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便形狀看腸道健康:對照5個特點,排除疾病可能 ​

2020-02-05     奇妙的本草

「醫生,我爸今年59歲了,他這兩天胃不怎麼舒服,總是感覺肚子出現脹氣,經常放屁,就連大便也是黑色,還十分粘膩這正常嗎?

人上了年紀,腸胃很容易出問題。對於案例中的不適症狀,妙姐相信大部分人也有。偶爾幾次,問題其實不大,但若經常出現黑色、黏膩、頻繁放屁的症狀,就要留意了,這很可能是消化性潰瘍,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的情況。建議儘早去醫院做進一步的檢查。

大便雖然是排泄物,人人談而厭之。但正是這不起眼的存在,往往更能反應出身體一些問題。

如何從大便看健康?

1997年,英國布里斯托的兩位學者,西頓和路易斯率先發明了布里斯託大便分類法。因為大便的形狀代表了大便在大腸內的狀況,也可以據此判斷食物經過消化、到形成大便所需要的時間等。

西頓和路易斯將我們的糞便,根據形狀形態,將問題分為七類:

圖片來源:網絡

從圖中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從第一類到第七類,糞便是根據糞便本身的粘質來決定。

從第一類和第二類略硬的形態可以得知,這樣的糞便表示身體有便秘的情狀。

第三類到第四類則是理想的大便形狀。

第五類到第七類則代表人體可能有腹瀉的狀況。

健康大便具備的5個特點:

我們分析了大便的形狀以後,就可以進一步分析出大便與身體健康的關係。健康的糞便一般具有五種特點:

首先是排便順暢速度快,沒有便秘阻隔,也不會有腹瀉的痛感。我們可以在平時觀察一下自己的排便速度。如果是在比較短的兩三分鐘內排泄出來,並且非常順暢,沒有特別的粗糲感和不通,那就說明腸道蠕動健康。

其次是糞便的顏色呈現黃褐色。說明身體比較健康,消化良好腸道好。許多時候,大便出現黑褐色或者其他異常的顏色時,都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腸道和消化問題,或者說明身體內雜質較多,排毒不暢,導致糞便顏色很深。

另外還有糞便的形狀,這個我們上文已經分析過,最健康的糞便形狀就是長條形、比較順滑,沒有過硬或者過稀。這種狀態代表人體消化功能良好。

還有就是糞便沒有反常的異味。雖然糞便都是臭的,但是消化不良的身體排泄出的糞便味道非常刺鼻並且臭味很不正常,有「惡臭」感。如果臭味正常,則代表身體健康,吃下去的食物也正常。

最後一點就是排便比較規律,大便表面也光滑,沒有粗糙感導致的便秘。一般來說,健康的身體每日排便是比較規律的,一天一次或者一天兩次。如果有便秘情況的人,則糞便粗硬、排泄不暢,並且排便時間不定,有時候一天一次,有時候好幾天也沒辦法正常排便。

如果大家根據這些表現判斷出自己的排便異常的話,就要早日發現,早日採取措施來緩解便秘、或者腹瀉等狀況。

排便姿勢也大有乾坤

除了從糞便觀察身體狀況以外,我們也要關注排便的方式、姿勢。不同的姿勢也對排便大有影響。

首先是我們中國人最熟悉的蹲便。採取下蹲姿勢時,肛直角為100度左右。肛直角越大,排便所需的力氣就越小,也讓排便更加順暢。但是這個姿勢並非適用於所有人。據研究發現,亞洲人比歐美人會更加容易下蹲,所以這個姿勢也叫作「亞洲蹲」。對於不能亞洲蹲的人來說,蹲便就是一種痛苦了。並且,蹲便的時間過長的話,也會讓腿部血液不通,造成腿腳麻木。

另一個經典姿勢就是坐便了。馬桶的發明讓人們可以舒適地坐在馬桶上進行排便。這樣的姿勢可以有效緩解腿部壓力,不會讓人在排便時候急急忙忙,比較舒適。但是這個姿勢有另一個缺點是,舒適的坐姿讓人很容易就在廁所停留更久的時間,有罹患痔瘡的風險。並且,我們採用坐姿的時候主要是腹部發力,比起蹲便來說,這個姿勢比較費力,不如蹲便容易。

因此,兩個姿勢相比較下,蹲便可以更容易地幫助我們排便。

不管採取哪種方式排便,醫生建議大家,預防腸胃病,都要謹記4個秘訣定時定點、速戰速決、專心致志、隨有隨去。

也就是說,我們一定要每天固定排便時間,每次排便要專心,不要坐在馬桶上玩手機或者看書。且每次排便不要超過5分鐘為佳。如果實在一次無法解決的話,也可以分成多次去上廁所。

排便這件事大有學問,希望大家經過這篇文章的學習,可以通過大便更加了解我們的身體健康狀態,不要讓排便成為身體的負擔與疾病隱患。

參考資料:

[1]王立柱,肖斌,於貝貝.患者入院前排便姿勢及排便狀況與痔病發病的關係探討[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8,16(10):56-58.

[2]肖勇洪,唐超炫,王宏,李黔雲.淺析仲景「固小便以通大便」思想[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9,43(12):1348-1350.

[3]王貞虎.大便,人體健康的「黃金密碼」[J].綠色中國,2015(10):70-71.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s3I7FHABjYh_GJGVAcw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