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中國古代十大悲情英雄(上)

2020-09-30     張愛談情說愛

原標題:盤點中國古代十大悲情英雄(上)

第10名——荊軻

荊軻(?-公元前227年),姜姓,戰國末期衛國朝歌人,戰國時期著名刺客,也稱慶卿、荊卿、慶軻,是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慶封的後代。喜好讀書擊劍,為人慷慨俠義。後遊歷到燕國,隨之由田光推薦給太子丹。荊軻與秦舞陽入秦後,秦王在咸陽宮隆重召見了他,在交驗樊於期頭顱,獻督亢(今河北涿縣、易縣、固安一帶)之地圖,圖窮匕見,荊軻刺秦王不中,被秦王拔劍擊成重傷後為秦侍衛所殺。

荊軻是四大刺客中唯一沒有成功的一個,也是最悲情的一個。由於燕太子丹的擔心和猜疑,荊軻沒有約來自己的夥伴,只好勉強與秦舞陽同行。對於這個無奈之舉,荊軻仍然表現的毅然決然,在易水河畔留下了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的名言。荊軻不缺乏勇氣,他從容的直面生死,即使秦舞陽的異常被人識破的時候,他仍然鎮定自若。他已經超脫了生死,又何來的恐懼。圖窮匕現的巧妙,功敗垂成的結局,在生命的最後,他沒有恐懼,只有功成垂敗的懊惱。

第9名——吳起

吳起(前440年-前381年),中國戰國初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衛國左氏人。吳起一生歷侍魯、魏、楚三國,通曉兵家、法家、儒家三家思想,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仕魯時曾擊退齊國的入侵;仕魏時屢次破秦,盡得秦國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業;仕楚時主持改革,史稱"吳起變法",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國貴族趁機發動兵變攻殺吳起。

一個一心想揚名天下的人,一個不可多得的軍事政治奇才。幫助魯國打敗了齊國,卻受到中傷而不得不離開。逃到魏國後,幫助魏國打擊了秦國,盡占其河西地區。而後曾與諸侯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用五萬魏軍大敗秦軍五十萬。後來再次遭到排擠,不得不逃到楚國。楚悼王任其為相,吳起開始大展拳腳進行改革。並幫助楚國平定百越,滅掉陳、蔡,擊退趙、韓、魏,打擊了秦國。楚悼王死後,吳起再次遭到政敵的圍攻,他跑到楚悼王的屍體旁伏在屍體上,被敵人射死。但這些人也因為箭射王屍而被滅族。吳起的一生幾起幾落,始終受到別人的毀謗和攻擊,最後也是因此而死。

第8名——關羽

關羽(161-220年),字雲長,河東解良(今山西運城)人,東漢末年蜀國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赤壁之戰後,劉備助東吳周瑜攻打南郡曹仁,別遣關羽絕北道,阻擋曹操援軍,曹仁退走後,關羽被封為襄陽太守。劉備入益州,關羽留守荊州。建安二十四年,關羽圍襄樊,曹操派于禁前來增援,關羽擒獲于禁,斬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曾想遷都以避其銳。後曹操派徐晃前來增援,東吳呂蒙又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關羽武藝超群、忠義耿直,是一個千載難的一見的真英雄、真豪傑。襄樊戰役的時候,曹操慌慌張張連派曹仁于禁徐晃三員大將抵擋,可見對他的懼怕。水淹七軍也把蜀漢的國勢推向了頂點。但由於東吳的背信棄義,突然襲擊,使關羽陷入腹背受敵的境地。最後在魏吳的串通勾結下,關羽終於敗亡被殺。如此一位令敵人膽戰心驚的英雄,被盟友背後捅了刀子而死。第7名——祖逖

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陽遒縣(今保定市淶水縣)人,東晉軍事家。祖逖出身於范陽祖氏,曾任司州主簿、大司馬掾、驃騎祭酒、太子中舍人等職,後率親黨避亂於江淮,被授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他在建武元年(317年)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的響應,數年間收復黃河以南大片領土,使得石勒不敢南侵,進封鎮西將軍。但因勢力強盛,受到東晉朝廷的忌憚。太興四年(321年),朝廷命戴淵出鎮合肥,以牽制祖逖。祖逖見目睹朝內明爭暗鬥,國事日非,憂憤而死,追贈車騎將軍,部眾被弟弟祖約接掌。

祖逖既有大志,又善於用兵。聞雞起舞的故事充分體現了祖逖少年時代的激昂。中原淪陷後,祖逖力主北伐。帶著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的空頭名號,祖逖率領部曲百餘家渡過了長江。祖逖在江北屢敗強敵,終於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大部失地。就在北伐取得重大勝利的時候,東晉王朝內部出現動亂,朝廷無心北伐,祖逖憂憤而死。

第6名——于謙

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人。正統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瓦剌俘獲,他整飭兵備,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破瓦剌之軍。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辟,石亨等誣其謀立襄王之子,被殺。

和瓦刺首領也先的交鋒中,明英宗御駕親征。土木堡一戰,明英宗被俘,五十萬明軍全軍覆沒。在國家危難存亡之際,于謙挺身而出,立新帝穩定國內局勢,保衛京城打退外敵也先的侵犯。力挽狂瀾於既倒,國家因此轉危為安。于謙兩袖清風,勤於國事,但他為人剛正,最後被奸人所害。 留下千古名篇: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閒。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r-YF3XQBURTf-Dn5--G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