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資管專題研究丨高盛集團2020年展望報告:全球增長放緩結束

2020-01-13   普益標準

全球資管專題研究報告是西南財經大學中國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普益標準專業委員會學術顧問王鵬教授團隊的研究成果。王鵬教授及其團隊長期關注資本市場、資產管理與財富管理等領域,目前的研究工作之一是對全球資管業信息進行持續跟蹤、全面搜集、清晰整理、深度分析和標準化呈現。本系列報告是該項研究工作第一階段的成果——16家海外頭部資管機構對2020年的投資展望,普益標準自媒體矩陣將陸續發布,敬請關注!

高盛集團(Goldman Sachs)2020年展望報告要點

一、全球宏觀經濟:破雲而出

觀點1:全球增長放緩結束,GDP增長率有望小幅上升

我們預計,未來金融環境會更加寬鬆,貿易戰不再升級,因此從2018年初開始的全球增長放緩將很快結束。展望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將逐漸加快。當然,因為正處於恢復的早期階段,我們預計GDP增長率可能只會從2019年的3.1%小幅上升到2020年的3.4%。

觀點2:全球衰退的下行風險有限

從當前經濟增長的情形來看:一方面,收益率曲線較為平滑,這一現象部分反映了期限溢價的結構性下降;另一方面,當前較低的失業率水平使得投資者對於通貨膨脹和激進貨幣緊縮政策的預期下降,但是全球經濟出現衰退的風險仍然是非常有限的。

觀點3:世界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增長雖有小幅下降,但總體來看依舊保持在穩定水平

美國在2020年出現經濟增長的可能性最高,因為美國的需求對金融狀況的反應最為靈敏。在英國,預計脫歐態勢將會被逆轉,財政政策將會放鬆。歐洲和日本的經濟增長將更為緩慢,歐洲的財政刺激措施可能仍(過於)有限,對於日本則需要密切關注10月份消費稅上調的負面影響。預計中國經濟增速將從略高於6%的水平小幅放緩至略低於6%的水平,這與其逐漸降低的潛在增長率的變化趨勢保持一致。

觀點4:穩定的通貨膨脹預期

許多發達經濟體的勞動力市場將持續改善,工資增長將面臨上行壓力,這可能會推動單位勞動力成本高於央行設定的通脹目標。然而,核心CPI上升的擴散應該比較有限。考慮到穩定的通脹預期,價格菲利普斯曲線會比工資菲利普斯曲線平坦得多。

觀點5:央行整體貨幣政策將保持不變

大多數發達市場的央行貨幣政策將在2020年保持不變。不過,最早在2020年前期,部分地區進一步放鬆貨幣政策也是有可能的,尤其是在歐元區和日本,原因在於這些地區的增長較為疲弱,通脹也遠低於目標水平。另外,在一些新興市場和小的發達市場也會有進一步的降息政策。

觀點6:影響因素多元化,未來發展仍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日漸溫和的增長、有限的衰退風險以及寬鬆的貨幣政策,應該可以為2020年初的金融市場提供良好的環境。但是,在美國總統大選前夕,市場對公司稅提高的擔憂可能會加劇。除了這些政治因素外,工資增長的上行壓力也可能會在未來幾年內降低公司利潤率。

二、國家和地區

觀點1:美國經濟增長正在改善

主要原因有三個。首先,在經歷了2018年和2019年初的放緩之後,作為寬鬆政策的一個重要方面,抵押貸款利率的大幅下降為房地產市場的復甦注入了活力。房地產行業前景也很強勁,因為建築活動水平仍遠低於人口需求,而房屋空置率經季節調整後已降至38年來的低點。其次,消費者支出的強勁勢頭將超過企業投資的疲軟。第三,庫存調整對商品部門產出的影響可能已接近尾聲。具體來說,自2019年一季度以來,庫存占實際GDP的比例已達到2015年年中以來的最高水平,之後的月度數據穩步放緩,目前ISM和Markit PMI的庫存分項均跌至50以下。上述三種因素應該能夠使得美國經濟在2020年穩步增長。

觀點2:歐洲經濟已有企穩跡象

歐洲的起點比美國糟糕得多,平均增長速度已明顯放緩至低於趨勢水平。根據我們的CAI指數判斷,德國、義大利和英國等大型經濟體也在收縮。然而,一些利好因素也在促進歐洲經濟的復甦,最重要的是製造業已經出現初步的企穩跡象。此外,我們預計歐元區將適度增加約0.3個百分點的財政刺激,這主要是因為德國正在向更具擴張性的政策邁進。總的來說,我們預計歐元區的年增長率將從目前的0.2%(基於CAI)上升到2020年的略高於1%的水平。雖然這只是略高於趨勢水平,但應該足以讓大多數國家的勞動力市場繼續保持復甦。到2020年下半年,我們預計英國的經濟增速將從目前的小幅負增長大幅提升至2.4%。這得益於英國脫歐不確定性的解決,以及12月12日大選後可能的大規模財政刺激。

觀點3:亞洲的情況比較複雜

與美國和歐洲相比,中國不太可能出現明顯的環比加速。在2019年,政策制定者通過允許人民幣貶值和放鬆宏觀政策,成功阻止了經濟增長大幅放緩。在2020年,我們預計中國的政策制定者將允許實際增長與潛在增長率保持一致,從略高於6%降至略低於6%,同時通過抑制房地產投機和限制槓桿率的整體上升來提高增長的「質量」。除非貿易戰進一步升級,2020年中國對該地區其它國家的影響應該不會像2019年那樣嚴重,原因在於中國的進口可能會復甦,另外人民幣也不會出現大幅貶值。

亞洲其它地區的情況則較為複雜:印度經濟可能出現好轉,這得益於企業減稅和寬鬆的貨幣政策;日本在10月份上調消費稅後,經濟出現可能放緩。

三、風險點

觀點1:中美貿易戰形勢得到緩和,全球經濟波動下降

在未來幾周內,中美雙方極有可能正式簽訂「第一階段」貿易協定。這意味著,美國將取消預計在12月15日對價值1500億美元中國進口產品加征15%關稅的政策。當然,這也可能使得美國取消早在今年9月1日對價值1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產品加征15%稅的政策,從而換取中國對美國糧食產物的進一步進口,以及中國在貨幣和市場准入方面對美國金融公司的待遇。

上述判斷如果成為現實,那麼到2020年,貿易戰對美國和中國GDP增長的影響,甚至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應該不會那麼消極。實際上,根據我們的預測,當前貿易戰對於美國和中國的季度年化GDP增長率的影響將分別下降0.4個百分點和0.6個百分點。

觀點2:避免「無協議脫歐」將會促進英國經濟的小幅增長

英國脫歐事件也出現了好轉。關鍵的轉變在於,英國首相詹森(Johnson)成功地讓保守黨團結在一起,並支持修改後的退歐協議。由於除了英國脫歐以外的所有其他政黨都堅決反對「無協議脫歐」,這進一步降低了出現負面結果的可能性。另外,儘管定於12月12日舉行的大選帶來了不可避免的不確定性,但在我們看來出現不利因素的可能性很低。我們認為,避免「無協議脫歐」應該會促進英國的增長,並且在一定程度上,這也會促進其他歐洲國家的增長。出於這個原因,再加上我們預期會有大規模的財政擴張,英國的經濟增長很可能在2020年出現實質性的增長。

觀點3:新興市場央行採取降息政策

部分新興市場國家面臨著低於潛在增長率和/或低通脹的環境,短期內這些國家的央行仍有可能採取降息政策,特別是在土耳其、俄羅斯、墨西哥、巴西、南非和埃及。

觀點4:美國企業利潤惡化,基本面變差

首先對於美國而言,最重大的事情就是2020年11月3日的美國大選。根據現階段的得票率,民主黨很可能在明年取得控制權,而部分民主黨人士認為應該對企業加徵稅收。因此,如果民主黨在參議院獲得多數票,我們預測公司的稅率將會提高。根據我們投資組合策略師的估計,完全廢除減稅法案這一因素將使標準普爾500指數在2021年的收益減少11%。

如果民主黨不能獲勝,美國的稅收政策可能至少在2023年之前都不會改變。但即便如此,美國企業利潤的基本面也可能會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出現一定程度的惡化。原因在於,在大多數主要經濟體中,單位勞動力成本的增長速度高於價格的增長速度,因此勞動力收入在國民收入中所占的比例正在上升。而勞動力市場份額的上升可能會以企業利潤為代價,這也是我們的投資組合策略師預計2020年大多數發達經濟體企業利潤增長相當緩慢的原因之一。


資料來源:

《Goldman Sachs 2020 Global Economics Analy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