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生要去一次衡山,那一定要了解這些……

2019-07-30     風的旅者

南嶽衡山,又名峋嶁山或虎山,位於湖南省衡山縣。衡山群峰高聳,山勢雄偉,綿延數百公里,著名山峰有七十二座,其中以祝融、天柱、莢蓉、紫蓋、石稟五峰最為有名。祝融峰之高,藏經殿之秀,水簾洞之奇,方廣寺之深堪稱「衡山四絕」

在五嶽之中,衡山有「五嶽獨秀」之美譽。

衡山最高峰祝融峰,海拔近一千三百米,年平均氣溫為11.2℃,年平均降水量為兩千多毫米,濕潤的氣候,充足的降水,使衡山森林茂密,花木繁盛。且衡山歷史悠久,向為佛道兩家講經傳道之地。優美的自然風光,眾多的名勝古蹟,宜人的氣候條件,使衡山成為我國著名的旅遊勝地之一。

衡山腳下有南嶽鎮,鎮北面的南嶽廟,是遊覽衡山的起點。

南嶽大廟座北朝南,規模宏大,布局嚴謹,是五嶽廟中最完整的古建築群之一。廟有正殿、寢宮、御書樓、盤龍字等一些建築,占地九萬八千五百平方米。

出南嶽廟北門,一條山路直上南天門和祝融峰。行約十五里到半山亭。亭建於南北朝,因正處山半腰而得名,清改玄鄆觀。過半山亭有一條岔路西去,通磨鏡台、方廣寺、福嚴寺、南台寺等處。

過半山亭繼續上攀,便到鄴侯書院。此院為唐宰相李泌之子李繁為紀念其父而建。院先在南嶽廟左邊,南宋時遷至集賢峰下,現在的書院為1922年重建。

過鄴侯書院,再上行,經鐵佛寺、湘南寺到達南天門,南天門屹立於海拔一千一百米高處,在此可以看到衡山主峰祝融峰。

祝融峰之高,被譽為「南嶽四絕」之一。煙雲烘托,群峰疊襯,顯出「萬雲祝融拔地起,欲見不見輕煙里」的雄姿。秋高氣爽之季,登臨其上,日可隱約望見透迤的雪峰山,夜可看見閃閃的江邊漁火。

峰上有祝融殿,為石牆鐵瓦結構,是為紀念祝燃君而建。據說祝融君是為燧人氏之後,創造了保存火種的方法,黃帝封他為火官,舉之為相,他經在此狩獵遊憩,峰名也因此而來。殿右有望月台,每當月明星朗之際,「人間朗魄已皆盡,此地清光猶未低」的幽靜夜景盡收眼底。

峰下有羅漢洞、捨身岩、會仙橋,這裡怪石嶙峋,懸萬丈。峰頂還有風穴、雷池,傳說風穴風起,就有大雨降落;雷池是古人禱雨之地,池畔有太陽泉,終年淚淚流淌,為峰頂一奇觀。峰頂觀日出,也別仃一番情趣。清晨,東方紅雲層染,繼而金輪半托,冉冉上升。百出,紅霞萬道,山水披輝,大地在一片鳥鳴中甦醒。

從半山亭岔道西行過麻姑橋到磨鏡台。這裡古木參天,濃蔭蔽地,是南嶽勝景。台西南方是福嚴寺,寺內有岳神殿、大雄寶殿、藏經閡、齋堂、禪堂等建築,為南嶽著名寺院之一。寺在南嶽佛寺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從磨鏡台往北登山,可達藏經殿。殿始建於南朝陳廢帝光大二年,原名小般若禪林,後因明太祖朱元璋賜大藏經部於寺中,改名藏經殿。殿位於祥光峰下,官殿式結構,百柱矗立,碧瓦丹甍。殿周遛林木蔥盛,右坡無礙林中,有三株「寶樹」,一曰金錢柳,盛夏開花,果若串串銅錢,因而亦稱「搖錢樹」:一曰連理枝,枝幹外長,屈曲而回,與母枚連接;一曰同根生,是一根上長出青剛樹與山毛櫸兩種樹,如人間真摯的友誼。

藏經殿傳說很多,殿前有靈田,秋夜,飛光如燭,可照見老林古殿的輪廓,有「魯殿靈光」之疑。靈田前有梳妝檯,傳為明桂王母陳太妃梳妝之處。

附近還有釣魚台。傳說陳後主妃子曾來此避難,皈依佛教後來亂平,他還不願回去,並發誓:「若頭髮即時長滿,山間釣得活魚,才可回官。」誓完,頭髮剎時長滿,山中亦釣得大鯉魚。釣魚台為她釣魚之處。殿周還有允春亭、水月寺、古華居等,一殿佳畦,滿眼風光,後人譽「藏經殿之秀」為南嶽四絕之一,真乃名不虛傳。

從磨鏡台西行約十二三里,便到方廣寺。「方廣寺之深」,亦為「南嶽四絕」之一。寺在蓮花峰下,似花蕊。從藏經殿西行,過重山、穿深林,約走二於五里方可到達,歷來有「不到方廣不知南嶽之深」的說法。

寺建於南朝梁武帝天監二年,為南嶽十八高僧之一惠海和尚的道場,明再修繕。寺有正殿和祖師殿,側有二賢祠。循寺前小溪西行不遠,有惠海和尚的補納台、洗納池,台旁有張博讀書的嘯台和譚元春寫戀響的石刻。寺附近還有石澗潭、黃沙潭、白沙潭、黑龍潭等,潭聲時如豎琴輕撥,時如獅吼虎嘯,尤為壯觀,宋徽宗曾有「海南龍湫」的題譽。

從南嶽鎮向東北行八里,便是水簾洞。水簾洞古稱朱陵洞,傳為朱陵大帝所居,又名仙人洞。道教有三十六洞天福地,此為第三,澗在紫蓋峰下,上有谷地,下臨絕壁,兩邊是兀立的山石,中有一不可測之水池。

洞有三奇:當谷地上的!泉,從谷口奔流直下,形成一股洶湧的瀑布,象匹練祤騰,此其一;

水流到石池,池滿水溢,復傾瀉而下,瀑布頓起變化,成為懸流,輕明若沙簾,有水簾之稱,此其二;

簾因孔石所阻,分成兩段,伏流石隙中,珧玉曠珠,構成雪減雷鳴之景,此其三。「水簾洞之奇」為「南嶽四絕」之一。

衡山,作為「天下南嶽」,除了以上介紹的佛道寺觀外,還有許許多多的風光。

衡山煙雲,可謂天下稱奇。每年四季,無論是春是夏,是秋是冬,也無論是置身山上或山下,那山山繚繞的煙雲,簡直要把南嶽的山山水水裝飾成無限神奇的仙境。煙雲的變化飄移,使得衡山七十二峰如騰雲駕霧般翱翔。

衡山還有眾多的泉溪橋池潭,泉有二十四眼,有名者如白龜、白鸛、虎跑、太陽等泉。溪有九條,分別是舜、禹、夕陽、玉版、止觀、石門、壽、靈、西等。這些飛泉流溪,為衡山平添了許多山光水色。南嶽的橋,多得不可勝數,其中素負盛名的有十座:司馬、鎮岳、將軍、南橋、青龍、壽澗、接龍、玉版、麻姑、會仙等。這些橋多石作,小至一石橫架,大至數孔環拱,置於幽谷,疏籬隱約,茅店雞聲,更有「小橋流水人家」的風味。

池有流杯、放生、老龍等,有的是溪流瀦積,有的為人工成,有的水色如墨;有的曲水浮觴;有的為高僧洗缽,有的染上神奇的傳說色彩。潭著名者有絡絲、黑沙、九龍、石澗、野雞、黃沙等,清幽險怪、奇幻古雅,有許多勝跡可供觀賞。

衡山的秀麗賞心悅目。奇特的山光水色和膾炙人口的傳說故事,使衡山更增添了誘人的魅力。春觀花、夏看雲、秋望日、冬賞雪為「衡山四季佳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3MdqGwBvvf6VcSZiOl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