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治一巡警竟做出這樣的一件事!網友直呼了不起

2019-08-29   沁縣廣播電視台

「作為一名人民警察,這就是我應該做的事!」

8月27日上午,在山醫大二院造血幹細胞採集室,面對記者採訪,正在通過外周血採集造血幹細胞的王玉濤這樣說。當天下午,飽含王玉濤濃濃愛心的「生命種子」已被成功輸注到患者體內,兌現了這位人民警察一年前的承諾。據了解,王玉濤是我省第170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配型成功後

他開始戒煙戒酒

「採集完是不是就可以喝酒了?」還躺在病床上,王玉濤就急著詢問醫生,他還和妻子打趣道:「這段時間酒都省了好多了。」原來,王玉濤平日裡沒事兒就喜歡喝上兩杯,自打今年6月份接到紅十字會工作人員的電話,得知自己和一名血液病患者配型成功後,他就開始嚴格要求自己,戒煙戒酒、加強鍛鍊。「這十萬分之一的幾率都讓我給撞上了,不容易啊,這可是人命關天的大事兒,不能因為自己的一點點疏忽影響了這次捐獻,所以必須得竭盡所能。」王玉濤說。

今年40歲的王玉濤是長治市壺關縣一名普通的巡警,因為長得黑,同事們給他起了個外號,叫「黑貓警長」。2018年5月4日,在單位組織的一次無償獻血中,得知捐獻造血幹細胞可以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時,他毫不猶豫地留下10毫升血樣,成為中華骨髓庫一名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

害怕家人擔心

帶他們參觀採集流程

「開始確實不太願意讓他捐,因為我們對這個也不太了解,總覺得就是抽骨髓,擔心會對他的身體造成傷害。」採集當天,王玉濤的妻子一直陪伴在側,她告訴記者,丈夫顧慮她的感受,高分辨篩查、體檢都是瞞著家人,偷偷到太原做的。隨著高分辨的順利通過,體檢也一切正常,完全符合捐獻條件,王玉濤意識到,這樣瞞著也不是個事兒,必須想辦法說服家人。於是,他從網上查閱大量資料給妻子看、給父母講,得知有捐獻者採集造血幹細胞,還特意帶著他們去參觀了採集的流程,並通過捐獻者們現身說法的實例,讓家人了解了有關捐獻造血幹細胞的常識。

「參觀完,我們也知道了捐獻造血幹細胞不是抽骨髓,曾經捐獻過的志願者也給我們講述了自己的經歷,他們身體都很健康,沒有受到影響,我們自然也就放心了。」王玉濤的妻子說。

同事深受觸動

決定留樣入庫

「這得采多長時間啊?」「這要采多少啊?會不會影響自身造血功能?」「採集完有沒有什麼需要注意的?能和正常人一樣嗎?」……採集現場,陪同王玉濤的除了妻子,還有很多單位同事,對於捐獻造血幹細胞,大家有太多的疑問。針對大家的問題,現場醫護人員一 一進行了解答。

「那次獻血,很多人都參與了,但留樣入庫的應該不是太多,沒想到,這傢伙就這麼幸運,這才一年就配型成功了,這事兒在我們單位都傳開了,大家都覺得他很了不起。」陪同的一位同事說:「先前,只知道這能救人,但具體怎麼救還真不了解,這下就清楚了,回去了我也要去留個樣,像王玉濤同志學習。」

此情此景讓現場一位記者也深受觸動,她表示:「其實我之前沒有捐獻的想法,但現在看到他,忽然也想去做這麼偉大的一件事了。」

日常生活中

他就是一位熱心腸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作為一名普通的巡邏隊員,王玉濤沒有過多和刑事犯罪分子搏鬥的英雄事跡,卻在一個平凡的崗位上,為街面巡防工作奉獻了16年,與街道社區的人民群眾結下了深厚感情,十幾年如一日,他始終告誡自己「位卑不忘責任重」,時刻提醒自己牢記宗旨、不忘初心,把群眾的小事當成自己的大事,通過自己的真誠付出,贏得群眾的理解與信任。同事介紹,工作中的王玉濤是「拚命三郎」,從警19年來,他始終以強烈的事業心和高度的責任感要求自己,在基層的巡警工作崗位上恪盡職守。

2019年1月的一天晚上,接到110指令,縣城清流路口發現一名走失的老人。他與其他民警趕到現場,發現一名70多歲的老大爺站在屋檐下凍得瑟瑟發抖,什麼也說不清楚,他當即將老人扶上警車,找來熱水給其取暖。老人身上既沒有家人的聯繫方式,也記不清家裡的地址,為幫助老人儘快回家,王玉濤通過微信公眾號、微信朋友圈等方式轉發老人情況,並開車在縣城各個小區查找,但一無所獲,後通過調取視頻監控進行追蹤,經過三個多小時、十幾個小區的連續查找,最終在安監局家屬院找到了老人的兒女,並將其送回家中。老人家屬感激不盡,連聲道謝。他笑著說:「不用謝!為民辦事,是我們警察份內的事」。

同事說:「日常生活中,他就是一位熱心腸,農民家庭出身,骨子裡似乎就滲透著與生俱來的助人為樂的精神,作為一名普普通通的輔警,在日常的巡警工作中,與社區人民群眾結下了深厚的感情,鑄就了他無私奉獻的人生品質,在群眾的每一次求助中,在每一次的捐款活動中,他的愛心與奉獻都能得到群眾、同事和鄰里的贊同。」

來源:山西晚報、山西法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