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珍人」彭霞。她身高不到一米,43歲的她和患有腦癱的丈夫,十年來一直在街頭以賣氣球為生。與尋常人相比,生活本就充滿艱辛,然而他們心有大愛,將辛苦攢下的積蓄捐給困難大學生、社會孤寡老人以及災區同胞……
袖珍姐姐彭霞家喻戶曉
凌晨4點,彭霞的家亮起了燈,一個不到一米的「小人」從床上起身,她悄悄地洗漱。十來分鐘後屋裡的燈滅了,彭霞「袖珍」的影子走到門外,她慢慢「挪動」著三輪車。由於腿長不到30公分,她幾乎只能站著才能騎走三輪車。
「騎車去工廠要1個小時,給氣球充氣要1個小時,返程也要1個小時,4點鐘起床已經夠晚的了。」這麼早起床,彭霞對此不以為然。
太陽漸漸升起來了,地面上冒著滾滾熱浪,彭霞的額頭上布滿了一層汗水。手上纏著一根根白線,時不時有家長帶著孩子過來買氣球,每賣出一個氣球,她都會熱心地將氣球拴在孩子的手腕上,站在人群中,不到一米的身高像個孩子,經年累月出現在街頭,「袖珍」的彭霞早已家喻戶曉。
「我很佩服這位大姐,她不比尋常人,作為一個女人她更不容易。」一個正在買氣球的年輕媽媽由衷地讚嘆。而在不遠處的街頭,彭霞的丈夫也在賣著氣球。夫妻倆常常一賣就是一天,這一堅持就近十年。
經營「愛心」的「氣球姐姐」
2000年,彭霞嫁給了同樣患有殘疾的丈夫傅大哥,傅大哥是早產引起的腦癱,行動不便。剛開始兩人開了一家「愛心商店」,做生意需要與人打交道,丈夫便常常鼓勵她,漸漸地彭霞從自卑中走出來,她變成一位女強人,生意也越做越好。
可好景不長,2010年,因為拆遷的原因,店鋪被徵收。之後,為了繼續幫助他人,夫妻倆索性來到街頭賣起了氣球。
夫妻倆拋頭露面一個月只能賺2000元左右,除了生活開支和孩子學費外,剩餘的都被夫妻倆捐了。500元、1000元……賺來的血汗錢,夫妻倆會毫不猶豫地投入募捐箱內。
2008汶川地震時,彭霞和丈夫內心被深深打動,夫妻倆便開始了人生的第一筆捐款。之後,夫妻倆一發不可收拾,捐出的善款從未中斷,至今夫妻倆已經幫助了2名大學生、3名小學生和幾位老人,累計捐款近萬元。
從不氣餒,懷揣一顆感恩的心
除了賣氣球,彭霞每周還抽出一個下午去學電子琴,一堅持便是7年。她非常感謝街道和社會好心人對她的幫助,平時她經常參加一些公益活動,用自己的雙手為社會做點實事,雖然生活不易,但她從不氣餒,身懷感恩。
彭霞經常會收到好心人的捐助,但是全部被她退回了。「我非常感謝那些好心人,他們的善款應該用來幫助那些更需要幫助的人。」
今年她的兒子以560多分考入了安徽理工大學,如今一提到兒子,彭霞的眼睛都笑彎了。
這些年來,彭霞一直樂觀地面對生活,今後,她也將繼續踐行自己的堅守,繼續讓更多人感受社會大家庭的溫暖,無論生活有多苦,遇到多大困難,她都會努力地笑著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