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高以翔不幸離世的消息給眾多人敲響了生命安全的警鐘。今天這篇文章更主要是讓大家驚醒死亡其實一直就潛伏在我們身邊,潛伏在我們每一個不良的生活習慣之中,並且給予那些因為工作或其他原因無法擺脫熬夜習慣的人們一些相對有效的健康生活建議。實際上在死亡面前,一切的文字都是蒼白無力的,因為自己的生命安全需要自我保護意識的提高和警覺。
最終經搶救高以翔的醫院對外公布的死因是——心源性猝死。心源性猝死只是因為心臟原因導致的突然死亡,而其中的心臟具體原因涵蓋面較廣,例如:冠心病、心衰、心肌病、遺傳性心臟以及長期缺乏鍛鍊、長期熬夜、劇烈運動人群。
高以翔的不幸讓更多人了解了心源性猝死的概念和症狀,這裡跟大家分享一組真實數據,根據國家心血管中心統計,我國每年心源性猝死者高達55萬人,位居全球第一位。一道簡單的算術題,也就是說平均每天在我國、在我們身邊就有約1506人因為以上原因從而失去生命。
其中90%的心臟驟停都發生在醫院以外的區域,但是搶救成功率僅為1%,這也是很多自媒體都給大眾普及了「心肺復甦」以及「黃金四分鐘」等醫學概念的原因。
在過去的2017年,有43%的猝死者年齡都在18-39歲之間,猝死的原因中除了先天性遺傳性心臟病以外,熬夜加班、缺乏運動、睡眠嚴重不足等是最主要的原因。
客觀數據告知我們,猝死沒有年齡劃分且已經趨於年輕化,對自己的生命安全負責是一個人最基本的責任。以下的6個症狀和7點建議希望每個人都能正視它。
出現以下症狀請高度警惕立即就醫
1.出現或加重的胸悶
如果近期突然出現活動後胸悶,休息後可緩解,提示可能患了冠心病。
如果以前就有胸悶的症狀,近期症狀加重,說明以前穩定的斑塊,隨時可能發展為大的破損,導致急性心梗的發生。
2.心慌
不定期出現的心率加快通常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結果。
多數心律失常的危險性較小,不會引發猝死,但如果是頻繁發作的室性心律失常,則有發展為室顫的風險。
3.心跳過緩
心臟的跳動是由特定的起搏細胞發起的,起搏細胞功能變差,就會導致心臟跳動速率減慢,嚴重時會引發心臟停搏。
心率小於50次,血壓變低,容易出現長時間的心臟停搏,導致猝死。
4.暈厥
暈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數暈厥是由於心跳突然減慢或停止,導致腦供血不足而引起的。
暈厥有時持續幾秒鐘後能自行恢復,如果不能恢復,便會造成猝死。出現不明原因的暈厥,應非常警惕,儘快查明原因。
5.不明原因的疲乏
出現不明原因的疲勞、乏力,或伴有胸悶、水腫,應警惕猝死的發生,這種情況可能是由於心肌炎或心肌病造成的。
心肌炎在年輕人中比較多見,通常見於感冒1~2周後,出現疲乏、胸悶、乏力等症狀,極易引起急性心衰。這種情況下應嚴禁重體力活動,臥床靜養。
6.眼前發黑和肢體麻木
腦卒中也是引起猝死的重要原因。如果出現單側看不到東西、單側肢體麻木、乏力,或走路不穩、有踩棉花感,應警惕腦卒中的發生。
身邊很多人有堅持晨跑或夜跑的習慣,無論是在冠心病多發的夏、冬季,還是在日常生活里,我們在運動前後都應做到以下7點。
No.1 運動前排查風險
定期進行體檢,特別是心血管系統檢查,徹底排查潛在疾病威脅。在參加劇烈運動或比賽前更是如此。
No.2 保證充分的熱身
運動前熱身,能讓儘可能多的血液流向心肺和肌肉,提高心肺的代謝能力,以保證在進入高強度運動後,人體能量代謝能滿足運動的需求。
熱身一般占總運動時間的10%~20%。冬天天冷,熱身時間要適當延長。
No.3 運動量不宜過大
馬拉松是一項高負荷、大強度、高風險的競技運動,不提倡未經訓練的人參加馬拉松全程跑。
長跑有利於心臟健康,但要循序漸進。初練者一般從3000~5000米開始,或持續20~30分鐘。
No.4 及時補充能量
長時間運動,應及時補充運動飲料、能量棒、鹽丸。建議每跑5公里喝100~150毫升水。夏天飲用水要保持在8~12攝氏度,冬天保證水溫在30~40攝氏度。
No.5 感冒、發燒不運動
有些人認為跑跑步、出出汗,感冒自然就好了。
事實上正相反,因為感冒發燒使機體的免疫能力下降,運動會進一步加速免疫力下降,病毒易於入侵,如果入侵心肌,會形成病毒性心肌炎。
在自身很疲憊、熬夜的情況下,也不建議劇烈運動。
No.6 運動中不適別硬撐
運動過程中一旦出現很明顯的氣喘、胸悶、胸痛,要立刻減緩運動或暫時退出運動,千萬不要硬撐。
No.7 跑步後不要立刻停步
跑步結束不要立刻停下來,最好能走上10~20分鐘,同時做深呼吸,給身體一個緩衝時間。可配合做一些靜態拉伸動作,比如弓步壓腿、側壓腿等。同時,不能馬上洗澡、吹風或用空調等。
寫在最後,每位讀者的年齡以及所面對的生活壓力不同,我們無法要求每個人都非常規律的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時間。但是在這裡筆者想說,好的身體是「1」,家庭、事業、財富是「0」,有了好的身體,其他的因素才會有價值。
最終還是想說,生命不是在於運動,而是在於合理安全的運動,願每個人都擁有一個強大的心臟和健康的身體。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hLIr24BMH2_cNUgozJ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