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材料在模具設計與成型工藝的10個注意事項

2019-07-17     模具小王子

PC是一種非晶體工程材料,透明度較高可達到98%,衝擊韌性好,耐蠕變,使用溫度範圍敏感性大。

PC有很好的機械特性,但流動特性較差,因此這種材料的注塑過程較困難。

針對這些特性,我們特別要注意區別對待:

要增加熔體的流動性,不是用增大注射壓力而應採用提高注射溫度的辦法來達到;

要求模具的流道、澆口短而粗,以減少流體的壓力損失,同時要較高的注射壓力;

1. 結合材料特性,在進行膠口設計是,需採購S形側進膠,或者扇形進膠,因為PC的流動性差,在設計膠口時,進膠口厚度可以設計厚一點,避免在高壓充填中,增加材料的剪切應力,另外在成型中表面易產生氣泡、或者進膠口附近會產生銀紋等異常現象,所以在設計中需要優化成S形進膠樣式,讓材料在充填過程中,先在流道中進行緩衝。注意PC材料不允許設計點進膠或者潛水進膠,因為PC俗稱防彈玻璃膠。

2. 如果是在設計長條性的產品時,收縮率可以正常縮放,但在長度方向單邊再向內縮小0.2~0.4MM,防止長度方向收縮率比寬度方向小,如果長度方向尺寸大的話,整個模仁會有報費有風險,因為PC透明件,嚴格上講模仁是不允許進行燒焊的,所以先做小,如果尺寸不在公差範圍以內的話,再加大就比較方便了。

3. 頂出設計,如果是外觀表的情況下,通常採用周圈頂塊頂出,或者追加溢料包進行頂出

4. 排氣設計:因為PC材料成型中流動性差,建議前模仁周圈排氣,排氣深度可以做到0.03~0.04MM。

5. PC對水極其敏感,所以注塑前必須充分乾燥,使其含水量降低到0.02%以下,PC一般乾燥條件:100~120℃,時間至少4小時以上。

6. 炮筒溫度一般選用溫度在270~320℃之間,過高的料溫如超過340℃時,PC將會出現分解,製品顏色變深,表面出現銀絲、暗條、黑點、氣泡等缺陷,同時物理機械性能也顯著下降。PC對溫度也很敏感,熔體粘度隨溫度升高而明顯下降,炮筒溫度250~320℃.(最好不要超過350℃),適當提高溫度料筒溫度對PC塑化有好處,但材料停留炮筒時間不要超過15分鐘。

7.注射壓力:流動性差,需用高壓注射,但需顧及膠件殘留大的內應力(可能導致開裂),注射速度:壁厚取中速,壁薄取高速。

8.保壓壓力的大小及保壓時間的長短對PC製品的內應力有較大的影響,保壓壓力過小,補縮作用小易出現真空泡或表面出現縮凹,保壓壓力過大,澆口周圍易產生較大的內應力,在實際加工中,常以高料溫,低保壓的辦法來解決。保壓時間的選擇應視製品的厚薄,澆口大小,模溫等情況而定,一般小而薄製品不需很長的保壓時間,相反,大而厚的製品保壓時間應較長。保壓時間的長短可通過澆口封口時間的試驗予以確定。

9.注射速度:對PC製品的性能無十分明顯的影響,除了薄壁,小澆口,深孔,長流程製品外,一般採用中速或慢速加工,最好是多級注射,一般採用慢-快-慢的多級注射方式

10.模具溫度:模溫控制:85~120℃,一般控制在80-100℃就可以,對形狀複雜,較薄,要求較高的製品,也可提高到100-120℃,但不能超過模具熱變形溫度。模溫高以減少模溫及PC料溫的差異,可以降低製件的內應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5y3Hm0BJleJMoPMABp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