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去接孩子,場景都是混亂的:
二十幾個小朋友排隊站在教室門口,翹首以待,等家長來接;
接到孩子的家長,想和老師多問問孩子當天的情況;
排在後面的家長,著急接孩子,「交通擁擠」是每日常態;
到了換鞋處,孩子們被規矩束縛了一天,這會兒終於可以盡情釋放自己的洪荒之力,蹦啊跳啊唱啊;
……
我們看一個娃都累得要死要活,可以腦補一下,兩個老師加一個生活老師,照顧二三十個娃得有多累、多辛苦。
雖說娃在老師跟前,會比在家長跟前乖一些,但一會兒你碰我了,一會兒他的東西掉了,一會兒有娃尿褲子需要換乾淨衣服了,那工作量也是相當大啊。
所以,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我們其實可以花點心思,幫助幼兒園老師減少工作量,比如穿衣細節,只要稍微注意,就能幫老師和寶寶規避許多風險和麻煩。
高危預警:這些衣服堅決避免
著裝上,以下事項一定要避免,雖然其他地方說得已經比較多,還是忍不住,再強調一下。
不僅容易在嬉戲中被別的小朋友拉倒,更容易在滑梯、攀爬等室外活動中引發意外事故,給孩子帶來生命危險。所以購買衣物時一定避免這類上衣,如果已購置的衣物有繩,把抽繩拿掉再給孩子穿。
道理同帶繩連帽衫。
小班的孩子尤其要避免這些,萬一飾品上配件脫落,被別的小朋友誤食,後果不堪設想。
最怕孩子塞入鼻孔或者被更小的幼兒吞咽。
對於精細動作還沒完全發育成熟的寶寶來說,拉鏈過程很容易夾到皮膚,小男孩子更容易因此受傷。
中級預警:這些衣服儘量不要穿
喆同學不到一歲時,我沒忍住,給他買了一條背帶褲。好看是好看,但因為沒有腿部按扣,每次換尿不濕都是大麻煩。
親媽都嫌麻煩的事,我們就別給老師找麻煩了,因為即使是大班的小朋友,也不見得能自己系好背帶。
幼兒園注重孩子自理能力的培養,中午起床都會讓孩子自己穿衣服,然後進行下一項集體活動,孩子如果因為扣扣子而耽誤了時間,會有挫敗感。
今年大熱的闊腿褲,出了很多童裝款,寶寶們穿上確實很有范兒,但大小便時會有「災難事件」:
褲子很容易掉落在地,沾上屎或尿,就算不掉到地上,也很容易把褲角尿髒,得麻煩老師給清洗;戶外活動時,寬大的褲腿,也容易卡到運動調施的夾縫裡,增加孩子們的危險。
緊身衣服小女孩穿得比較多,一是容易給孩子的身體造成壓迫,二是孩子無法輕鬆穿脫,最後又成了老師的工作。
現在天冷了,基本不用考慮這個問題,夏天儘量讓孩子穿肥瘦合適的七分褲,不然白嫩的小腿就成為蚊蟲叮咬的對象啦。
孩子自己行動不便,萬一絆倒自己,容易碰傷別的小朋友;奔跑玩樂時,別的小朋友也容易踩到裙邊,引發意外事故。
初級預警:這些細節多注意
幼兒園的衛生間,多採用蹲坑設計,如果小女生的褲子過於肥大,小便時容易弄髒褲角。
有一天喆同學回來,我發現褲子是前後反著穿的,幸好是運動褲,正穿反穿都不至於不舒服。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我在褲子正面縫上了名字貼,這樣就容易區分了。
大班小朋友多半也不會繫鞋帶,為避免給老師添麻煩,鞋子儘量選魔術貼或一腳蹬的吧。
一個做幼教的朋友說,有的小女孩上學時會梳四五個辮子,午睡醒了髮型全亂了,有時候給一個小姑娘梳頭就要用二十分鐘,內心是崩潰的。
所以小朋友上學,如果是長發,髮型別弄得太複雜,不然午睡後老師沒時間梳得那麼漂亮,對於要求完美的小朋友來說,會造成情緒低落甚至哭鬧。
項鍊、手鐲、塑料戒指等飾品,最好不要佩戴,萬一破損,照顧不周,也會引發危險。
幼兒園小班是孩子生活習慣的培養期,入園開始基本就會讓他們試著自己穿衣服。如果領口過緊,孩子穿著困難,每次都最後一個穿上,會有挫敗感,有很大一部分孩子會因此「莫名其妙」發脾氣、情緒低落。
在我們看來微不足道的事,在孩子眼裡可能是天大的事,尤其對於那些追求細節完美的孩子。
某天早上,朋友本來都要出門了,孩子突然十分不開心,說腳不舒服。
朋友以為她腳疼,把鞋脫下來給她揉了揉,重新穿上襪子。
一走路還是說不舒服,來回折騰了好幾次,才發現是褲子偏大,穿好鞋子後會有一部分堆在後腳跟,孩子感覺不好,可勁鬧脾氣。
而對於剛剛入園,描述力不那麼強的孩子來說,並不能準確說出「腳不舒服」還是「襪子不舒服」。喆有因為內褲偏大鬧騰,只不過脫了兩次褲子,就找到了症節所在。
初衷不錯,家長可以隨時隨地找到孩子,但當大家都在集體活動時,突然有一兩個孩子不停用手錶微自己的爸爸媽媽,注意力完全不放在活動指令上,老師也是極度崩潰的。
孩子去幼兒園的著裝,簡單概括,就是一句話:簡潔大方,方便穿脫。比如上衣選領口彈性大的,褲子選針織鬆緊帶的,鞋子選一腳蹬或者魔術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