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桃花石雜談的朋友,對於蒙古征服時期一定不會特別陌生,因為桃花石雜談曾經針對公元13 世紀到18世紀與蒙古相關的各個政權在世界各地的征服寫過大量的文章。所以許多朋友估計也知道,世界上與蒙古相關的最後一次大規模征服行動是發生在公元16世紀的印度,當時一支來自中亞的軍隊滅亡了印度當地政權,建立了印度莫臥兒(Mughal)王朝,也就是印度蒙古王朝。而此時進入印度的這支軍隊,又和之前100多年曾經四處征服,被稱為世界征服者的帖木兒,有著密切的關係。那麼莫臥兒和帖木兒與中國的元朝之間是否有關,他們之間又有著什麼樣的聯繫呢?
帖木兒與元朝的關係
許多朋友認為帖木兒與元朝有密切關係,估計是受到了《明史》的誤導,因為《明史》中在提到帖木兒時稱他為前元駙馬,但其實這種表述是一種以中原王朝為本位的,非常不準確的表述。這樣表述的原因是把帖木兒出身的西察合台汗國王室視為元朝的宗王,而帖木兒曾經與西察合台王室聯姻,因此從這個角度將他稱為元朝的駙馬。但從真正的歷史進程看,西察合台汗國其實和元朝基本不接壤,相互之間的關係也非常的疏遠,所以把帖木兒稱為元朝駙馬其實是完全站不住腳的。
察合台汗國鼎盛期疆域
所以要說清楚帖木兒與元朝的關係,我們還是要先把察合台汗國以及西察合台汗國與元朝的關係說清楚。當然從察合台汗國的角度來看,它和元朝的關係還是比較密切的。在公元1259年,最後一個得到公認的蒙古大汗蒙哥去世之後,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這兄弟倆為了爭奪蒙古汗位,爆發了激烈的內戰。在此期間阿里不哥支持察合台的孫子阿魯忽奪得了察合台汗國的汗位。但不久之後,他卻和阿里不哥產生了矛盾,轉投了忽必烈。這一背叛導致阿里不哥大怒,幾乎攻滅了察合台汗國。但這也導致阿里不哥的實力大受消耗,最終在內戰中敗給了忽必烈。
阿里不哥與阿魯忽之間的戰爭場面
但忽必烈就任蒙古皇帝後,察合台汗國則漸漸被窩闊台汗海都所控制,之後察合台汗國在海都的挾制下和忽必烈後來建立的元朝爆發了長達30多年的戰爭。公元1301年,海都被元軍擊斃,察合台汗篤哇很快趁海都的兒子察八兒被元軍擊敗之機吞併了窩闊台汗國。之後儘管察合台汗國曾經短暫的向元朝稱臣,但從公元1314年開始,他們和元朝再次鬧翻,又進行了5年的戰爭。這次戰爭結束之後察合台汗國和元朝就愈行愈遠了。而在此之後察合台汗國就把發展的重心轉向了南亞,不但多次入侵今天印度境內的德里蘇丹國,而且在文化上也逐漸被中亞和南亞地區流行的伊斯蘭教所同化。在公元1327年前後,察合台汗答兒麻失里轉信伊斯蘭教,但是這卻在察合台汗國西部和東部造成了嚴重的分裂,其西部農耕地區幾乎完全變成了伊斯蘭地區,而東部則在一定程度上堅持了蒙古傳統的遊牧生活方式。
帖木兒塑像
在公元1340年代,察合台汗國以宗教信仰劃界,分成了東西兩個汗國。在公元1360年前後帖木兒的叔叔哈吉別格將西察合台汗阿卜杜拉驅逐,另立了效忠於自己的傀儡大汗,成為了西察合台汗國的實際統治者。而在公元1370年前後,帖木兒本人則成為了西察合台汗國的控制者,為了鞏固自己對西察合台汗國的統治,他強迫西察合台王室與自己聯姻,就這樣成為了西察合台汗國的「駙馬」。
帖木兒的一生都做了什麼?
所以要說帖木兒與元朝的關係,實在是繞了很多個彎兒,因為首先察合台汗國分裂之後,西察合台汗國和元朝中間隔著東察合台汗國,而且西察合台汗國迅速伊斯蘭化,成為了伊斯蘭世界的一員。而元朝則逐漸中原化,兩者之間文化隔閡非常大,西察合台汗國很快把發展方向放在了南亞,其實和元朝在後期的聯繫已經變得有些虛無縹緲,兩者之間可以說並沒有直接的什麼關係。
而帖木兒本身和蒙古的關係就更加的疑點重重了。因為帖木兒和他的叔叔都出生於西察合台汗國一個名叫巴魯剌思氏的部落,這個部落雖然名義上可以追溯到察合台手下的一員大將卡拉察爾·那顏,但卻是一個突厥化程度非常深的部落。他們信仰伊斯蘭教,說屬於突厥語系的察合台語,所以關於帖木兒的身份其實也一直有爭議,有觀點認為他其實是就是突厥人。而其實這種出身的疑問,在帖木兒和他叔叔在世的時候就已經人所共知,所以他們才會在已經完全掌控了西察合台汗國局勢之後,仍然立西察合台王室成員為傀儡大汗,這就是因為他們的出身在當時中亞的那種環境里是非常的名不正言不順。
帖木兒大宴賓朋的場景
但出身和能力在很多時候是沒有什麼關聯的,帖木兒的出身雖然一直存疑,但是他的政治和軍事能力是沒有任何疑問的。帖木兒在掌權後不久就介入了金帳汗國王室的權爭之中,他支持金帳貴族脫脫迷失奪得了金帳汗寶座。之後又支持他對不聽話的莫斯科公國用兵。在公元1382年,脫脫迷失在帖木兒的支持下占領了莫斯科,並將其付之一炬,使莫斯科公國重新臣服於金帳汗國。
帖木兒進軍金帳汗國的場景
之後帖木兒開始持續對波斯用兵,先後占領了赫拉特、德黑蘭和伊斯法罕等波斯重要城市。公元1385年,重新征服了莫斯科的脫脫迷失得意忘形,竟然對帖木兒在亞塞拜然的領土發動了入侵行動。結果引發帖木兒對金帳汗國發動了長達10年的戰爭,最終在公元1395年的捷列河之戰中,徹底擊敗了脫脫迷失,金帳汗國的首都薩萊也被帖木兒的大軍搗毀,金帳汗國自此走上了衰落之路。
帖木兒擊敗馬穆路克騎兵的場景
之後帖木兒很快把目標瞄準了當時也正在崛起的鄂圖曼帝國和曾經阻止了蒙古軍隊征服非洲的埃及馬穆路克王朝。帖木兒在公元1400年先後占領了喬治亞和亞美尼亞,並出兵劫掠了位於敘利亞境內的阿勒頗和大馬士革。公元1401年,他的軍隊還占領了巴格達。公元1402年,帖木兒在安卡拉大戰中大敗鄂圖曼軍隊,並俘虜了鄂圖曼帝國蘇丹巴耶濟德一世。這場戰爭使鄂圖曼帝國陷入了長達12年的內亂之中,使當時處於滅亡邊緣的東羅馬帝國又得到了一些喘息,在客觀上為東羅馬帝國續命50多年。
帖木兒死時其帝國的大致勢力範圍
在此之後帖木兒又調轉矛頭,組建了一支大約20萬人的軍隊,準備入侵明朝。但這次入侵行動可能象徵意義更大一些,因為他的大軍在公元1404年11月27日才開始出征,但在不到三個月之後,也就是公元1405年2月18日,帖木兒就死在了進軍的路上。所以桃花石雜談認為帖木兒在進軍明朝之前,應該就已經知道自己將不久人世,他的這次入侵行動只是為了成就自己「世界征服者」的名聲而進行的一次象徵性行動。但無論如何,帖木兒幾十年的征服行動確實可以說已經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歐亞大陸後續幾百年的歷史進程。
從帖木兒帝國到莫臥兒王朝
但是帖木兒通過南征北戰打下的龐大帝國畢竟只是基於軍事征服所建立的,基礎很不牢固。而且他在打下這龐大帝國的過程中,其實也付出了很大代價。在幾十年的征戰中,他的大兒子賈漢吉爾和二兒子烏馬爾都先後在戰場上陣亡。所以在帖木兒死後,他的後代中並沒有眾望所歸的繼承人,他的兒孫們為了爭奪汗位很快打成了一片。
雖然後來他的四兒子沙哈魯平定了內亂,穩定了國內局勢,但此時的帖木兒帝國已經形成了藩鎮割據的局面,之前被其征服的各個部族和周邊政權也逐漸開始反叛或者反攻,帖木兒帝國的控制範圍越來越小,最終在公元1507年被烏茲別克汗國滅亡。
巴布爾的畫像
不過,在帖木兒帝國滅亡前後,帖木兒的一個後代巴布爾,卻在公元1504年率領300名親兵攻占了今天阿富汗境內的喀布爾。這個巴布爾是帖木兒和西察合台汗國王室的後裔,所以雖然帖木兒是蒙古後裔還是突厥後裔沒有定論,但巴布爾的母系血統來自成吉思汗鐵木真家族,卻是沒有太大爭議的。而且他也可以被稱為一個少年英雄。他在11歲時就繼承了父親的總督職位。兩年之後,只有13歲的他就率軍占領了中亞名城撒馬兒罕。但在幾年之後,他也被烏茲別克人擊敗,丟失了在中亞的大片領地。在幾次收復故地被挫敗之後,巴布爾意識到在中亞已無自己的立足之地,於是開始把目光投向了南亞地區。
巴布爾軍隊擊敗德里蘇丹軍隊的場景
他在占領喀布爾之後,以此為中心苦心經營了20多年。在此期間,他與鄂圖曼帝國建立了緊密的關係,從鄂圖曼購買了大量火繩槍與火炮,使自己的軍事實力得到了顯著提升。而此時,從察合台汗國時代就一直想征服的印度德里蘇丹國因為兄弟爭奪王位出現內亂,其駐旁遮普總督叛變,主動請求巴布爾出兵。而巴布爾也看準機會,率大軍出征印度。公元1526年4月21日,巴布爾的1.5萬軍隊與德里蘇丹的10萬大軍在印度北部的帕尼帕特爆發激戰。雖然巴布爾的軍隊在人數上處於絕對劣勢,但他的軍隊卻大量裝備火繩槍和火炮,在火器上占據絕對優勢。最終巴布爾的軍隊取得大勝,德里蘇丹易卜拉欣·洛提陣亡。巴布爾遂乘勝追擊,在6天之後攻占了德里,建立了莫臥兒王朝,開啟了莫臥兒王朝對印度長達320年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