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疫情期間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工作情況。糧食、生豬、蔬菜等供給情況如何?後期「三農」工作的重點是什麼?農產品國際貿易形勢怎麼樣?針對這些熱點問題,發布會上,農業農村部有關司局負責人都有回應。
一季度農業農村經濟運行情況
農業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在發布會上表示,今年以來,我國農業農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特別是種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米袋子」「菜籃子」供給保障有力,在四個方面表現還是比較突出的。
一、糧食生產形勢好。目前,我國小麥從南到北大多處於抽穗揚花灌漿期,整體長勢好於去年,也好於常年。春播進展順利,進度達到三成左右。早稻插秧基本結束、面積增加。這些年,我國糧食生產年年豐收,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今年我們仍然有信心、有底氣、有能力奪取全年糧食豐收。
二、生豬生產恢復勢頭持續向好。生豬生產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一度出現的仔豬、飼料運輸供應不暢等困難,一季度末與去年底相比,全國生豬存欄增加了1000多萬頭,增長3.5%;能繁母豬存欄增加了300多萬頭,增長9.8%,這兩項存欄都實現了環比增長。同時,禽蛋、牛奶產量也有一定幅度的增加。
三、「菜籃子」產品價格持續回落。目前,豬肉批發價格已連續10周下降,每公斤降了6塊錢左右,蔬菜、水果等鮮活農產品供給增加,價格基本回落到常年水平。
四、涉農企業生產經營秩序全面恢復。飼料、獸藥、屠宰、水產品加工等養殖上下游企業,以及農資重點企業全部恢復正常生產,產能達到常年同期水平。
一季度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形勢
由於疫情,一季度我國對外貿易出現下滑,農產品貿易也受到影響,進口增幅低於往年同期,出口降幅多年少見。其中,進口370.8億美元,增長8.9%,進口增加比較多的是肉類和大豆。出口162.3億美元,下降5.6%,受影響最大的是水產品,出口額為2012年以來同期最低,同比降幅達到18%。蔬菜、茶葉等特色優勢農產品出口也略有下降。
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司長隋鵬飛指出,目前,國際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依然複雜,對我國農產品貿易的影響還將持續顯現,要過三個坎兒:
一、國際需求萎縮。特別是餐飲、工廠、學校等對農產品的消費需求急劇下降,對農產品出口穩定市場、增加訂單,非常不利。
二、商貿往來受阻。全球主要的農產品、水產品展會幾乎全部取消或推遲,近180個國家對人員出入境實施了限制,企業難以通過展會、現場考察等傳統渠道拿到訂單。
三、國際生產供應存在不確定性。現在全球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應總體是寬裕的,但封國封城的隔離措施,以及一些國家限制出口,放大了市場波動和恐慌情緒,增加了國際供應風險。
綜合研判,二季度的農產品貿易形勢不樂觀,進出口可能進一步分化,出口受影響會更大。農業農村部將密切關注全球農產品供求和市場形勢,抓好國家穩外貿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創新貿易促進方式,推動進口多元化,促進優勢農產品出口,發揮農產品貿易對國內市場穩定、產業發展、農民增收的積極作用。
下一步「三農」工作重點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和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中央提出了「六保」任務。對於農業農村領域,魏百剛指出,農業農村部將統籌做好農業農村各項工作,進一步圍繞保障糧食安全、增加農民收入、加快「三農」補短板等重點工作,採取有力有效措施和超常規舉措,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提供有力支撐,重點抓好四個方面工作。
一、全力以赴奪取糧食豐收。加強小麥中後期田間管理,抓好「一噴三防」,及時組織跨區機收,實現顆粒歸倉,堅決打贏全年糧食豐收第一仗。著力恢復早稻生產,突出抓好東北春播,穩定夏播面積,強化病蟲害防控和氣象災害防禦,確保全年糧食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二、切實抓好「菜籃子」產品生產。加快恢復生豬生產,落實好養殖用地、環評、貸款貼息等扶持政策,加強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確保年底生豬生產基本恢復到接近常年水平。繼續抓好家禽、水產品、蔬菜和水果等生產,增加綠色優質副食品供給。
三、多措並舉促進農民增收。大力發展優勢特色產業,加快恢復鄉村休閒旅遊業,擴大「以工代賑」實施範圍和規模,增加農民就近就地就業機會。加大創業補貼、貸款貼息等政策支持,引導返鄉留鄉農民工創新創業,擴大技能培訓規模,配合有關部門繼續做好農民工返崗復工工作,拓寬農民多元增收渠道。
四、加快「三農」領域補短板。用好抗疫特別國債和地方政府專項債,加強高標準農田、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等重大現代化牽引性工程建設。組織各地加快儲備建設一批投資額大、影響面廣的大工程大項目。拓寬投融資渠道,有效引導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農業農村。
本文來源:中國鄉村之聲整理自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文字實錄
編輯:李雨楠 // 責編:李沛 // 監製: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