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編筆記|讓好政策溫暖農民工的心

幾天前,湖南首列「點對點」承運農民工赴粵返工高鐵從婁底南站駛出。作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輸出大市,婁底在外務工人員131萬人,今年春節前回婁68萬餘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月中旬以前,當地仍有大批農民工未能返回勞動力服務地。對此,該市推出了加大崗位供給力度、優質免費服務、春風送崗等8條措施,全力確保農民工安全有序外出務工、優先就業、充分就業。

農民工是促進城鄉社會經濟發展、為民生服務的有功之臣。基礎設施建設、零部件加工、餐飲住宿、物流配送、環衛保潔、商超導購、美容美髮、批發零售、汽車養護、小區保安……處處活躍著他們的身影。

農民工是一個數量龐大的就業群體。國家統計局今年1月17日發布了一組數據:2019年,我國農民工總量為29077萬人,比上年增加241萬人,增長0.8%。其中,在本地務工的農民工為11652萬人,增長0.7%;外出務工的農民工17425萬人,增長0.9%。農民工月均收入水平3962元,比上年增長6.5%。

往常,春節一過,各地就會迎來農民工返工大潮。今年則不同,共處非常時期,各類企業開工復工普遍推遲,市場用工需求下降,導致了農民工群體返崗難、就業難,進而給今年就業的全盤工作帶來了壓力和挑戰。

就業是民生之本,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居「六穩」之首,也影響著戰「疫」全局。正因如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越是發生疫情,越要注意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特別是要高度關注就業問題。

黨中央提出,在確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動非疫情防控重點地區企事業單位復工復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推動農民工返崗就業,鼓勵低風險地區農民工儘快返崗復工。

「穩就業」須穩企業。讓企業,特別是涉及國計民生的企業儘快運轉起來,農民工的就業崗位就有會保障,他們的飯碗就會端穩、端好。當前,宏觀管理部門和各地區相繼出台一系列促進企業復工復產和援企穩崗措施,多數地方政府還就農民工返崗復工問題,研究並制定了具體方案。

好政策是有溫度、順民意、暖民心的。最大發揮好政策的初心和效力,把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抓實抓細抓落地,關鍵要靠各地認真履行領導責任,特別是抓落實的職責。

近些年,黨中央、國務院制定了不少保障農民工權益和改善農民工就業環境的政策措施,但在執行過程中,仍有少數地方的個別黨政領導幹部敷衍應付、作風漂浮,工作抓而不細、抓而不實、抓不到底,讓農民工心裡覺得「政策雖好,但只是看上去很美」。

疫情防控是一場人民戰爭,也是一場大考,農民工群體是戰時已經被動員的有生力量。這就需要各地增強「穩就業」的責任之心,把初心落在行動上、把使命擔在肩膀上,當好農民工群體貼心人、暖心人,及時解決這一群體的所急所憂所思所盼。

有媒體注意到,在湖南首趟「點對點」承運農民工赴粵返工高鐵上,456位婁底籍農民工不僅不用自己掏錢買票,而且還收到了當地政府為其細心安排的出行「禮包」,裡面是口罩、瓶裝飲用水、《防疫知識手冊》……

( 鄭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