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破壞孩子的「幻想」,那是讓孩子變得更好的力量

2019-07-29   只爭朝夕愛生活

1

近日,閨蜜青青發現,女兒小愛每天在家中把自己打扮成白雪公主、愛莎公主和蘇菲亞公主,並且一定要穿愛莎的同款裙子,戴同款皇冠。

每天放學回家,她都要將家裡的娃娃、玩偶和玩具進行一次故事排練。

每個物品都有自己的名字,自己的衣服、自己的角色,小愛就是那個統領他們的公主。

小愛還會和她們對話,每個角色都會有不同的故事。

今天娃娃白雪生病了,玩偶佩琪就會帶著自己的救診包給她治病。

小愛和玩偶一起過家家炒菜、開party,有時候還會讓媽媽參與其中,一起玩各種遊戲。




  遊戲中,小愛對於每個角色的對話都特別認真,特別專注。

甚至可以不要自己最喜歡的玩具,不看電視不吃飯,一定要將角色的故事扮演完成,更不允許父母對她的這種角色遊戲進行取笑。

有次,爸爸說了句「你穿艾莎公主的裙子也不會冰雪魔法啊」,小愛聽了又哭又鬧,哄了半天才好。

青青有時會納悶:是不是孩子平時看電視太多了入魔了?

2

其實,小愛這樣的行為表現,只是因為身份確認敏感期到了。

孩子出現這樣的言行是成長中的正常反應。

那什麼是身份確認敏感期呢?

兒童家庭教育專家魯鵬程在《抓住兒童敏感期,你的教育就對了》一書中寫道:

孩子在四五歲的時候,一般會喜歡模仿孫悟空、蜘蛛俠、超人等英雄角色,女孩一般喜歡模仿白雪公主等柔性角色。


  其實這是非常正常的,因為這表明他們正在處於「身份確認敏感期」,是想通過「我是誰」這個問題來給自己定位。

孩子會通過模仿自己喜歡的角色來表達自己,表達自己理解的偶像的形象。

同時,將偶像的良好特質表現出來,再給自己一個真正的定位:我是誰?我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每一個角色的身上都會有孩子喜歡的特質,都有孩子想要吸收性格中他最喜歡的部分,這些都是孩子內心的渴求。

  孩子通過這樣的人物角色來逐漸建立起一個關於自己內心的想像,從而回答出「我是誰」,然後在隨著時間的增長不斷積累自己未來的人格特徵。

兒童心理學家孫瑞雪也說:

一個想當公主的女孩把自己打扮起來,走進教室;一個想當超人的男孩把自己全副武裝起來,站在樓道里。


這個過程不是成人意義上的遊戲,是兒童在內化這些人物背後的人格特徵,可能有公主的高貴、龍的力量,超人的神奇、機器人變化中的機動……

在我們眼中孩子的遊戲就是一個遊戲,但是對於孩子而言,那就是她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

她需要將自己的想法完整地表達出來,她希望自己將偶像身上自己最崇拜的那部分表達出來。

這些童年裡角色扮演會隨著孩子的成長一點點沉浸在孩子的生命里,其實這就是孩子自己性格特徵在塑造。

在這個階段,孩子會崇拜一些偶像型的人物,有時候是童話故事裡的人物,如奧特曼、孫悟空、白雪公主,愛莎公主等;

有時候是動物,如恐龍、獅子、小貓咪和小兔子等;當然,也有可能是現實生活中真實的人物角色,比如醫生、警察、士兵和老師等。

這些都是孩子的夢想,他們用自己的方式來實現自己的願望。

  這個階段的孩子認為夢想、想像換個遊戲都是真實存在的。

女孩子想成為公主,可以優雅地待人接物。

男孩子希望自己是超人,讓自己變得堅強威武,勇敢又充滿力量,言行舉止都要像超人一樣。

  其實,這是孩子內心對強大力量的崇拜。

這種崇拜會驅使孩子一直努力去模仿自己喜歡的角色,從而在不斷模仿的過程中漸漸地積累著未來成人時的人格特徵。

3

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這個敏感期呢?

1、 尊重孩子的偶像

蒙台梭利曾經指出:

孩子的心靈就像是一個神秘的深淵,照顧他們的父母並不了解它。當父母並不了解孩子心靈的時候,就應該懷著一顆敬畏的心,給予孩子們愛,給予孩子們自由。


我們陪伴孩子一同成長,體會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內心需求,當我們不能讀懂時,尊重孩子成長,靜待花開。

這個時候孩子可能在裝扮和言行舉止上都要和自己的偶像一致,父母可以適當滿足孩子的合理需求。

父母一定要理解孩子內心的真正需求,給他自由的空間,尊重孩子對偶像的崇拜和模仿,允許他盡情模仿自己的偶像。

如果一味拒絕,不但會助長孩子的不良情緒,影響孩子的性格形成,還會導致她的身份確認敏感期推遲甚至消失。

2、利用偶像的力量去引導孩子成長

女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會喜歡公主和漂亮的角色,希望穿漂亮的衣服,優雅地走路和對待朋友。

這時,如果女孩與同伴發生爭吵、搶奪玩具,父母可以利用女孩的偶像,按照「如果換作愛莎公主,她會又會怎麼做呢?」這樣的說話來引導她,女孩就會朝著正確的方向去努力了。

男孩的模仿能力較強,但是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較弱。

比如,他喜歡恐龍的高大,喜歡超人的超強能力,然後他就會模仿恐龍的強大,超人的打鬥行為,讓自己變得強大。

有時,他會忽略了自己可能已經欺負了其他的小朋友。

父母就可以說,「恐龍很強大,但是他不會傷害到別人,超人是在幫助弱者,傳遞正能量,不是為了顯示自己的超能力哦。」

這時,他就會明白要熱心幫助保護弱小,不要欺負弱小了。

3、父母參與到孩子的遊戲中去

父母可以為孩子喜歡的角色多提供一些道具,創造一些遊戲情境,同時積極參與到孩子的遊戲中去。

在抖音小視頻中,有一個男孩特別喜歡蜘蛛俠,他的父親不僅給他置辦了蜘蛛俠全套的衣服和裝備,還抱著孩子像蜘蛛俠一樣在房間裡「飛檐走壁、行俠仗義」。



孩子在角色扮演中,學會了如何安全地保護自己和勇敢地面對挫折。

同時,在角色扮演中,我們可以模擬並教給孩子很多安全衝突的處理方法,以及如何建立自己的社交和人相處等。


我們終其一生都是希望孩子可以做最真實的自己,過自己想要的人生。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用愛去幫助孩子去構建一個完整的自我。

用心去滿足孩子對偶像良好性格的需求,用平和的心態去幫助孩子順利度過人生中的每一個敏感期。

孩子的每一次花開,每一次結果都需要一個自由的成長環境,我們只需要在其左右用心陪伴,正確引導,靜待花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