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熱!熱!
連日高溫
廈門人民處在「蒸煮」模式中
今天下午
同安區的竹壩農場
氣溫甚至到了39.1℃!
這麼熱的天
空調、冰箱都變成了「續命神器」
冰西瓜、冰闊落、冰淇淋
一樣一樣輪著吃~
但是!
廈門市食品安全專家庫專家、廈門市食品藥品質量檢驗研究院主任技師黃建煒提醒,應科學使用冰箱
貪食冷飲
可能會吃出「冰箱病」
什麼是「冰箱病」?
「冰箱病」,就是由於食用了儲存在冰箱內的食物,出現腹瀉、腹痛或腸胃疾病等不良反應。
冰箱裡取出的食物馬上就吃
為什麼會肚子疼?
很多市民以為是
吃得太寒涼了
其實只對了一半
一方面,從冰箱裡剛取出的食品溫度與人體溫度相差較大,如果快速進食,可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導致生理功能失調,誘發頭痛、上腹陣發性絞痛、噁心、嘔吐等症狀。
另一方面,有不怕冷的細菌活躍在冰箱裡。冰箱內的食物,若儲存不當、儲存時間過長、未經加熱或未經常溫放置,就被食用的話,這些不怕冷細菌就會順勢進入人體腸胃,掀起一場「細菌戰」。
食用者會覺得腸胃不適,嚴重者出現食物中毒症狀。
什麼?
冰箱裡有細菌?
原來
看似乾淨發的冰箱
其實是細菌繁殖的重災區
如嗜冷菌、黴菌、黃麴黴菌、黑麴黴菌等,尤其是兩種可引起疾病的嗜冷菌——李斯特菌和耶爾森菌,很容易「潛伏」其中。
其中,李斯特菌普遍存在於肉蛋奶中,蔬菜和水果中也能檢出。它的生命力超乎想像,在0℃-4℃時可以存活,在-20℃下仍然可以生存一年。
而且它的侵襲能力很強,對健康的成年人不會造成嚴重後果,但是對老人、孕婦和寶寶等抵抗力較弱的人群,感染導致的後果可能非常嚴重。這種病菌可以穿過胎盤、進入血液,還擅長進入人腦。
耶爾森菌更不怕凍,可存在於生的蔬菜、乳和乳製品、肉類、豆製品、沙拉、牡蠣、蛤和蝦。對於被它污染的食品,若食用前沒有加熱或者清洗乾淨,容易引起腹瀉、腸炎等,重者可引起呼吸系統、心血管系統的併發症。
【提醒】
不把冰箱當成「保險箱」
如何防範「冰箱病」?
要徹底拋棄冰箱就是「保險箱」的觀念,合理使用冰箱,防止食品被致病菌污染;正確食用食物,防止食源性疾病的發生。
1
儲存環節,冰箱內的食品擺放應分區分類,生熟分開,可用塑料袋、保鮮膜或保鮮盒封裝,防止交叉污染。冰箱內不要放得太滿,以保證達到理想溫度。熟菜要放涼了再放置冰箱。
2
食用環節,冷藏食品不宜即時食用,宜在室溫下放置一段時間後再食用。對於能加熱的食物,應徹底煮熟後再食用。因為李斯特菌等致病菌的軟肋是不耐熱。冷凍冷品要快速冷凍後,短時間儲存,儘快食用。
3
冰箱使用上,到了夏季,建議經常清潔冰箱,必要時斷電、清空、用小蘇打或者洗潔精徹底清洗冰箱內部並風乾,不留死角。
4
食用人群方面,建議兒童、孕婦、老年人、免疫力低下等人群,少吃或不吃冷飲、冷食。
別把冰箱當「保險箱」
夏日健康才能更保險喲~
廈門日報社微信矩陣
廈門日報社新媒體中心出品
廈門晚報記者:高金環 通訊員:劉偉程 黃煜
編輯:謝煜婕 值班主任:蔡萍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