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哭鬧,胡可的育兒理念值得借鑑,培養高情商寶寶

2020-03-27   積木育兒

這兩天親戚妹妹跟我說起,本來年後孩子就要上幼兒園了,可是因為疫情拖到現在,聽說4月份幼兒園可能要開學了,開始擔心起來去幼兒園是否能適應,提到了年底去參加市裡最好私立幼兒園面試的經歷,感嘆道:

"沒想到現如今,好的幼兒園考的重點不在孩子,全在家長,我也沒經驗現在感覺會比孩子要焦慮,害怕孩子哭鬧特別厲害,雖然老師給父母也做了心理疏導,有點過不了這道坎。"


原來這所幼兒園當時非常有名,在招收適齡兒童的時候,不但要觀察孩子本身的表現,更重要的是要考核父母的育兒理念是否一致。有一道父母問卷調查的題目是這樣的:

問:孩子剛上幼兒園,每天入園時哭鬧,爸爸媽媽會怎麼辦?

選項:

·A先陪孩子在教室里玩一會兒,趁著孩子不注意的時候偷偷溜走。

·B隨便孩子哭,告訴孩子下午會來接她,和孩子說再見後走掉。

·C和孩子說不要哭,放學的時候媽媽就來接她了,和孩子說再見後走掉。


妹妹當時選了C,叫孩子不要哭,後來被老師談話,說家裡的育兒理念與幼兒園有差異,希望他們能調整配合。 朋友回來有些不能理解,就來問我:

當孩子哭鬧的時候,一般父母不都是這樣哄孩子的嗎?"不要哭啦!"、"不許哭!"、"哭有什麼用呢?"這有什麼不對呢?


其實不對的地方,就是剝奪了孩子哭泣的權利。 每個孩子都是哇哇大哭著來到這個世界,在跌跌撞撞的成長路上,哭泣是他們唯一可以使用的武器。

前年,胡可帶小兒子小魚兒參加了一檔綜藝,胡可目的之一是給小魚兒一次單獨的旅行陪伴,因為自己很少有和他獨處的成長經歷。之前帶過哥哥(安吉)參加過類似的單獨旅行,所以這次也想彌補下小魚兒。

父母的初心是好的,但一開始安吉並不是那麼開心,以為是媽媽和弟弟躲著自己去玩,有些失落,甚至發生一些小插曲、小脾氣。

但巧在胡可有豐富的育兒經驗,他知道安吉一下子可能接受不了自己會離開他一段時間。就從安吉的角度給他安撫,給他寫信、給他平等的溝通,讓他理解弟弟出生以來都沒有過單獨旅行,讓他對弟弟產生惻隱愛護之心,而不是嫉妒憤恨之心。

孩子開心也好,哭鬧也好,他們的情緒都沒有好壞之分,不是說孩子哭鬧,他就是個有情緒的壞小孩了。相反,孩子所有的情緒都是重要的、有價值的,因為情緒為我們發現、解決孩子問題提供了很好的"預警"機制,剩下的就在於我們大人如何引導、如何發揮聰明機智了。

當孩子還不會控制自己情緒或者還不能完全控制好自己情緒時,我們的一句充滿同理心的、共情的話或者一個擁抱、撫摸都可能幫助他平息激烈的情緒。

當然也有的家長說,孩子發脾氣也給他這樣說了,安撫了,他還是不能馬上消氣。

這是正常現象,因為孩子還沒有像成人一樣的完善的自控力,沒辦法做到一聽到大人的安撫,就馬上消氣、馬上平靜下來,他們會有一個情緒逐漸減弱的過程。

從兒童心理分析孩子為什麼會哭?

相對於成人的已經發育成熟的大腦,孩子因為負責決策和調節社會行為的前額葉還沒有發育完全,同時社會經驗也嚴重不足,就會造成許多大人無所謂的事情,寶寶特別難過。

另外0-3歲的孩子因為語言能力的發展還未成熟,詞彙量很少,沒辦法表達自己的需求,就想肚子餓的不行,身體很不舒服,所以只能靠哭來解決問題一樣,因此,作為父母要理解孩子像大人一樣堅強,同時,家長也應該看到自己孩子的不同之處,不能總是用別人的來要挾自己的孩子,例如"別人都行,為什麼你就不行呢?"

在後天養成上,許多孩子因為成長帶來的習慣或者學習到的經驗,把哭來威脅爸爸媽媽。可以說,家庭教育,是造成孩子不合理哭泣的重要原因。

孩子的哭泣合理與不合理?

無論孩子多大,哭泣大致都有兩種作用,一種是情緒表達,一種是有所要求。當然,孩子在哭泣時往往就是情緒表達,也是有所需求。

例如寶寶3歲之後,自己的想法和主動性得到發展,孩子因為成長帶來的的習慣或者學習到的經驗,知道了哭泣可以讓自己的需求得到滿足,如果父母沒有滿足孩子的需求,那麼孩子就會用哭泣的方式獲取想要的東西。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如何去做?

1. 首先要處理情緒。

孩子宣洩情緒的時候很難聽進家長的說話,但是這個過程不會很長,很多時候孩子哭了2分鐘,只有開頭那幾秒是撕心裂肺近乎失控完全聽不進話。在孩子被強烈的情緒所吞沒的時候,他需要的是溫柔的擁抱。如果他不僅在哭,同時還亂踢亂打,即使我們無法完全地抱住他,也仍然可以待在附近,用平靜的語氣對他說:"我會在這陪著你的······"如果我們要求孩子壓抑情緒,馬上平靜下來,他可能表面上看起來恢復了正常,但是那些難過的情緒都被壓在心底。

2. 孩子大哭的時候,替他說出他的心情和哭的理由,並表示理解,他會一下子鎮靜很多。

比如可以蹲下來擁抱他一下,然後用溫柔的語氣對他說:"你很傷心,因為你非常非常想看一看蛋糕,只是看一下,並不是想偷吃吧?"一般情況孩子都會降低哭聲並點頭表示同意。然後你可以繼續說:"你非常給常想看看這個蛋糕,是因為你之前沒看到,但你相信它會是個很漂亮的蛋糕,你很好奇吧?"這個時候,孩子就會認為你和他是一條戰線上的,接下來你說的話就能讓他不牴觸地聽進去,如果家長因為一眼就看出來孩子哭得原因,而忽略這個環節,直接處理事情,很明顯效果不好。

3. 說清楚後,認真的告訴孩子,你現在了解了他的想法,並且理解了他的情緒。如果是因為身體傷害、心靈受挫或者一些合理的需要未滿足,就可以溫和地引導他們及時地處理問題或者再次面對挑戰。

4. 所有問題都解決後,別忘了和孩子重建你們之間親密的聯結。可以和孩子玩他最喜歡的遊戲,他便會感覺和你更加得親密,而這種親密的感覺真是情感健康的基礎。


有的父母覺得,寶寶還小不會表達意願咋辦,我家孩子不吃那一套,哭的時候啥都聽不進去。

那就讓孩子自由哭泣吧。

不要責備,也不要焦慮,給孩子一個抱抱,靜靜陪伴直到他平復,告訴孩子:

媽媽 / 爸爸一直陪著你呢,你想哭就哭吧,沒關係。

這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