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豬色變」,如何打消養豬戶復養的顧慮?豬要怎麼養、養大後怎麼運、「非瘟」怎麼防?

2019-09-22     中國鄉村之聲


養豬的錢和地固然至關重要,而後續的服務保障同樣必不可少。具體豬需怎麼養、養大後怎麼運、全過程怎麼防疫,這些問題解決不了,一些養殖場戶還是會徘徊在補欄復養的大門之外。

因此,要打消養殖場戶的顧慮,讓他們「放心養豬」,就必須加強覆蓋養殖、流通、防疫全流程的服務保障;也只有加快生豬生產全流程的現代化體系建設,推動整個產業轉型升級,才能從根本上解決養豬問題。

首先要回答「怎麼養」的問題

長期以來,我國養豬模式呈現為「小散弱」的特點,隨著現代化、城市化的推進,這種模式越來越不能滿足和適應市場需求。要加快構建現代養殖體系,解決「怎麼養」的問題,首先就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大力推進標準化、規模化養殖,要切實加大農機購置補貼力度,對生豬養殖場戶購置自動飼喂、環境控制、疫病防控、廢棄物處理等農機裝備應補盡補。

其次,要推動糞污問題的處理邁向更高級台階,要擴大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實施範圍,在生豬存欄量10萬頭以上的非畜牧大縣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實現生豬養殖和環境保護協同發展。

重點要破解「怎麼運」的問題

生豬長距離調運是非洲豬瘟疫情傳播的重要原因之一。為有效防控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情,長期來看,變「運豬」為「運肉」是產業流通體系的發展趨勢。近期出台的政策指出,對整車合法運輸仔豬及冷鮮豬肉的車輛,恢復執行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對整車合法運輸種豬及冷凍豬肉的車輛,在一定時期內免收車輛通行費。

生豬產業要利用此次契機,健全現代生豬流通體系,加快屠宰行業提檔升級,變革傳統生豬調運方式,加強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

關鍵要解決「怎麼防」的問題

非洲豬瘟疫情發生後,各地區各有關部門持續強化防控措施,防止疫情擴散蔓延,取得了階段性成效。但同時也要看到,生豬產業鏈監管中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基層動物防疫體系不健全,防疫能力仍存在短板。

解決「怎麼防」的問題,既是當務之急,也是長遠要求。對此,除了加快有效疫苗的研製之外,還要完善動物疫病防控體系,提升動物疫病防控能力,強化疫病檢測和動物檢疫,加強基層動物防疫隊伍建設。這其中,尤其要注重強化法制、體制、科技等各方面的保障,落實動物防疫責任制並明確各部門職責。

養殖場戶信心高不高,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服務保障硬不硬。各地各部門要認真研究中央政策要求,明確權責,打通壁壘,在加強服務保障的過程中,該禁止的要嚴格禁止,該創新的要大力創新,要力爭通過利好政策的切實有效落地,為生豬養殖產業構築一道「安全閥」,給廣大養殖場戶吃下一粒「定心丸」。

本文來源:農民日報

圖片來源於網絡

轉載編輯:李沛 //責編:李雨楠 // 監製:張磊、彭忠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rfIVWm0BJleJMoPM2K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