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逶迤,芳草長堤,隱隱笙歌處處隨。」四月春和時節,漫步在安徽肥西縣上派鎮潭沖河濕地公園,兩岸綠草盈盈,無風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般,偶有姿態優美的水鳥輕輕掠過水麵,盪起陣陣漣漪。當微風徐徐撲面,空氣中仿佛又有柔和的笙歌聲,若有若無,讓人不禁沉醉其中......經過整治後的潭沖河呈現出一幅詩情畫意、人水和諧的景象。
然而,在2017年以前,這裡的河流還是另一副模樣,氮磷含量超標,淤泥蓄積,水體黑臭,滿目垃圾,當地居民說起河流都是直搖頭,「我家住的離河道近,白天都不敢開窗戶,味道太臭了」。
近年來,肥西縣上派鎮堅決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多措並舉治理潭沖河流域水生態環境,著力解決水污染等問題,讓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環境得以重現。
制度發力保障治河動力
河長制的核心是責任制,是以黨政領導特別是主要領導負責制為主的河湖管理保護責任體系。2017年,上派鎮黨委、政府按照縣委、縣政府印發關於《肥西縣全面推行和完善河長制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全面建立河長制,把流經或在該鎮轄區範圍內的11條河流、6座水庫全部納入河長制管理範圍,建立以黨委書記、鎮長為鎮級總河長,中心組成員為鎮級河長,各村(社區)書記為村級河長的形成我鎮三級河(湖)管理體系,明確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理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執法監管等工作職責。依靠制度發力,堅持「一把手」主抓,壓緊壓實總河長對轄區內河湖管理保護的第一責任,形成了黨政牽頭、部門協同,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公示牌」鼓勵群眾監督
人民群眾是最值得依靠的「治水監督員」。為了鼓勵居民積極參與水環境治理和日常管護,上派鎮在河湖岸邊顯著位置豎立了17個鎮級、35個村級河長公示牌,標明了河長職責、河湖概況、管護目標、監督電話等內容。群眾如有發現違法行為可即刻投訴,有關部門將在第一時間迅速行動,及時依法查處有關違法行為。據上派鎮農辦工作人員介紹,目前已累計處理群眾舉報事件30餘次。
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積極發揮「民間河長」「百姓河長」的作用,增強了居民對水環境保護的責任意識和參與意識,營造了全社會關心、關愛、保護江河湖庫的良好氛圍。
技術資金增添治水底氣
要打贏水環境整治攻堅戰,在全面落實河長制的基礎上,技術手段應用和資金保障不可或缺。
2018年,肥西縣啟動了派河流域潭沖河、卞小河和光明大堰河3條支流水質改善工程項目,具體包括潭沖河中游原位水質提升與生態修復工程、卞小河原位水質保障工程和光明大堰河水質凈化工程。通過利用技術手段,加快水體循環、減少污染物發酵,形成一套具備自我修復功能的自凈化水生態系統;此外,建立了在線檢測系統,運用4G網絡通信方式實現遠程計算機對現場設備進行操控,及時掌握水質變換情況。
2017年以來,上派鎮不斷加大資金支持,轄區內水環境治理累計投入約9500萬元,通過改建污水管網、兩岸綠化、修建水生浮島等措施逐步實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河湖管理保護目標。
管水治水助力脫貧攻堅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勝之年,是保障「十四五」順利起航的奠基之年,做好今年的各項工作尤為重要。
上派鎮紫蓬社區將落實河長制工作與脫貧攻堅相結合,通過為貧困戶提供公益性崗位的方式助力脫貧。社區一位貧困戶因照顧子女上學,無法外出務工,考慮這種情況,紫蓬社區主動為其安排了河道保潔的工作,每月給予1000元的工資補助,幫助解決生活困難。
建設生態文明,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下一步,上派鎮將繼續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嚴格落實河長制,不斷激發治河的動力、匯聚護河的合力,切實做到守水有責、守水負責、守水盡責,讓一湖清水「鎮守」美麗上派。(通訊員 權清 張明)
(風景秀麗的潭沖河濕地公園)
(鎮、村河長在光明大堰開展巡河)
(志願者在清理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