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冠狀病毒病最常見的傳播方式是什麼?
目前的證據表明, 2019冠狀病毒病通過直接、間接接觸(通過受污染物體或表面)或密切接觸感染者的口鼻分泌物而發生人際傳播。這些分泌物包括唾液、呼吸道分泌物或飛沫。例如,當感染者咳嗽、打噴嚏、說話或唱歌時,這些物質就會從口、鼻中釋放出來。當他人與感染者密切接觸(1米以內)時,這些感染性飛沫可進入口、鼻或眼睛,導致感染2019冠狀病毒病。
當人們打噴嚏、咳嗽或觸摸桌子、門把手和扶手等物體表面時,可在物體表面(稱為污染物)上留下感染性飛沫。其他人可能通過觸摸這些物體表面後 沒有洗手就觸摸自己的眼睛、鼻子或嘴巴而感染。
我們對氣溶膠傳播了解多少?
一些醫療操作可以產生非常小的飛沫(稱為霧化液滴核或氣溶膠),這些微小飛沫能夠在空氣中懸浮更長的時間。醫療機構對2019冠狀病毒病感染者實施此類醫療操作時可產生攜帶病毒的氣溶膠。沒有穿戴適當個人防護裝備的人可能會吸入這些氣溶膠。因此,執行這些醫療操作的所有醫務人員必須採取針對空氣傳播的保護措施,包括使用適當的個人防護設備。這類醫療操作的區域不應允許來訪者進入。
據報告,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有在一些封閉場所暴發的情況,如餐館、夜總會、宗教場所或工作場所。人們可能在這些場所大喊、交談或唱歌。在這類情況下,尤其是感染者在擁擠不堪、通風不良的室內場所中與他人長時間相處時,不能排除氣溶膠傳播的可能。目前,我們迫切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調查這些情況,評估此類情況對2019冠狀病毒病傳播的意義。
感染者會在什麼時候傳播病毒?
根據我們目前所知,2019冠狀病毒病的傳播主要來自有症狀的患者,也可能在患者出現症狀之前,通過長時間近距離接觸感染。雖然無症狀感染者也會將病毒傳染給他人,但目前尚不清楚這種情況會在多大程度上發生,因此也需要在這一領域進行更多研究。
這就是為什麼必須對所有感染者進行檢測、隔離,並根據其疾病的嚴重程度接受治療。 即使沒有症狀但檢測結果陽性的人也應進行隔離,以限制其與他人的接觸。這些措施可以切斷傳播鏈。
世衛組織關於阻斷疫情傳播及預防2019冠狀病毒病的建議是什麼?
世衛組織建議採取以下措施預防2019冠狀病毒病的人際傳播:
醫務人員及醫療機構防護信息合集(英文):
工作場所防護信息:
我們是否需要更多信息 來更好地了解2019冠狀病毒病的傳播方式?
是的,2019冠狀病毒病是一種新的疾病。雖然每天都有更多的信息,但關於疾病傳播,仍存在很多問題。世界各地的研究團隊和網絡正在努力回答這些問題。
世衛組織和合作夥伴正在努力對以下內容進行更為深入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