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軍隊與十字軍,它們之間是什麼關係?原來拉過手也干過仗!

2019-05-17     桃花石雜談

喜歡歷史的朋友里有許多對蒙古人曾經的征服戰爭都不陌生,在公元13世紀,特別是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統一蒙古各部之後到公元1259年最後一個得到蒙古各個汗國認可的大汗蒙哥死去之前,蒙古鐵騎在亞歐大陸縱橫捭闔,建立起了當時史上最大的帝國。而在此期間,西征蒙古軍隊,特別是第三次西征的蒙軍軍隊,曾經在中東地區與十字軍發生過深度接觸與互動,雙方既有聯合,又有衝突,那麼具體的情況是怎樣的呢?


西征蒙軍中的東征十字軍

由旭烈兀領導的蒙古第三次西征是一次基督教背景很深的征服行動,旭烈兀的妻子與母親都是蒙古基督教徒,而第三次西征的矛頭也直接指向了當時基督教世界最大的敵人,也就是中東和西亞的伊斯蘭教勢力。而這次西征在前期也特別成功,先後將名義上仍然存在的阿拉伯帝國,也就是阿拔斯王朝,以及由從十字軍手裡奪回了耶路撒冷的薩拉丁所建立的阿尤布王朝滅亡。而這些成果,使得當時的亞歐大陸上已經基本不存在比較強悍的伊斯蘭教政權了。

蒙軍第三次西征非常符合歐洲基督教國家以及中東十字軍王國的利益,而且幾乎是從一開始,西征蒙軍中就包括了許多基督教元素。比如在西征蒙軍里,包含大量在之前已臣服於蒙古的高加索國家喬治亞軍隊。此外,還有許多中東地區的基督教徒所組成的軍隊,其中包括在之前幾十年為了逃避塞爾柱突厥的征服行動而從高加索地區逃到中東地區的亞美尼亞人所建立的奇里乞亞王國的軍隊。這個國家的國王海屯一世早在公元1253年就曾親自到蒙古帝國的汗庭哈拉和林去朝拜蒙古大汗蒙哥,是蒙古人最忠誠的附庸之一。

圖中紅色區域是十字軍國家安條克公國,上方紫色區域是奇里乞亞亞美尼亞王國

在蒙古第三次西征開始之前,奇里乞亞亞美尼亞王國還已經和中東地區另外一個基督教國家安條克公國通過聯姻結成了同盟。而這個安條克公國,其實就是第一次十字軍東征勝利之後在中東建立的四個國家之一。而在蒙軍開始西征之後,奇里乞亞和安條克立即積極響應,派出大軍加入蒙軍之中作戰。特別是在公元1258年,在西征蒙軍攻陷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滅亡阿拉伯帝國的過程中,亞美尼亞軍隊和來自安條克公國的十字軍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因為基督教徒在此次蒙軍西征中發揮了類似核心的作用,所以在20世紀,包括法國歷史學家勒內·格塞特在內的一些學者甚至都曾將這支蒙古西征軍稱為「黃色十字軍」。

蒙軍內部的基督教元素

而且這支蒙軍被稱為「黃色十字軍」的原因其實還不光是因為有來自亞美尼亞和歐洲的十字軍的加入,還因為西征蒙軍的主將怯的不花本人也是一名基督教徒。怯的不花出身於早已被蒙古吞併的乃蠻部,自小就是基督教聶斯脫利派教徒,也就是中國古籍里的景教教徒。而也許是因為他的基督教背景,所以他在蒙古第三次西征的過程中表現極為積極,在蒙軍攻克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和阿尤布王朝重鎮大馬士革的過程中都立下大功。所以當時他和蒙軍中的另外兩個基督教領導者,即奇里乞亞國王海屯一世以及安條克公爵博希蒙德六世共同合作始終非常順暢,這三人一同為蒙軍攻城拔寨也被當地一些基督教徒視為基督教在中東勝利的象徵。

公元1258年蒙軍滅亡阿拉伯帝國的巴格達之戰

也許正是因為怯的不花基督教徒的背景,在公元1260年,旭烈兀得知蒙哥去世,率領主力回師蒙古本部之時,把留守蒙軍的指揮權交給了怯的不花。而在幾十年後,由奇里乞亞貴族海屯修士所寫成的史書《東方史之花》里曾這樣讚美怯的不花:

怯的不花受旭烈兀委託留守敘利亞和巴勒斯坦,他使這塊土地得以享受和平與安寧。他深愛著基督徒們,因為他是來到伯利恆讚美我主耶穌誕生的東方三博士的後代。怯的不花是為奪回聖城(耶路撒冷)而戰

在這裡怯的不花被稱為東方三博士的後代其實跟當時中東乃至歐洲基督教世界流傳的一個傳說有關,在早期蒙古征服大幅削弱了西亞和中東伊斯蘭教勢力的力量,因此歐洲曾流傳說鐵木真是信仰基督教的祭司王約翰,是基督教《聖經》里有重要地位的東方三博士的後代。而本身確實信仰基督教的怯的不花在當時也就順理成章地被視為東方三博士的後代了。

西征蒙古軍隊在敘利亞及巴勒斯坦地區的進軍路線

而在當時,西征蒙軍的戰略也確實和十字軍勢力高度一致,即他們都要徹底打跨西亞和北非的伊斯蘭教勢力。在抵達中東之後,蒙軍甚至還對伊斯蘭教勢力所控制的耶路撒冷發動過襲擊,雖然現有證據表明蒙軍並未將耶路撒冷攻克,但旭烈兀當時在給曾參加第七和第八次十字軍東征的法國國王路易九世的信件中,還是聲稱自己為基督教徒奪回了耶路撒冷。

蒙軍與十字軍的衝突

不過雖然安條克公國已經作為十字軍成為了此次蒙軍的一部分,但在中東地區的其它一些十字軍勢力,包括當時已經遷都到阿卡城的耶路撒冷王國餘部,以及作為其後盾的各個歐洲王國和羅馬教廷都還是將蒙軍視為異教徒,因此對與蒙軍結盟疑慮重重。但當時十字軍的實力無論是和埃及的馬穆路克王朝比還是和蒙軍比都處於絕對的弱勢,所以在十字軍勢力內部,對是否與蒙軍結盟也有很多爭論。

而怯的不花在旭烈兀大軍撤退之後,仍然不斷向巴勒斯坦地區發動襲擾,中間有幾次其軍隊甚至挺進到了距離埃及一步之遙的加薩走廊,目標直指當時世界上僅存的主要伊斯蘭教政權,即位於埃及的馬穆路克王朝。但在此期間,他卻始終沒有主動向盤踞在地中海沿岸的十字軍各要塞與城邦發動進攻,目的也是希望能通過自己的克制爭取其它十字軍對蒙軍的支持,特別是當時實力最強的耶路撒冷王國餘部。

西頓城的位置

但他的希望最終卻落了空,看蒙軍一直沒有對自己主要發起進攻,當地十字軍的兩個領主,即貝魯特領主約翰和西頓領主朱利安·格勒尼耶竟然按捺不住,主動出兵前往已經被蒙軍占領的貝卡谷地馬里阿雲地區大肆劫掠,搶到了很多戰利品。而負責當地事務的蒙軍將領是怯的不花的侄子,他看到十字軍竟敢主動找蒙軍的事當然感覺不能忍,於是帶領一小股軍隊去追擊西頓領主朱利安,並要求賠償,結果在追擊途中這支蒙軍被朱利安的軍隊伏擊,怯的不花的侄子被殺。

描繪蒙軍圍攻西頓城的古畫

怯的不花知道之後大怒,馬上派大軍圍攻西頓城,朱利安本人雖然從海路成功逃生,但蒙軍將西頓城的城牆完全摧毀,並進行了屠城。而怯的不花因為在此次嚴重衝突中失去了近親,而且此次衝突是由十字軍所挑起的,所以此後他也不再信任十字軍。而蒙軍的報復極其血腥,對十字軍震撼也很大,所以十字軍也認為和蒙軍結盟不切實際。雙方的結盟意願基本消失。而在此之後,耶路撒冷王國在蒙軍和馬穆路克王國之間表面上嚴守中立,其實卻在一定程度上導向了馬穆路克。馬穆路克也看到了蒙軍和十字軍之間的准同盟出現裂痕,因此在抓住時機,集結大軍準備全殲怯的不花統帥的留守軍隊。而此時耶路撒冷王國竟然同意宿敵馬穆路克軍隊借道攻擊蒙軍,甚至同意其在阿卡城外不遠安營紮寨,使馬穆路克軍隊得到充分休整。最終在公元1260年9月3日,馬穆路克軍隊在阿音札魯特戰役中大敗留守蒙軍,怯的不花陣亡,蒙軍大部被殲,少量撤往奇里乞亞王國。

改變了中東歷史走向的阿音札魯特戰役


此戰過後,蒙古人向非洲擴張,攻滅馬穆路克的勢頭被瓦解,不久之後甚至退出了敘利亞。後來蒙古伊兒汗國雖然又多次發兵進入巴勒斯坦地區,但始終沒能進入非洲,達成其滅亡馬穆路克王朝的夙願。而十字軍雖然在中東又堅持了30多年,後來在第9次十字軍東征期間還又與蒙軍進行了一定程度的協作,但在公元1291年,其最後的據點阿卡城也被馬穆路克軍隊攻陷,持續了將近200年的十字軍東征也宣告結束,伊斯蘭勢力重新成為了中東地區的主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reAWA2wBmyVoG_1Z4aE_.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