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河
來源:《當代廣西》2019年第15期
黃河,廣西都安瑤族自治縣人,中共黨員,大學本科學歷,現供職於廣西群眾藝術館,中級職稱,專職書法創作及培訓,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池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都安瑤族自治縣書法家協會主席。書法專攻漢隸、魏楷和行草,作品先後十餘次入國展,近年來指導成人學生創作入國展二十多次、省展五十餘次。
沉迷書法至今,恍惚間竟已近廿載。當初的青蔥少年,如今已霜染雙鬢。佇立回眸,發現改變的只是日月蒼狗,不變的是初心。
我出身寒門,父母目不識丁,終身勞作農事,自然缺少書香門第之「幼承庭訓」。大學時選擇臨床醫學,圖的就是走出大山,改變命運。寒窗苦讀十餘載,畢業後終於如願捧起「鐵飯碗」,並紮根基層,從事農村醫療衛生工作十多年。對於寫字,自小喜愛,但偏離書法之道自是十萬八千里,只求把字寫得端正順眼,以博旁人一贊為樂耳。記得中學時,偶見家兄訂的《書法》雜誌有一幅書法作品,筆法清麗,字勢曼妙,甚為喜歡,於是偷偷撕下,照字臨練,如痴如醉。後來才知道,此字體謂之隸書,我酷愛隸書,便起緣於此。我至今仍對那幅作品心存感激,遺憾的是時間久遠,連作者是誰都已記不清楚了。
棲身鄉野的歲月,治病救人之餘,無事可做,唯有臨摹字帖可以打發漫漫時光。雖無人教授,卻憑著一股韌勁和鑽勁,臨池數載後竟然也小有所獲,斬獲不少縣級書法獎。歡喜之餘,心中盤桓的,卻是更多的困惑。好在遭遇書寫瓶頸之時,幸運之神眷顧了我,讓我認識了隸書名家廖炳智先生。先生寬厚博識,浸潤於漢碑多年,深諳古法。在廖老師悉心調教下,我的書法逐漸步入正軌,並最終一舉登上國展殿堂。
宋·蘇東坡《定風波》(隸書)
唐•盧綸《晚次鄂州》(隸書)
其實,「學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要入國展,談何容易?哪一次創作不是嘔心瀝血、殫精竭慮?哪一次書寫不是鳳凰浴火、期待涅槃?一個個不眠之夜,仿佛就在昨天;一幕幕滿室狼藉,仿佛就在眼前。所幸,自小在大山里長大,早已磨練出吃苦耐勞、百折不撓的堅毅,它成為我堅持下來的內核動力。
隨著入國展的次數增多,當初大喜大悲、患得患失之心早已歸於淡定。多年前,我的同鄉、著名作家紅日先生曾反覆提醒我,當今書法創作,大都是抄書,你要避免書寫內容千篇一律、與人雷同。近年來,臨池之暇,我把更多時間花在古書論及詩詞的研究上,儘量彌補自己這方面的先天不足。2018年第二屆全國大字書法作品展,我大膽用自撰聯「探幽索隱,求道弘德」創作投稿,幸運地得到評委的認可並最終入展,給我極大的信心與鼓舞。
竊以為,書道即人道。人貴於誠,藝精於勤,技發於心,字成於智。無論書寫,抑或謀篇,均在人為。我自悟書道自然,又自知書道全非自然。書法之所以歷經數千載,魅力不減,全在於形傳自然之美,魂承人道之韻,天人合一,是以得永恆。
唐•薛瑩《秋日湖上》(行草)
宋•蘇東坡詩《惠崇春江晚景》(行書)
修身如執玉 種德勝遺金(魏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