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大涼山彝族娃娃,學前就會普通話

2020-01-06     中國鄉村之聲

從提出《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至今,已經是第五個年頭,2020年新年之初,CCTV-17農業農村頻道推出《迎接決戰時刻》系列節目,盤點和記錄在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道路上,那些奮鬥的鮮活人物,激勵人心的改變,卓有成效的經驗和成績。

2020年,是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

2020年,我們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

奮鬥,2020!


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

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位於四川省西南部與雲南省交界處,分布著大量的高寒山村。高山險阻,懸崖峭壁,造就了當地深度貧困的現實。這裡自然條件惡劣、基礎設施落後、與外界語言溝通障礙大……幾乎聚集了所有貧困因子,屬於「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

位於涼山州東北部的美姑縣,海拔跨越幅度從600米到4000米,綿延的崇山峻岭阻隔了這裡的現代化發展,九成村落都是貧困村,是涼山州扶貧難度最大的縣。

儘管脫貧難度大,但是得益於扶貧的好政策,當地發生了日新月異的變化。


易地扶貧搬遷 家鄉舊貌換新顏

馬卡木洛和妻子吉拉西兒

是涼山州美姑縣巴千村村民

過去他們和所有村民一樣

住在半山腰的土坯房裡

耕田種地每天都要爬坡

辛苦不說

土坯房的條件十分簡陋

只有一個房間

不分廚房、客廳、臥室

人畜也混居在一起

房間裡沒有窗戶

房子採光「白天靠太陽,晚上靠火塘」

涼山州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落實後

2019年11月

巴千村的安置房正式落成

馬卡木洛一家正式搬進了這個二層的小樓

美姑縣巴千村的新房

以前的土坯房

馬卡木洛新家

新房將臥室、廚房、陽台、客廳、廁所

都進行了合理分區

他們第一次用上沖水廁所

冰箱、電視等家電一應俱全

這樣的條件在很多人看來十分普通

但在馬卡木洛這樣的彝族村民眼裡

卻是巨大的變化

儘管新家暫時還沒鋪上地板磚

但吉拉西兒仍然掃了又掃

拖了又拖

在山下的安置點

政府專門修建了集中的牲畜飼養圈舍

這樣,村民的老房子拆掉復墾後

再也不用為飼養牲畜犯愁

背著背簍爬坡回家的日子

不會再有了

統一的牲畜飼養圈舍

馬卡木洛一家人

將在敞亮的新家

度過他們的第一個春節

村裡還成立了合作社

解決了住房問題之後

接下來會把貧困戶納入合作社

加大養雞、養羊、養豬力度

進一步為村民們增收


全國易地扶貧搬遷工作已取得決定性進展和明顯成效,截至目前,「十三五」規劃建設的安置住房完工率達96%以上,已入住建檔立卡搬遷群眾800多萬人,各地已為約90%的搬遷群眾落實後續扶持措施,已有700多萬建檔立卡貧困搬遷人口實現脫貧摘帽。(數據來源:中國政府網)


4年前「借」羊 如今帶頭致富

村民吉說子布,曾經只靠種地維生

2016年通過產業扶貧政策

他跟政府「借」了20隻黑山羊

4年間

他跟著縣農技員學養殖技術

掌握了山羊養殖竅門

又通過自己總結經驗

把規模擴大到300多隻


「養山羊我有訣竅!」他笑著說

在一群黑羊中養一隻白色的

就更容易給羊群「定位」

他正打算把自己的羊「借」給村民

讓大家都加入黑山羊養殖的隊伍中

吉說子布說

自己原來也是貧困戶

享受了好政策,發展起來了

他也要讓周邊的村民共同致富

教育扶貧 從娃娃學會普通話開始

巴古鄉勒布村幼兒園

是涼山州一所普通的村幼兒園

這裡都是3-6歲的適齡孩子

他們在幼師的帶領下

不僅可以用普通話溝通

還可以唱歌遊戲

過去,因學前教育的缺失

彝區孩子上小學後才開始學漢語

語言障礙導致「學業困境」

孩子聽不懂容易厭學

勒布村幼兒園幼師 馬海伍呷

2015年10月

涼山州啟動了「一村一幼」計劃

畢業於西昌學院語文系的馬海伍呷

回村成為一名幼師

希望能幫助家鄉的孩子

解決「聽不懂」的問題

2019年9月

「學前學會普通話」行動

在涼山州全面實施

小朋友在學會普通話後

學習知識更快了

成績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我是大涼山彝族娃娃,學前就會普通話

「扶貧先扶智,扶智先通語」,貧困群眾只有掌握國家通用語言,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和勞動收益,提升教育水平,才有可能實現真正的脫貧。

只爭朝夕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


本文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三農(記者:何鵬)

轉載編輯:李沛 // 責編:楊瀅 // 監製:張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r2Rbem8BMH2_cNUgiKE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