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這個尤溪人返鄉創業,致力帶動村民致富

2020-04-02     福建微尤溪



2月11日,尤溪縣湯川富糧祥家庭農場負責人張聰,駕駛著一輛農用貨車,將6000多斤蔬菜送到尤溪縣總醫院,向「最美逆行者」表達敬意。




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社會各界紛紛為堅守在抗疫一線的醫務人員,捐贈各類物資。1月28日,張聰便同家人商量,決定貢獻一份力量,獲得一致同意。「我聯繫了很多個渠道,但都買不到口罩等防疫物品。看到地里的棒菜、蓋菜長得嫩綠,正是開吃的好時節,便想著讓醫生護士吃上一口當季最新鮮的蔬菜。通過村主任的多方聯繫和十幾個菜農的幫助,終於完成了心愿。」

熱情種菜 終成一業

張聰在育苗棚里,給菜苗澆水

今年39歲的張聰是尤溪縣湯川鄉赤墓村人,在當地經營著100多畝的蔬菜種植基地。而在此前,他只是一名普通的打工者。

2000年,19歲的張聰走出湯川鄉,在泉州市永春縣的一家造紙廠上班,每個月工資約1500元,這一干便是6年。因所賺工資僅能保證張聰和妻子的基本生活,他尋思著另謀出路。「那時聽說,一個鄰居在湯川鄉種植反季節蔬菜,一年凈賺5-6萬元,我心動了,想著回鄉試一下。」

得天獨厚的高山氣候和使用天然山泉水的灌溉方式,使得湯川鄉蔬菜,無論是品相還是口感,皆優於低海拔種植的蔬菜。因此,每到湯川鄉高山蔬菜成熟上市的時節,生鮮批發商就會從各地趕來收購。

2007年初,張聰同妻子一起回到湯川鄉赤墓村。經過實地考察,發現隔壁的光明村土壤肥沃,地勢平坦,適宜大面積種植蔬菜,便一家家詢問,最終租下了15畝地,開始種菜。

菜苗被蟲子吃得亂七八糟、搭建的菜棚被風颳倒、菜地被淹得一塌糊塗……初次種菜,缺乏經驗,張聰的菜地遭受了各種損害。「還好,當時湯川鄉的農技站定期舉辦蔬菜冬春季培訓班,還時常組織農技專家送技術到田間地頭,我在家門口就有學習請教的機會。」對種菜充滿熱情的張聰,一方面吸取教訓,一方面認真學習,漸漸掌握了種菜技術。


尤溪縣湯川富糧祥農場種植基地 下半年,張聰科學種植,獲得收入近7萬元。初次嘗到種菜甜頭的他,決定將基地擴大到50畝。

每年的6至9月是湯川鄉西紅柿長得最好的時節,即使一斤賣到3元,採購商也搶著收購。眼見著西紅柿市場行情如此之好,張聰決定將50畝地全部種上西紅柿。「高海拔的西紅柿酸甜度高,色澤紅艷,而且口感跟小時候吃的味道一模一樣。所以,我決定賭一把,大不了從頭再來。」

2016年4月,張聰組織工人種下了西紅柿秧苗。看著50畝地里一點點成長起來的秧苗,他時常會忍不住焦慮,一旦失敗了怎麼辦。在期待且緊張的煎熬中,他於6月收穫了第一批西紅柿。「那年7月,尼伯特颱風來襲,我整夜整夜睡不著,時不時就要去菜地查看,怕棚倒了,怕地里進水了。」所幸,種養措施做得好,採摘期一直持續到9月。正是這50畝的西紅柿為他帶來了50多萬的收入,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2017年9月,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九次會晤在廈門召開,而供應金磚會晤國宴的蔬菜里,就有來自湯川富糧祥家庭農場的西紅柿。張聰對此尤其自豪。隨著種植規模的擴大和蔬菜品質的提升,張聰的蔬菜市場開始向江西、浙江等地拓展。「浙江的採購商都是直接開著貨車來菜地,凌晨5點,邊採摘,邊精包裝,當天下午3點就發車。第二天凌晨4點就能夠到達當地的菜市場。」

2018年2月,張聰將大棚基地的種植規模擴大到了100多畝,年產值可接近100萬。

熱愛村民 帶動一方

張聰同妹夫黃凱銘在菜地里查看蔬菜長勢

由於有著近12年的蔬菜種植經驗,又有穩定的銷售渠道,加上張聰僱工工資較高,為人寬厚,村民獲益不少。去年有15位農民長期在張聰菜地里幹活,每人年收入達3—4萬元。

2019年9月,村兩委便同其商量,請他與村委會一起帶動全村發展。

「張聰是個熱心人,村裡有些困難農戶沒錢買種子、買農機,找他借錢借物,他都給。3月份借的種子,時常要等到9月份菜賣出後,才能等額還回,但他仍然樂意。」湯川鄉赤墓村主任卓方鎮說,村裡現有200多畝耕地,多為外出人員的閒置田地,皆是散戶種植。村兩委決定成立合作社,讓張聰帶動全村農戶統一種植。

「以前,我的蔬菜也有銷售到上海一帶,但當時種植規模不大,無法滿足那邊的市場需求。」因此,村主任卓方鎮找其談合作時,張聰非常高興,他說:「這些年,農業一直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蔬菜種植業的市場行情是很可觀的。所以,通過成立合作社,可以讓大家一起勞動,一起致富。」

2019年8月,張聰的妹夫黃凱銘就曾建議過,可以藉助網絡平台,搭建線上賣菜渠道。「因為妹夫是本科農學專業畢業的,曾從事過電商營銷,有銷售經驗。」

疫情期間,很多家庭沒法出門逛菜市場,而「線上賣菜」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這更加堅定了張聰發展「線上菜籃子」的想法。「當前,大家都習慣了網購,這一塊的技術已經很成熟了。通過電商渠道,能將菜地里的菜直接送到客戶手中,這不僅可以保證蔬菜的新鮮度,還能增加農戶的收入。」 想法一經敲定,2020年1月初,黃凱銘便辭去了廈門的工作,到湯川鄉,協助張聰一起實施這個計劃。

6000多斤的蔬菜採摘不到一個月,張聰的基地又是綠油油了。現在,全村200多畝的菜地都已開始生產,在家的30位村民有了穩定的就業機會。

來源:尤溪縣融媒體中心官方微信 福建微尤溪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直播】尤溪貧困戶3000隻山地雞急尋銷路

尤溪援鄂勇士吳孟獲回來了!

回家!福建援鄂醫療隊首批返閩隊員今日解除醫學隔離

首次發布無症狀感染者數據!福建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2例,現有輸入性無症狀感染者16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rL_uQnEBiuFnsJQVaSF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