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神機妙算,劉備伐吳為何不帶他?真實原因是這樣!

2020-10-01     星稀月暗

原標題:諸葛亮神機妙算,劉備伐吳為何不帶他?真實原因是這樣!

公元222年,剛剛稱帝的劉備親率大軍東征,發動夷陵戰役,此戰役為三國時期三大著名戰役之一,然而,此役劉備被東吳大都督陸遜打得大敗,幾乎是全軍覆沒,同時也逼迫黃權向北投降曹魏,劉備隻身逃回白帝城,從此,蜀漢成為三國中最弱一方,劉備也因此於第二年氣死在白帝城。

這就是劉備伐吳的故事,而對於劉備伐吳的故事,歷史上是很有爭議的,我們都知道諸葛亮的智慧令後人佩服得五體投地,更被認為是世界上最聰明、最忠誠、最偉大的人,是智慧神的化身。劉備自從得到諸葛亮,如魚得水,力量一天天壯大起來。

而劉備事業的進展,大部分都被諸葛亮在茅廬中的分析給說中了。他先是聯合孫權,抗擊了曹操,然後占領了荊州和益州,又和周邊的少數民族建立了良好的關係,更是建立蜀漢成為了昭烈皇帝。所以時至今日,不少人稱諸葛亮神機妙算,劉備伐吳為何不帶他呢?其中的真實原因是這樣!

首先諸葛亮是堅決反對伐吳的,不過除此之外,諸葛亮長於政治謀劃、經濟建設,長久以來這也是他在劉氏集團中的位置。更多的是一個內政方面的人才,雖然說其軍事才能也有,但更適宜留在成都坐鎮後勤。想當年劉備打漢中的時候諸葛亮也是在成都搞後勤,效果不錯。

畢竟帶兵打仗物資是戰爭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劉備任命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先帝知臣謹慎」,這麼重要的活自然也要交給身邊最謹慎的人。諸葛亮所要做的事情就是鎮守成都,幫助劉備籌集糧食,他的運糧技術有目共睹,像其發明的木牛流馬在北伐時就是至關重要的。

夷陵之戰從2月打到11月,想想還是需要不少糧食的。諸葛亮很出色地完成了劉備交給他的任務。眾所周知,劉備建國根基不穩,如果諸葛亮不坐鎮成都的話難免會滋生事端。而諸葛亮是個高明的政治家,有他在成都,劉備在前線也能放心。

所以這樣來當時蜀國需要後方有他看守,輔佐劉禪,提供糧草補給。劉備自己已經親征了,諸葛亮這個丞相再走,成都靠誰來處理政事,靠誰來安撫留下來的那些人,也是考慮到這一點,劉備才把諸葛亮給留下來了。對於當時的情況而言,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所以說縱觀歷史上諸葛亮自從跟著劉備,幾乎就沒有指揮過什麼戰役,演義中所謂的諸葛亮博望坡之戰的妙計其實都是羅貫中編的,那場戰役其實是劉備指揮的,和諸葛亮沒有多少關係,所以說其實對於劉備而言諸葛亮是一個內政上的人才,而不是出去帶兵打仗的。

真正的軍師反而是龐統、法正等人,但是很可惜龐統法正早早地就死了,而在這場戰役失敗之後諸葛亮還感嘆:「若是法正尚在,決不至於落到這個地步。」如果說三國演義,羅貫中需要在夷陵找到一個不傷害諸葛亮完美形象又符合歷史結局的方式,只能讓諸葛亮莫名其妙的不參戰了。

除此之外,我們知道劉備伐吳失敗,對蜀國帶來的損失是不可磨滅的。一系列的事件使得新生的季漢政權面臨內外交迫。之後劉備又一病不起,而這個依託劉備個人魅力建立起來的國家更是已經搖搖欲墜。不久之後劉備更是在白帝城病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rxmn4XQBd8y1i3sJxtP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