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的服務太周到了,我們還不知道這些政策,你們就來送服務上門,給我們資金扶持,讓我們有了信心,太感謝了!」保山市公共運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范德軍對市人社局工作人員說。連日來,我市立足當前實際,大力實施就業優先戰略,連出政策「組合拳」,實施強有力的精準服務,穩定就業創業大局,助力我市經濟快速恢復、有序運行。截至3月30日,我市已審核穩崗返還企業1021戶,約撥付資金2074.22萬元,惠及職工43125人。
惠企業 政策疊加輕裝上陣
為有效解決企業用工難、招工難、運轉難的問題,我市採取「失業保險穩崗返還、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資金補貼扶持」等一系列「免、減、緩、延」措施,提振企業發展信心。截至3月30日,我市撥付資金2074.22萬元,享受穩崗返還政策扶持企業達1021戶,涉及企業個人43125人;此次減免政策,我市測算大概少徵收基金2.38億元,其中:養老保險2.2億元,工傷保險560萬元,失業保險1250萬元。
在穩崗返還政策落實方面,我市對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返還其上年度實際繳納失業保險費的50%;對暫時性生產經營困難且恢復有望、堅持不裁員或少裁員的參保企業,返還標準可按6個月的當地月人均失業保險金和參保職工人數確定。中小微企業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裁員率標準,由不高於上年度統籌地區城鎮登記失業率放寬到不高於上年度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控制目標,對參保職工30人(含)以下的企業,裁員率不超過企業職工總數的20%,所需資金從失業保險基金中列支。
為了確保符合穩崗返還政策條件的每一戶企業應享盡享政策福利,我市相關部門根據企業參保繳費情況,全面梳理並篩選出符合申報條件的企業名單,包括符合條件企業戶數、已辦理戶數、不符合條件戶數及原因等。篩選出基本符合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條件的企業,計算其補貼金額,填寫申請表,精準對接企業負責人,用微信號或電子郵箱等方式,主動推送給企業,做到讓每一戶符合申報條件的參保企業均知曉。同時,優化服務方式,簡化辦事流程,減少證明材料,壓縮辦理時限,上門服務、現場審核、即時辦結。
在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上,從2020年2月起至6月,嚴格執行國家、省、市階段性減免中小微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大型企業從2月起至4月份減半徵收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單位繳費部分。對出現經營困難的企業,緩繳社會保險費,期限不超過6個月。嚴格執行按時足額支付企業退休金待遇。
2020年2月1日以後在減免期內新開工的工程建設項目,可享受階段性減免工傷保險費政策,按施工總承包單位進行劃型並享受相應的減免政策。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工傷保險費率的政策,由原實施期限到2020年4月30日延長至2021年4月30日。
值得一提的是,在實施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政策過程中,參保人員的個人權益和社會保險待遇不受任何影響。在2020年內,我市對受疫情影響生產經營出現嚴重困難的247家企業受理了延繳報備,涉及延繳金額1177萬元,其中:養老保險1121萬,工傷保險56萬元,延繳的社會保險費免收滯納金。
同時,認真貫徹執行我省出台的「免、減、緩、延」四項政策措施,支持企業穩定和擴大就業。「免」,就是從2020年2月到6月,免徵所有中小微企業(包括以單位方式參保的個體工商戶)三項社會保險單位繳費部分,免徵期限為5個月。「減」,就是從2020年2月到4月,減半徵收所有大型企業、各類社會組織等其他參保單位(不含機關事業單位)三項社會保險單位繳費部分,減征期限為3個月。「緩」,就是受疫情影響生產經營出現嚴重困難的企業可在2020年內申請緩繳社會保險費,緩繳期限最長為6個月,緩繳期間免收滯納金。「延」,就是受疫情影響繳納社會保險費有困難的企業可申請延期繳納三項社會保險費至疫情結束,允許在疫情結束後三個月內補辦繳費,延繳期間免收滯納金。這四項政策措施還可以與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政策(「降至2020年4月30日」)疊加享受,也可以與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返」)疊加享受。
此外,對企業按計劃對職工開展崗前培訓、轉崗轉業培訓或開展在崗安全技能培訓取得相應證書的,按規定給予每人800元培訓補貼;對組織職工參加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的,給予企業每年每人4000元職業培訓補貼,最長不超過3年;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扶貧車間等各類生產經營主體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並開展以工代訓的,按照用工方支付給勞動者工資總額20%的標準給予生產經營主體最長不超過6個月的職業培訓補貼;企業組織職工參加職業技能培訓並取得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等級證書的,根據工種和級別給予職業培訓補貼。
保就業 打通一站式就業渠道
疫情期間,我市相關部門集中有序採取「包車、包機、包專列」的形式,有序對外輸出了4500人,解決了農民工在疫情期間出行難、買不到車票、到不了目的地等問題,打通了農民工從家門到車門再到廠門的「一站式」「點對點」的就業渠道,為就業者提供幫扶。
同時,根據相關通知要求,對提供職業介紹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按照介紹成功就業人數100元/人的標準,給予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就業創業服務補助,所需資金從就業補助資金中列支。
目前已開展符合申請100元的就業創業服務補助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的材料申報收集工作,截至目前,已兌現補貼資金1.92萬元,涉及192人。正在收集審核資料的有13家。
促創業 激發創新發展活力
以創業促就業,我市著力實施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舉措,幫助創業者解決其在創業之初融資難、資金不足、沒有相應的創業導師指導以及沒有相應的創業平台幫扶等問題,激發創業者的創業鬥志,提高他們的創業活力。
針對個人創業擔保貸款財政貼息,我市免除個人創業擔保貸款利息,由各級財政貼息,中央財政承擔70%,省財政承擔23%,市級財政承擔7%。我市財政安排130萬元貼息配套資金,用於個人創業擔保貸款貼息配套。
同時,對於大學生一次性創業給予補貼。對畢業3年內(含畢業學年)在省內創業的大學生給予創業補貼扶持。大學生創業補貼優先扶持全省重點產業、各地特色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服務業等帶動脫貧效果明顯(帶動不少於3人就業)、創新示範效應顯著的大學生創業項目,給予最高不超過3萬元的一次性無償創業補貼。
目前,我市已利用信息推送方式加強政策宣傳,做好數據摸底調查,全面掌握畢業3年內在市內創業並帶動不少於3人就業的大學生動態信息。2020年,全市計劃扶持26名自主創業的大學生,已擬制文件計劃下發至各縣(市、區)。
寶潔
編審:李顯耀
責任編輯:楊冬燕 施媛媛 唐霖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