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鐵壺市場的質量參差不齊,有台灣鐵壺,有大陸鐵壺,都來冒充日本鐵壺。那該怎麼辨別真正的日本鐵壺呢,下面就跟大家分享鑑定真正日本鐵壺的十二種方法。
1、看堂號和名款畫押
通過壺身或蓋子背面鑄的堂號或者名款畫押,可以識別該壺出自何堂、何人、何時、何地。
有著名堂口的鐵壺,就像當下的名牌一樣,價格自然很高。
當然也有一些很老的鐵壺,在江戶時期鐵壺初期沒有任何落款,但工藝、造型、材質也屬上乘,一樣是收藏佳品。
2、壺嘴看水垢
壺嘴也叫「流口」,一些百餘年的老壺經過歷代使用,會結上較厚的水垢,正好可以作為老壺斷代的參照。
壺嘴一定要水流順暢,斷水果斷。有些壺嘴已經破損,一般不用在意,只需要把壺嘴用金、銀或銅等修復鑲出壺嘴就可以。
一個好的壺流側視正視都很美,與壺體般配,嘴的上口高度應該與壺上口一樣高,這樣壺內的水才不會過早從壺嘴溢出來。
3、形體顯功力
鐵壺老堂號的壺體各有特色,或渾圓厚重、或精巧古拙。
一般安之介、正平、藏六等壺雖然沒有款名,卻有款型。只要在行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大概這就是大師們制釜的上乘功力彰顯出來的魅力。
收藏時要特別注意壺底的保養狀況,看看壺底的厚度、是否漏水、是否已經鏽蝕的起層和脫落影響使用否等等。
壺底的薄厚度可以用手輕撓幾下聽聽聲音,一般厚底完好的手撓聲音會很厚實深重,底薄的壺手撓發聲會略顯輕浮。
4、壺身圖案鑑賞
很多日本老鐵壺上會有精工鑄造的圖案,創意極豐富,大凡所知所見的植物、動物都可以作為壺上圖案。
這些美麗的圖案給壺身平添了許多光彩和身價,人見人愛。
當然也有很優質的鐵壺,是完全沒有圖案,樸實素雅,又唯美絕倫至極。
在龜文堂等堂口的鐵壺上,有極精美多境的表現人文、山水、風景的浮雕式圖案。
大國壽朗的壺身多以詩文、花鳥為主,而安之介的壺身都比較素雅。
5、金銀鑲嵌錦上添花
日本老鐵壺中許多壺身、壺把、壺蓋上都會看到鑲嵌有金銀銅等貴重金屬的圖案。
這種設計增加了鐵壺的藝術性,工藝繁複同時價格也昂貴許多,一般都遠遠超過鐵壺原有的自身壺價。
6、壺身漢字書香之氣
由於受中國文化根深蒂固的影響,在諸多日本老鐵壺中都有著中國書法繪畫和茶文化的影子,文字內容多以詩詞、人生處事哲學、座右銘等文字出現。
細看便可發現,壺身或壺蓋上的堂號和釜師標誌也都用漢字來落款。
7、壺蓋有說法
銀壺的蓋上會有透氣用的小孔,但鐵壺很少見,所以鐵壺的蓋子不宜像紫砂壺一樣嚴密過緊。
許多鐵壺的蓋子和壺身不是同時製造出來的,從龍文堂開始,很多鐵壺的蓋子都是銅質的,避免由於蒸汽而生鏽的麻煩。
鐵壺的蓋子很講究,一把好壺一定是原壺配原蓋,特別是名釜師的壺蓋,都是與壺身完美結合,渾然一體的。
有的釜師還會在蓋子的正面刻鑄自己的畫押或鑲嵌自己喜歡的圖案,還有的一把壺會製作兩個或多個壺蓋。
8、摘鈕畫龍點睛
一顆細膩雅致的摘鈕,除了可以增添美感之外,也可通過它來鑑別名門鐵壺。
眾多釜師們會傾注心機,苦心製作摘鈕。
特別是名門堂主或名門大釜師,每制一壺在小小的摘鈕上的功夫更是了得。
(普通鐵壺的摘鈕用手一撥轉動靈活為好。)
9、提梁需立直
許多釜師會在提樑上鑲金銼銀、宮崎寒雉家的樹癭肌理,精雕細刻。
更有多個堂口把鐵質的壺身上安上銅或銀質的把手,大大增加了壺的豪華與珍貴。
無論是怎樣的提梁,一定是立直的才是好品相。平日不要隨意掰動把手,若把手鬆動了且不能立直,則影響了品相,將大大降低鐵壺的收藏價值。
10、耳朵環付
每個壺都必須有一對很搭配的環付。環付傳統上造型以鬼面或者不明獸居多,還有植物、動物、神器、事物,更有皇室御用的菊花徽章。
龜文堂的蟠螭形環付就是極具特色的環付,每個蟠螭的形態表情各有不同,惟妙惟肖,令人喜愛。
11、鑄法看數量
鐵壺鑄造法大致有三種。
一為脫臘法,就如中國的漢代的青銅器鑄法一樣,此法每壺天下僅有一隻,尤現珍貴,可視為收藏珍品。
二為砂鑄法,壺底臍眼的兩側都會有一個小臍孔,這是鑄造時留下的透氣孔,較易識別。
三為硬模壓力鑄法,會在壺體內中界處有一條鑄造留下的合模線,可一模製多個壺,所以無論器形與圖案多麼精美複雜,但因為不具備獨一性,這種壺價至今不高,一般在幾千到兩萬元之內。
12、特殊型款是精品
老鐵壺的獨特造型,充分顯示了釜師們對當代一些事物的理解、態度和心態的寄託。
釜師們把壺製成茅屋、井台、山水、動物、蔬果等器形。
用以壺言情的表達方式,更加高深的注給壺以情感,獨具靈性和美義。
這類特殊器形的老鐵壺很容易被藏者賞識接受,屬於收藏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