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設備或產線項目研究,吃透每一處要求
一位搞機械設計的工程師如果只是整天在原來的產品基礎上琢磨怎麼優化,系列化,標準化改造,進一步提升其性能,那這是"有法可依"的工作,自然輕鬆多了,現在面對一個全新項目,就是平常所說的非標項目需要設計出來,那就是一種全新挑戰,自然是一場攻堅戰,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看其真本事了。今天機械工程師(微信公眾號)就再和大家談談機械設計的流程。
首先要對項目各項要求開展仔細研究,一字一句,一條一條和項目擬定者或者客戶進行交流,弄明白其真實意圖。
項目要求,或項目計劃一般包括以下內容:
1.功能與性能要求。
2.施工要求。
3.工期要求。
3.安裝與調試要求。
4.檢驗與驗收要求。
下面單說第一項要求,這是整個項目最核心的要求,只要能實現設備或產線的各項功能與性能指標,其他要求在商務談判中都不是問題。
下來就開始做方案。方案設計優劣直接關係到後面細化設計的成敗。怎樣做好方案設計呢?打仗需要先進行戰略分析,對敵我主客觀條件進行分析,對勝敗把握性進行分析,從而做出對這場戰爭可行性的判斷。項目設計也一樣,首先進行的是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可從以下方面著手:
1.未來設備或產線使用工況調研。包括現場地形,地勢,設備預安裝空間,和其他已有設備對接狀況,周邊運輸通道,安裝施工條件等細節。
2.對原來的生產工藝裝備以及預設工藝方案進行對比分析。初步做出實現最新工藝裝備的技術方案。
3.如果是全新項目要求,且市場上也無此類全功能接近性裝備,則需要創新規劃方案。這時先可進行對實現部分功能的同行或它行設備進行調研,儘可能移植其結構工藝,並創新完善,從而實現項目要求的全功能。
4.可行性方案規劃的原則基本以現有市場供應或已成熟的材料,零部件,機構,加工工藝為優先標準。
二、方案研討與確認
方案初步確定後,繪出方案圖,做出說明書,邀請客戶,使用者等方面人物進行研討和確認。
這個環節主要解決技術方案的確定性。包括設備布局,結構,基本配置方式,控制與操作等基本方案。其中起拍板決定作用的一般是設備採購,操作人員,如果是對稱的機械設計工程師,則最合適,確定下來的方案更具權威性。但這個環節往往會有不懂或略懂設備的領導參與,往往會給方案研討過程帶來一些阻力,希望引起重視,並設法和他達成一致觀點,否則會埋下很多隱患,以致後期頻繁更改,造成成本增加等其他風險。
三、細化方案,按設計規範與流程開始設計。
這個階段主要執行已經確認的方案,開始繪製詳細圖紙。
細化設計過程中,要進一步充分考慮方案可行性各項成本,包括加工、採購,運輸、安裝調試,電氣控制等。並進行成本預算、核算,及時和項目主管溝通。
設計過程還需注意的問題便是力求性價比合理控制在成本與利潤的合理比例範圍,堅決杜絕賠本買賣,否則自我修正迴旋餘地被壓縮,甚至被平倉,將留下很多商務難題。
四、以機械設計為主導,與電氣、軟體工程師等技術人員保持溝通
設計過程最怕負責設備主體設計的機械設計師悶頭苦幹,不與PLC電氣設計師,軟體工程師及熟悉機加工藝,裝配調試等技術人員主動溝通,不與管控成本的領導進行溝通,其結果設計出的零件,設備結構不合理,要麼給自己造成反覆修改圖紙的時間和精力浪費,要麼給後期安裝調試等帶來很大困難,甚至出現返工和報廢。
這就要求機械設計師的知識、理論、見識、膽量,實踐水平要高於其他人。至少要能提出問題以求其他人能夠給予幫助和支持。
由此可見一個項目主體設計主角本是機械設計工程師,是為"月",其他人為"星",只有眾星拱月才是一個項目團隊的合理結構,但現實中往往是星月邏輯顛倒混亂,一台設備正常使用的功勞大都被電氣PLC控制師奪走了。因而出現了社會地位與報酬方面的分配不公。
結語
看完上面機械設計流程,你也可以成為一名合格的機械設計師。努力吧,加油吧,奮鬥在機械行業的朋友們,只要你不斷苦練基本功,不斷學習國內外先進機械設計技術,儘可能去生產一線,各種工藝裝備展會參觀調研,不斷開闊視野,消化與吸收別人之所長,不斷提高自己的設計水平,一定會為自己贏來應有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