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戲骨這麼多,可不是誰都能成為流量擔當的。
當新晉流量們還在為誰帶貨能力強,誰代言品牌分量足暗自較量的時候,中老年明星正在彎道超車,悄然加入流量「戰團」。
《幸福三重奏》中,#張國立快樂源泉#才上熱搜不久;首登綜藝《這樣唱好美》的蔡琴,又收穫了#蔡琴太可愛了#熱搜話題。中老年明星出演綜藝,不僅不再是節目組資金有限的無奈之選,反而越來越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及流量擔當。
除明星外,中老年素人們的表現也很亮眼。陳學冬的大姨、朱雨辰的媽,節目期間頗有話題不說,節目結束後至今仍會被網友三不五時提及。最近,《一路成年》中作為唯一素人爸爸出演的李汶翰老爸,也後來居上,「隔壁老李」的名號被徹底叫響。
與飯圈戰鬥力十足的流量們不同,中老年明星勝在路人認知度高、路人緣好,且性價比高。對於新人,不少電視觀眾並不熟悉,綜藝效果自然也要打折扣。但看熟悉的老藝人接地氣的生活,那共鳴度可就全不一樣了。
不過,老戲骨這麼多,可不是誰都能成為流量擔當的。而中老年流量的走紅法則,也與年輕流量大不相同。
濾鏡+反差萌,催生中老年流量
中老年藝人的再度崛起早有端倪。2015年電視劇《琅琊榜》播出後,除王凱、胡歌、靳東、劉濤等一眾主演收穫關注,在劇中飾演國舅言闕的王勁松、飾演前期反派謝玉的劉奕君也在不同程度上被觀眾所注意。
2018年,在全民製作人正忙著為自己心愛的小哥哥小姐姐投票之際,網際網路上自發展開了一場叔圈101的角逐。徐崢、黃渤等「大叔」不僅擁有了自己的後援會,還享受了一把粉絲接機送機的流量待遇。
2019年初,默默演戲20多年的倪大紅憑藉《都挺好》中蘇大強一角爆火,體會到了遲來的走紅滋味。同年,湖南衛視親子綜藝《一路成年》開播,組成中老年版「爸爸去哪兒」天團。中老年藝人,終於也找到了網生時代的生存之道。
相關從業人員對小編透露:過去業內只是在影視劇作品中,慣於使用「老戲骨+流量」的陣容,來確保成片的品質。綜藝節目製作則對於邀請中老年藝人一直持保留態度,因為擔心藝人與觀眾之間存在年齡代溝,節目效果會打折扣。
但這幾年的實例紛紛證明,觀眾不僅不會因為年齡代溝而放棄節目,反而會因為童年濾鏡、反差萌等情況,真情實感地為這些中老年藝人追起節目來。
與如今私生活幾乎全透明呈現在公眾面前的年輕藝人不同,中老年藝人成名及活躍時期基本都在網際網路尚未普及甚至還未出現的時代。對於觀眾而言,能夠了解他們的渠道除了報刊雜誌上的官方採訪,就只有其塑造的角色而已。
真人秀節目的出現,為觀眾提供了了解這些中老年藝人的窗口。《幸福三重奏》中的張國立夫婦便是典型。
對於80後-95後這一年齡區間的觀眾而言,張國立夫婦主演的《康熙微服私訪記》是一代人的童年回憶。童年記憶中的皇上和宜妃娘娘以真人秀形式回歸,對於觀眾無疑是巨大看點。
這批演員當紅之際,網際網路不發達而大熱劇極普及,觀眾缺乏更多獲取其私人生活的渠道,在潛意識中將其本人與塑造的角色看做一體,對演員本人的性格存在先入為主的預判。
當真人秀中,中老年藝人展示出完全不同於觀眾心理預判的一面,反差萌效應就出現了。隨之而來的則是觀眾自發的名場面截圖、表情包製作、詞條熱搜等一系列動作,最終助推節目出圈獲得更大關注。
與中老年藝人依靠童年濾鏡和反差萌獲得關注不同,素人們則是憑藉著「老百姓的智慧」與「明星身邊人」的雙重身份勝利出圈。
從2018年開始,觀察類節目便捧紅了不少星爸星媽甚至大姨之類的親戚。與普通素人相比,明星家屬的身份較純素人更具先天關注優勢。但素人的身份又註定他們在節目上可以更加沒有顧忌地表達觀點,而無需擔心飯圈反噬。
如今,這些有梗又會玩的明星素人親戚們簡直比一些流量明星本人更受節目組歡迎,甚至能靠著自己出圈的金句反向為流量明星們賦能。
中老年藝人出圈方法論
雖說業內也意識到中老年藝人的後勁十足,但也並不是所有中老年藝人都有成為流量的潛質。誠然,觀眾會因為童年濾鏡去關注中老年藝人的節目,但節目本身與這些中老年藝人是否契合,也是能否出圈的因素之一。
首先,節目本身需要具備一定的關注度和話題性。
例如由王勁松擔任主MC的文化類綜藝《鄰家詩話》。該綜藝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頗具新意,不僅直接打造了一處復古庭院作為演播室,更在每一期節目中以舞蹈、音樂、繪畫等不同形式全方位展示詩歌的魅力及背後意義。
但是,這檔綜藝雖然口碑不錯,但與同期其他綜藝相比,其播放指數及播放量不是很高。在Vlinkage統計的播放量榜單上,這檔綜藝的排名基本穩定在第九名及第十名的位置。
相反如《幸福三重奏2》,則是在第一季已經打出一定知名度的情況下,請來張國立及鄧婕出演。節目本身的知名度與中老年藝人身上的神秘感及童年濾鏡疊加,方能起到彼此成就,互相助力的作用。
其次,出演節目的中老年藝人本身與節目之間應該屬性相同。
陳凱歌選擇加入演技類綜藝,就能夠在發揮他業務能力的同時,展示其身上溫文爾雅的一面,從而成功引起討論。
變現,中老年流量商業價值幾何?
既然都是「流量」了,那除了話題度、帶節目出圈,自然也要把商業價值擺一擺。中老年藝人的國民度當然普遍勝過年輕流量,但是否有核心粉絲願意為愛發電,給「叔叔」「爺爺」的代言沖銷量呢?
如今,中老年網紅經濟已經開始嶄露頭角,但是已經入場並形成一定影響力的中老年網紅並不多。根據AgeClub統計,目前約有30位中老年網紅在抖音平台活躍著,其中14位是個人網紅,16位簽約了MCN機構。
這些中老年網紅中,除素人以外,還包括上文提到的潮叔張雙利,以及當年以「濟公」一角紅遍大江南北的游本昌。
相較年輕人,中老年獲取信息有滯後性,2018年下半年開始才有大批中老年用戶開始入駐短視頻平台。根據《2019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對比50歲及以上用戶在2018年12月與6月的短視頻使用行為,使用率從54.5%上升到66.7%。
湧入抖音等短視頻平台的中老年用戶,勢必會在使用中接觸到直播帶貨等新玩法。對於這些50歲以上的用戶,新晉流量明星的說服力有限,而中老年明星卻能夠有效撬動他們並促成購買。
由於游本昌與張雙利在短視頻平台上以純粹分享自己的日常為主,因此無法判定其個人帶貨能力如何,但從其他中老年網紅直播的帶貨數據來看,中老年流量下沉至短視頻平台帶貨是一條走得通的路徑。
如抖音平台上的「康奶奶說」,直播內容主打健康常識,帶貨集中在各種健康類產品,比如搗蒜器、浴室防滑墊等,產品銷量超2萬件。
通過真人秀等綜藝節目再度獲得關注,再下沉至直播、短視頻平台變現。這一套方案,小編覺得確實挺不錯。
購買請見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