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得花60億做宣傳,最終卻虧掉40億,三大原因讓恆大顏面盡失

2020-04-24     縱橫情報

​隨著生活環境逐漸改善,人們對於生活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以前人們只要吃飽穿暖就很滿足,如今卻要吃得好、穿得好。就拿我們平時喝的水為例,每個人都要喝水,但是現在人們對於喝水的選擇也越來越講究,有些人不僅平時只喝純凈水,甚至連做飯都要用知名品牌的礦泉水。

我們把礦泉水和純凈水統統稱之為瓶裝水,在國內瓶裝水市場,比如娃哈哈、農夫山泉、康師傅、百歲山等品牌已經各自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在各大瓶裝水公司穩定發展的時候,崑崙山、加多寶等高端瓶裝水也加入到市場中,給中低端瓶裝水市場帶來一定的衝擊。另外,恆大集團也宣布生產瓶裝水,更是打破了市場的格局。

我們知道,一般瓶裝水每瓶的價格只有1元或者2元,不過你是否喝過5元一瓶的瓶裝水呢?恆大集團當年生產的恆大冰泉就是這個價格,恆大當時立志要拿下我國高端水市場。眾所周知,恆大集團的主營業務是房地產,這次跨界做瓶裝水也是一次大膽的嘗試。

2013年,恆大冰泉正式問世,而恆大當時定下的目標是1年銷售100億元,並且要在2016年完成300億的銷售額。為了儘快搶占高端水市場,恆大不惜花費60億元為這款瓶裝水造勢,更是邀請成龍、全智賢等大牌明星前來助陣。有一段時間,恆大冰泉的銷量確實超越了農夫山泉,但這也僅僅是曇花一現,而這次銷量的增長,幾乎全是花60億宣傳的結果。

從2013年到2015年這三年,恆大集團的累計利潤高達490億元,所以恆大才會捨得拿出60億來給恆大冰泉打廣告。然而讓人不解的是,恆大集團每年利潤上百億,為什麼在恆大冰泉上最終虧掉了40億呢?歸根結底有以下三個原因,而這些原因讓恆大集團顏面盡失。

一、市場定位不清晰

自從恆大集團推出恆大冰泉之後,他們一直在市場定位上飄忽不定,徘徊在中端市場和高端市場之間,以至於對目標客戶的定位也非常模糊。在成龍代言期間,恆大冰泉的核心詞是「健康」,但是在范冰冰代言期間,卻將關鍵詞換成了「美麗」,而里皮代言時,恆大又把產品關鍵詞換成了「自然」。最終的結果就是,消費者根本不知道恆大冰泉究竟是一款什麼類型的瓶裝水。

二、過於自信

其實我國中低端瓶裝水才是市場的主力軍,而且每個品牌都有自身的市場定位和銷售規模,比如康師傅和農夫山泉兩大品牌的銷量加在一起也只有300億,然而恆大集團一開口就要實現上百億的年利潤,這顯然不符合市場規律。整個瓶裝水市場的規模是有限度的,如果想「一口吃掉個胖子」,這無疑是盲目自信的表現。

三、產品價格虛高

我們知道,一件商品的價格能夠直接反映出該商品的價值所在,而消費者最關心的也是產品價格。瓶裝水企業在經過多年的發展之後,已經摸清了市場的價格規律,他們根據市場情況已經制定出比較合理的產品價格。比如康師傅把價格定為每瓶1元,娃哈哈瓶裝水每瓶價格為1.5元,而農夫山泉把價格定為2元一瓶。然而恆大冰泉剛剛進入市場,在消費者還沒有完全接受的情況下,直接把價格定為5元一瓶。

最初,恆大聲稱這款瓶裝水的水源來自長白山深處,但是後來恆大冰泉被曝光,其實它的水源跟市場上1元錢礦泉水的水源是一樣的。也就是說,本來可以賣1元的產品,恆大硬是要賣到5元一瓶,非要將低端瓶裝水包裝成高端瓶裝水,這就等於是在欺騙消費者。所以恆大冰泉最終虧損40億離場,讓恆大集團顏面盡失。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rLnjuXEBnkjnB-0zUaj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