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才去演帥哥,真型男就該演變態

2020-11-28     遇言不止

原標題:普通人才去演帥哥,真型男就該演變態

他的每一個眼神都逼迫著人心,讓人難忘。

吳彥祖老了。

髮際線在後退,人中變的過長,嘴唇越來越薄,皮膚不再緊緻,臉上的線條都在往下走,面孔攔不住的蘇大強化。

吳彥祖的帥,是一座翻越不過去的大山,是網際網路上的精神公約數。

許多年過去了,從鋼鐵直男社區虎撲,到女文青集中的豆瓣,提起頂級帥哥,大家公認的仍然是,吳彥祖、古天樂、金城武……

雖然,即便在蛋妞的盛世美顏時期,他的外型也不是細緻完美的。

用今天評估流量明星的標準看,他的眉毛太粗,上唇太薄,鼻樑不直,顱頂不高。

然而,大帥哥與大美女從來都是標準之外,自成一派。

新爆的鮮肉愛豆們年年都在疊代, 吳彥祖永遠是山頂上的那面旗幟。

曾經在那條高曉松和吳彥祖,靈魂與顏值二選一的微博下,全都是網民 「道理我都懂,我選吳彥祖」的花式調侃。

每一個男人都想變成吳彥祖。

馬東說自己像吳彥祖,岳雲鵬說自己像吳彥祖,高曉松說自己像吳彥祖。

竇文濤意淫吳彥祖的生活——

「他眼中的世界是不是更快,因為所有人都是奔向他的。」

XX吳彥祖這個梗被用了很多年。

我的朋友圈中有國貿吳彥祖、望京吳彥祖、高碑店吳彥祖、回龍觀吳彥祖、補習界吳彥祖、創投圈吳彥祖……

我的朋友前關愛八卦成長會長馬睿的簽名至今依然是,馬大公子吳彥祖。 儘管,他們更像是吳彥祖飾演的古爾丹。

別的帥哥有三分顏色已然恨不得賣弄,而有著西化的自由洒脫性格的吳彥祖,從不在意自己的臉,沒把皮相當回事兒。

不僅如此,讓脫就脫、說露就露,從不遮遮掩掩,也不故作姿態。

他在ins上傳各種死亡角度的小視頻,懟臉拍、仰角拍,毫不避諱鬍子茬、抬頭紋、日漸稀疏的毛髮。

他健身、習武,純粹是興趣使然,不是為了維護顏值。

一場盲腸炎後,甩手貼出肌肉退化的病癒身材。

在舊金山的多族裔環境里長大,吳彥祖對自己的顏值全無概念。

直到回到香港,才發現自己有一張萬眾矚目的臉。

《美少年之戀》選演員,負責念旁白的林青霞一看到吳彥祖的照片,便對導演楊凡說:這個男孩好。(林姐姐,你說得太對了)

電影拍完,楊凡帶他上綜藝宣傳,女孩們一見到他就尖叫。

那是吳彥祖的第一部電影,楊凡說: 好奇怪,我不覺得他特別帥,但他就有這種魅力,我不發掘他也會有其他人發掘他。

這是遇言姐在坎城電影節為洪晃老師做「聽她說」欄目的製片人,在2019年親眼看見吳彥祖的現場,40歲的他真的真的每走一步都帥。我每隔幾個月都拿出來看幾眼。哈哈哈

憑藉顏值的敲門磚,吳彥祖出演了一系列鮮肉角色。

穿上警服一個轉身,無數少女神魂顛倒。

他是白月光,也是荷爾蒙,是絕美的肉體與蒸騰的慾望。

至今,那個讓人慾罷不能的少年阿祖,仍然是把成龍虐得最爽的反派。

一個冷血屠殺數名警察的壞小子,絕望自盡的一刻卻讓人唏噓不舍。

後來,成龍與王力宏合演大兵小將,就不再有這種驚艷的張力了。

《赤裸特工》上映後不久,遇言姐在加拿大讀書。

我在教室里下載電影,班裡的同學過來圍觀 ——

這個男孩是你們的明星嗎?他好帥!

然而,吳彥祖對一再被cue顏值感到厭倦,其花美男的皮相下是重金屬的內核。

建築系出身的他,嗜好黑暗的角色、複雜的角色、扭曲的角色。 深入的惡對於他更有誘惑力。

他多次提到庫布里克的著名禁片 《發條橙》。

在這部充斥著濫交、暴力、毒品的電影中,同一個男主角,前半段無惡不作到令人恨煞,後半段可憐無助到令人同情,而觀眾則在牆頭草一般的無力情緒中被導演反覆打臉。

吳彥祖狂愛這部被禁映30年的電影,他說——

「庫布里克所有的電影都是黑暗的、複雜的,但他的電影同時也是明白的,不是神經的人做神經病的事。」

他演殺手嘍囉,演毒品販子,演精神崩潰的偏執警察,演人格分裂的同性戀者。

他說, 自己一直在等待機會去演一個在黑白之間遊走的角色。

後來,吳彥祖演了 《新宿事件》。

毫不誇張的說,阿傑這個角色給遇言姐留下了巨大的心理陰影。

一個卑微的小人物,只想著弄輛小車在街頭賣栗子,被捲入黑幫爭鬥。

砍手、劃臉、失禁、腸子流出……

Word天啊,這片子我至今不敢看第二遍,寫文時想起來都忍不住哆嗦。

當時,論壇里一片驚叫——

「吳彥祖你是瘋了嗎?真的不忍心看下去了,你幹嘛這樣折騰自己!」

但是《新宿事件》拍的真是好,誰能想到大帥哥出演螻蟻一樣的偷渡客毫不違和,慘遭傷害後整個人又從土氣變成詭異扭曲的驚悚。

吳彥祖演起變態來太給力,阿傑是片中最豐滿的角色。

《新宿事件》是一個轉折點。

之後的吳彥祖徹底放棄了顏值這枚利器。

到了《竊聽風雲3》中, 看著他髮際線後移,頭髮半長不短,鬍子拉碴的種地,遇言姐簡直要仰天長嘯——

男神何苦來!

正在上映的 《除暴》,吳彥祖飾演冷血殘暴、徹頭徹尾的惡棍張君。

家境貧寒、年少喪母、高一輟學、混跡社會,17歲即被勞教收監。

心思縝密、訓練有素、泯滅人性。

張君這個90年代全國通緝的悍匪,跟吳彥祖的人生沒有半點重合之處。

1997年,吳彥祖是俄勒岡大學建築系畢業回港的新星。

同一年,半個中國之外的張君是身負數條人命的劫犯。

吳彥祖和張君,兩個人唯一的交集是,都是《少林寺》的痴迷者,都因這部電影開始習武。

數十年後,兩個人的第二次交集,張君早已伏法十八載,他想不到自己的罪惡會被拍成電影。

《除暴》的年代感很強,背景是第二次嚴打。

街邊是骯髒破爛的錄像廳,牆上掛的是楊鈺瑩的海報,商場裡立著亞運會吉祥物熊貓盼盼,路上跑著卸掉後排座拉貨的麵包車。

出演張君的吳彥祖剔去眉毛,滿臉雀斑、剪了鯔魚頭的他眼神狠毒狡詐、隨即開槍、無視生命,十米以內照過面的人不留活口。

90年代,是混亂中透著生機的年代。舊的規則已被突破,新的規則尚在摸索。

社會正在經歷轉型的陣痛,精神的貧困和物質的匱乏,開放後一時間帶來的衝擊,民風彪悍的江湖野蠻生長。

一些人因極小的理由而犯法,用原始的方式踏上血腥之路。

車匪路霸、搶劫鬥毆,甚至更惡劣的犯罪層出不窮。

有些人說《除暴》的警匪對峙不夠精彩。

不過,遇言姐看了幾個老警察的評論,他們都認可影片呈現的真實性。

以當時的刑偵技術,不會出現什麼神探。沒有大數據,沒有檔案庫,每一次的稽查對於他們來說都是人肉的一個一個的排查。

警方裝備之簡陋,64手槍和79微沖,遠不及劫匪的56式和仿AK。

這是那個時代所面對的客觀情況。

沒有神乎其技,沒有千迴百轉,就像枯瘦遒勁的王千源所說——

對公安而言,技術、靈感其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咬死不放」。

澡堂里的那場打鬥,狹路相逢、你死我活,拳拳到肉、招招見血,窮凶極惡卻又精彩。

那也是一種靈魂相見,雖然警匪兩個人黑白不同,但是兩個生命彼此糾葛較量的是人的信念和力量。

當年就是靠著咬死不放,抓捕到一批流竄的悍匪。

而那些犯下大案的漏網之徒,在許多年後,有的因為親戚犯了事,有的因為感染了新冠,在被採集了DNA後暴露。

數十年來辦案者換了一批又一批,永不忘記、永不言棄,是一代又一代公安精神的傳承。

電影開頭,王千源清理公安宣傳欄上的宣傳治療牛皮癬的小廣告。

電影結尾,徒弟繼續清理公安宣傳欄上的宣傳治療牛皮癬的小廣告。

這正是一種精神傳承的隱喻。

18年底,吳彥祖接下《除暴》這部電影,立刻找個健身房練了起來。

他曾說,每個人都有黑暗的一面,自己只有演變態,才能釋放這些陰暗的情緒 。

吳彥祖的帥不在臉,而是對於一個成年雄性的外型、個性、魅力、智識等綜合性肯定。

影片的結尾,剃了光頭的吳彥祖被押赴刑場槍決,那一刻,號稱 「輸得心服口服,死得心服口服」的一代悍匪眼神慌亂、嘴唇微張,終於感受到對死亡的恐懼。

看完《除暴》,朋友說,感謝四處遍布的攝像頭讓人海不再茫茫,感謝經濟與教育的發展改變了社會形態,現在的北京上海每個城市都比當年安全得多的多。

而遇言姐滿心想著的都是吳彥祖,他曾經的盛世美顏,他如今的恣情放縱,切開血管噴洒出重金屬和荷爾蒙。

他的每一個眼神都逼迫著人心,讓人難忘。

這真的是——

普通人才去演帥哥,真帥男就該演變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lZOEHYBjdFTv4tAI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