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仁義著稱的劉備,卻殺了義子劉封,他有什麼難言之隱嗎?

2019-10-24     也可自話

劉備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仁義君主,與諸葛亮的君臣關係更是流傳千古的佳話,可這樣一個仁義的人,為什麼會殺掉自己的義子呢?有幾方面原因,一是沒有救援關羽、二是孟達投魏、三是諸葛亮補刀、四是繼承問題,下面分開詳說。

一、沒有救援關羽

關羽北伐,分幾個階段,現實包圍襄樊,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還招降了曹魏大將于禁,這個階段蜀軍大占優勢,魏國根本沒有辦法還手;

曹操準備遷都,被司馬懿等人勸阻,同時,看破了孫劉聯盟的脆弱,正巧孫權替兒子向關羽女兒結婚,被關羽罵了一句滾,孫權大怒,呂蒙趁機上書,建議孫權撕毀盟約,搞背刺。關羽這邊,由於于禁投降,導致糧草緊缺,戰爭的天平開始向曹操一方傾斜

曹操南下救援曹仁,關羽被徐晃打敗,呂蒙趁機渡江,還成功策反糜芳、士仁,南郡失守,關羽來不及回撤,士氣大敗,荊州失守,孫權親抵江陵;接著起了一系列連鎖反應,原蜀漢很多地方的守將都投降孫吳,關羽孤立無援,敗走百城,後被殺害,荊州歸吳

這一戰說起來,就百餘字,實際上打了小半年,在戰爭剛開始,關羽占盡優勢的情況下,就曾向距離不遠的劉封下令,要求馳援,但劉封並沒有執行軍令

「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三國志·蜀書》

見死不救是戰爭中的大忌,違抗軍令更是死罪,即便劉備念著父子之情,劉封下場也不會太好,這是劉封之死的導火索

孟達投魏

時劉封、孟達同在上庸,沒有救援關羽,是他們兩個人的責任,劉封是上庸主將,估摸著有一些欺凌孟達的行為,導致孟達反叛,這使得蜀國局面雪上加霜,劉封返回成都後,書中是這樣記載的

「封既至,先主責封之侵凌達,又不救羽……」——《三國志·蜀書》

可見此時劉封的日子已經很難過了,義父主公劉備對他有些忌恨,開始猶豫到底要不要殺之。

諸葛亮補刀

劉備確實是個仁義之君,即使劉封犯了如此大的錯誤,但因父子親情,畢竟不捨得殺劉封,這時候諸葛亮出來補了一刀:

「諸葛亮慮封剛猛,易世之後終難制御,勸先主因此除之。」——《三國志·蜀書》

諸葛亮忌憚劉封剛猛,易世之後難以駕馭,因此勸劉備殺掉,這一句記載,也可以回答題主「劉封武功如何」這一問,同時,《三國志》中也有劉封武藝過人、所在必克的記載。

繼承問題​

眾所周知,劉備的親兒子是阿斗,劉封只是義子,按理說,劉備死後,繼任者只能是劉禪。但劉封跟隨劉備多年,不是親父子、勝似親父子,再加上一直升遷無望,因為壓在他頭上的人實在太多了,比智力、比武力他都是上不足、下有餘的一個人,這就導致他「懷才不遇」的情感日益累計。

誰也不能保證他在劉備死後,會不會起叛逆之心。

諸葛亮忌憚他,怕今後難以駕馭,也必然是有這方面考量的,加上他所犯的罪本來也難以饒恕,所以乾脆補一刀,殺了吧。

不冤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rQwdEW4BMH2_cNUgR_D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