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評:理解高估值的幾個要點

2020-05-14     澄泓財經

原標題:早評:理解高估值的幾個要點

最近有人問我,「為何有些中大盤消費股,比如海天市盈率60倍了,這麼高的估值怎麼還在漲?」個人很就不碰消費股了,這方面也沒多少思考。如果換做科技股,只要公司有一定的科技實力,估值60倍很好理解。可是做基礎生活用品的企業,估值這麼高,要怎麼理解?

多年前基礎生活用品企業,大A給的估值一般是25倍吧,甚至更低。不過,再看看另外一面,以前再垃圾的公司總市值都很難低於15-20億,因為凈殼價值。而現在的股市,總市值低於20億的有400家。兩端對比一下就不難理解了。這些年,大A一直在變,但凡在產業中有穩定地位的上市公司,資本市場會給出高溢價;但凡在產業中,公司所經營的東西完全可有可無,這個股逐步邊緣化。這是一種趨勢,不是短期現象,投資者要適應。有句話在多年前的股市是有效的,即「套得再多,等一場牛市,什麼都解套了」。這句話放在現在到將來,一定不會有效。現在到將來,哪怕出現再大的牛市,劣質股都難解套。其格局應該是這樣的:即使出現牛市,市場一個階段性調整,垃圾股馬上就跌回來了;牛市是優質股泡沫化的過程;熊市是優質股擠壓泡沫、垃圾股被清除出股市的過程。

個人總是掛在嘴邊的消費和科技股,一直把他們說成資本市場的絕對雙主角。區域雖好,但是其中的股票就能亂買嗎?一個月前,有個熟人看到食品熱,想去買中水漁業,我說這種公式怎麼下得去手?「熱點」是短線客盈利的利器,但是同時是很多小散的殺器。一垃圾股常年跌跌不休,投資者肯定不會去買。可是當一個熱點興起之時,正好把這隻垃圾股帶火了一陣,技術形態走好了,就有些無知投資者會去買。而後隨著熱點的退潮,垃圾還是垃圾,從而就套死了,或者直接退市了。2019年3月4日和3月11日,就我聽到的,還有少許人去買樂視,就因為那兩天它漲停了。

科技股雖好,可是其中也有大把的垃圾科技股,常年跌跌不休。可是就有那麼一陣,科技股群體性大熱,把這些劣質科技股帶動了一把。此時,技術形態走好,投資者買入,而後結局慘烈。科技股也要選擇個股細分產業中的佼佼者。千萬不要用概念題材的角度去選科技股,比如區塊鏈、雲計算、人工智慧等等。等什麼時候你把科技股的這些概念都忘了,你只從一家家公司的角度去看科技股。我估計,投資科技股,你就算入門了。

昨晚美股下跌之際,我今早說以上這些閒話。我的意思很簡單,短線的一漲一跌,這些細節根本不是投資成敗的主要因素。滬指2016年2900點,到了2020年還是2900點,這期間有人賺了大錢,有人虧得底掉,其決定性因素在於:是否從基本面角度認真的選優質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rz4IEXIBiuFnsJQVhrw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