來越像個演員了。 播出後鹿晗的演技口碑直線上升,許多網友都驚喜地發現,原來鹿晗也可以演這麼好。從另一方面,這證明了導演對演員的調教有多麼重要,《甜蜜暴擊》《上海堡壘》的爛,不應該全由演員來背鍋。
之所以說一脈相承,因為許宏宇跟陳可辛認識了將近20年,受他的影響很深。2007年拍《投名狀》,許宏宇幫忙剪輯現場素材就讓陳可辛感到驚艷。以後陳可辛的幾乎每部電影都是他剪的——除了《中國合伙人》,當時許宏宇到好萊塢去剪片子去了。陳可辛給許宏宇導演的《喜歡你》擔任監製,幾乎每天都到片場盯著。
《穿越火線》之後,許宏宇執導了定於今年國慶檔上映的電影《一點就到家》,主演劉昊然、彭昱暢、尹昉,監製依然是陳可辛。有意思的是,陳可辛當年執導的《中國合伙人》講的是年輕人走出去,這部則講述年輕人回到家鄉利用電商創業的故事,中間的淵源和時代的對照意味深長。
人的經歷會塑造他的個人風格。許宏宇科班出身(畢業於香港城市大學電影系),卻在電影工業的多個崗位都歷練過——入行擔任陳德森導演的助理,拍過紀錄片,26歲被陳可辛發掘擔任電影剪輯師,成績卓然,而後才成為電影、劇集的導演。
其中,他從事過的多個崗位都需要有高度的服務性和協作性。這樣的經歷讓他更熟悉影視工業的運轉,也更懂得如何滿足觀眾的期待。《喜歡你》的監製之一許月珍曾經說過,這些訓練讓許宏宇變成了一個目標清楚的人。
第一次聽朋友說起許宏宇,她當時所在公司正在做《喜歡你》的項目。她感慨這個年輕導演有想法有才華,尤其難得的是執行力很強。拍攝現場他不要求演員完全按照台詞來,而是先講這場戲的主題跟前因後果,可以任由感性的周冬雨自由發揮,他從中剪出最合適的那一條,往往有超越劇本文本的精彩。
對於後期宣傳團隊提出的傳播方案,他很能虛心接受,並帶領剪輯團隊很快將之影像化,落實成不同風格的預告片或者宣傳短片,每款都非常切題,儘管有很多款最後沒有用上。這固然有身兼導演和剪輯師的優勢所在,但身為導演與影視工業其他部門的配合度確實很高。
當時一度懷疑,她身處項目中,難免不自覺誇大一切優點。現在看到許宏宇獨自面對劇方和平台方,也能拍出《穿越火線》這樣的劇,才明白她看好這位導演是有道理的。許宏宇善於合作,但又有創作上的堅持。就像老闆們覺得給年輕人看的劇全員都要帥,但他堅持讓電影casting團隊給肖楓找了一幫「歪瓜裂棗」但演技出色的隊友,這恰恰成就了播出後最為劇迷所稱道的質感。
作為導演,許宏宇具備的素質很特別。
他並不太執著於展現強烈的個人導演風格,卻擁有操縱不同風格且都保持在一定水準線上的能力。他應該不可能成為純粹的藝術家,但他的作品可以兼具商業與藝術的價值。而這正是高度工業化的影視產業最青睞的品質。
期待他下一個作品的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