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幗不讓鬚眉!保山萬名農家女爭當經濟紅娘,鋪築致富路

2020-01-03     保山資訊

「楊老闆,我家的青豌豆苞摘了21袋,你快點過來收吧。」「好的,等我把李本全家的豌豆裝完車就過來。」這幾天,正是保山市龍陵縣冬早豌豆收穫季節,碧寨鄉濫壩寨村女「經紀人」楊翠押受到各村寨豌豆種植戶的歡迎。她和丈夫駕著農用小卡車到田間地頭收購豌豆,「今年冬早豌豆市場價格上揚,不到半個月,我已經收購外銷了2萬多斤豌豆苞。一個季節下來,估計能賺五六萬元。」楊翠押說。

村主任李金輝介紹,今年濫壩寨村3000餘畝煙後冬早豌豆獲得好收成,每公斤產地價10上下,畝均產值4000餘元,總產值達1200萬元。豌豆登場後,在村裡10多名女經紀人帶動下,有100多名婦女幫助本地和外地客商收購豌豆,吃點「過橋米線」(代理費),賺幾文鬆動錢補貼家用。女老闆何東玉麾下就有10多名婦女為她到田間地頭收購豌豆,賺得缽滿盆盈。

如今,在龍陵像楊翠押、何東玉這樣從事農產品流通、科枝、信息等中介服務的農民女經紀人有1萬多人。她們的常規裝備是一輛車(摩托、小卡車)、一部手機、一張銀行卡,有妻當老闆夫做「跟班」的「夫妻檔」,有自駕車搞營銷的「女漢子」,有自由組合的商界「游擊隊」,一手「牽」著農民,一手「連」著市場,有效解決了農產品銷售問題,帶旺了農產品銷售市場,被廣大農民親切地稱為「經濟紅娘」。

頭腦靈活的碧寨鄉天寧村「女老闆」何開果,這幾年的經紀人生涯可以說是如魚得水。核桃登場銷核桃、玉米登場銷玉米、豌豆登場銷豌豆,何開果平日駕著小卡車穿梭往返於村寨之間,打聽市場行情、收售營銷信息,晚上上網查價格走勢及相關政策信息,對市場價格的起伏漲落反應靈敏,能及時把市場信息反饋給當地群眾,深受群眾的信賴和歡迎。今年冬早青豌豆市場走勢升溫,售價比上年有效大幅度增長,何開果把這一信息告訴種植戶,隨行就市收購豌豆,她和種植戶都獲得水漲船高帶來的利益。

在推進脫貧攻堅工作中,龍陵縣結合農村經濟發展實際,著力培育能將當地優勢農特產品與市場銜接的經紀人。每年提供1000萬元信貸資金,扶持農村中頭腦靈活、信息靈、路子廣的能人,圍繞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從事信息、技術、物資、市場等全方位的中介活動,把經營觸角延伸到農產品生產基地和農民專業合作社,引導農民聯合起來闖市場。

同時,一方面加大對貧困戶經紀人農產品銷售及電商知識培訓力度,並給予小額信貸、貼息貸款等扶持;另一方面從農村中挑選了一批了解市場行情的經濟能人做好「傳幫帶」,幫助他(她)們儘快進入角色。

龍山鎮河頭社區村民王彩芬是小有名氣的石斛鮮條和石斛楓斗經營商,經過幾年的市場衝浪,建立起穩定的銷售網絡。跟隨王彩芬經銷石斛產品的10多名小姐妹取得市場真經後,炒了老闆的「魷魚」,先後自立門戶當上了「小老闆」,鈔票賺得瀟洒,其中:有7名建檔立卡戶婦女摘去了窮帽,。

伴隨著城鎮化進程,龍陵縣的集鎮(市)建設和交通基礎設施逐步完善,全縣121個村(社區)和大的自然村通了水泥(彈石)硬化路,開通客運班線49條,建成城鄉集貿市場51個,為市場經紀人提供了廣闊的舞台。一大批搭乘公交車或駕駛摩托車(3輪)鄉下買,城上賣的婦女「搗菜」、「搗蛋」、「搗禽」部隊方興未艾,成為活躍城鄉市場的生力軍。

來自鎮安鎮的李大嫂每天早上8時,攜帶收購的農產品搭乘鎮安返縣城的公交車到城裡擺攤售貨,每天能賺幾十元百餘元,剔除交通費、攤位費、餐費等還是有賺頭的。鎮安鎮有200多位農家大嫂從事短途販賣果蔬禽蛋到縣城農貿市場銷售,自發形成了一條「鎮安街」,上市的蔬菜、水果、雞蛋、雞、鴨等農特產品都要比當地商販賣的便宜,受到顧客青睞。

「進入臘月就到了網購旺季,鄉親們主要是採購年關物資,有的是銷售農特產品,每天都要接到30多個包裹,線上銷售主要是茶葉、干菌、蜂蜜等土特產品,生意不錯,購銷兩旺。」木城鄉烏木寨村「村小二」李小麗是「電商紅娘」,不少村民通過她提供的信息或她開的微店,農副土特產品都賣得了好價錢,購進的生產生活用品價格都比在當地商店購買的便宜,既經濟又實惠。全縣有女「電商紅娘」1000多名,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雷 華)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rUm2am8BMH2_cNUgSTP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