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上下五千年,出現了許許多多的文明瑰寶,比如精美的工藝品——瓷器。中國是瓷器的故鄉,3000年前,中國人就製造出了最原始的瓷器。在古代,精美的瓷器是一種昂貴的奢侈品,只有貴族才能將它擺在家中欣賞。
不過後來,瓷器有了另一個用途,那就是用來跟歐洲人做生意。元朝和明朝時,我國的海外貿易非常發達,中國的瓷器和茶葉一起遠銷海外,受到歐洲人的追捧。雖然歐洲人不太會品茶,但是對於美麗的瓷器,他們非常欣賞。
瓷器流傳到歐洲,還引發了一股收藏熱潮。歐洲的貴族們,都以擁有這種東方藝術品為榮,卯著勁兒比誰收藏的更珍貴、更好看。當時,普魯士王國的皇帝結婚,還專門花重金去鄰國換了一批中國瓷器回來,為婚禮增添氣勢。
因為中國出口瓷器主要靠海運,在海上,瓷器經常受到風浪的侵襲而損壞,能夠到達歐洲的少之又少,所以價格昂貴。而且,中國商人在歐洲賣瓷器時,只收金銀,據統計,元明兩朝,中國的瓷器貿易,就給中國帶來了11億兩白銀的收入。
金銀都到了中國,在資本主義開始興起的歐洲,商人們十分惱怒。為了挽回損失,他們開始自己生產瓷器。但是,歐洲人不懂瓷器生產的核心技術,他們做出來的,都十分粗糙。思來想去,他們決定讓人去中國臥底,偷學技術。
於是,法國國王就派了一個傳教士來到中國,朝見康熙皇帝。這個傳教士的中文名叫殷弘緒,他混進了清朝內部,帶來了法國出產的最上等葡萄酒,向康熙皇帝獻媚。康熙嘗了一口,覺得十分好喝,殷弘緒說,如果陛下滿意,我將為您源源不斷地提供此物。
康熙龍顏大悅,下旨賞賜殷弘緒。殷弘緒獲取了康熙信任後,就提出要求,說自己想住到景德鎮去,參觀一下「瓷器之鄉」,康熙同意了。之後,殷弘緒在景德鎮住了很久,一邊傳教,一邊從教徒口中套取瓷器的製作原料、工藝工序等。
他把自己收集的信息寫成信,一封接一封地寄回法國去。法國國王大喜,命人把這些信息整理出來,刊登在國家雜誌上。於是,法國商人們都學會了制瓷技術,法國的仿瓷越燒越好,對中國的進口依賴大大削弱。
後來,歐洲發生了工業革命,英國率先完成工業改革,在制瓷手藝上勝過了法國。此外,歐洲其餘國家也都學會了制瓷,中國的海外貿易,瓷器不再奇貨可居,中國少了近千億的收入。而這一切,都是因為康熙皇帝嘗了那口葡萄酒,讓歐洲臥底殷弘緒騙走了瓷器製造的秘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HnMraHgB9EJ7ZLmJWNo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