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擺的旅遊業如何度過寒冬?內外兼修、轉型換檔才是突圍之道

2020-05-06     當代廣西

受疫情影響,空間開闊、環境優美的鄉村成為不少自駕遊客出行的首選。圖為風景優美的南寧市邕寧區蒲廟鎮良勇村。 張藝軍 攝


景區有序復工復產後,遊客在桂林市靈川縣大圩古鎮遊覽。 劉崢 攝


「疫情之後遊客少了好多,今天就做成了一單生意。」 4月8日,在南寧市西鄉塘區美麗南方·青瓦房古村落景區做餐飲生意的黃華坐在攤位旁抽煙,神情有些落寞。復工復產以來,為吸引遊客,景區不再嚴格驗票,即便如此,偌大的景區也不過零零散散的10來名遊客,大部分餐飲店掛出了「休市」的牌子。鸚鵡表演原本是景區的最受歡迎的體驗項目之一,如今遊客少了,飼養管理員郭天義仍每天早起細心照料這些「鸚哥」,說話、算術、打籃球……每個動作都教得一絲不苟。「趁這個閒當,正好讓它們多學一些新本領,等疫情過去,一切都會好起來。」郭天義並不氣餒。

政策紓困化危為機

青瓦房景區面臨的難題是廣西旅遊業現狀的縮影。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全區多地旅遊業務停歇,如何在困境中活下去,一度成了旅遊企業面臨的生死考驗。隨著各大景區有序復工復產,受疫情影響,遊客出行願望依然大打折扣。

「今年清明期間,桂平旅遊總人次約3000人次,旅遊總消費約185.5萬元。」貴港桂平市委宣傳部劉操告訴記者,受疫情影響,雖然遊客少了,但桂平旅遊行業沒有停歇,轉而在提升景區品位上發力,加快建設西山新山門,還開闢一條新的遊覽步道,開發思靈湖片區,拉長遊覽線路,增強景區的可玩性。

往年的三四月份,正是桂林市恭城瑤族自治縣桃花爛漫的好時節,「今年明顯感受到遊客銳減,來玩的多是自駕游愛好者。」恭城瑤族自治縣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說。如今,為應對疫情帶來的不良影響,恭城瑤族自治縣正開足馬力做好疫情防控和旅遊復甦工作。「目前來看,全區自駕游已經開始復甦,我們想通過開發新的旅遊產品來吸引遊客,以景點帶動第三產業發展。」

「種種跡象表明,相較於非典,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旅遊業的影響更為複雜和長遠。」旅遊業研究專家、廣西大學商學院副院長劉民坤表示。一方面,旅遊從業者需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另一方面,為應對疫情後旅遊企業間的競爭加劇,吸引更多消費者,旅遊企業需推出更多具有創新性和吸引力的產品。

應對危機,政策先行。從政策層面幫助旅遊業有效應對疫情衝擊,關乎國民經濟穩定大局。3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宣傳部、文化和旅遊部等23個部門聯合發布《關於促進消費擴容提質 加快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要重點推進文旅休閒消費提質升級。2月21日,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制定出台了《支持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全面振興文旅經濟的若干措施》,大力支持文旅企業渡過難關。「切實用好2020年已安排的各級文化和旅遊發展專項資金,全面落實暫退80%旅遊服務質量保證金政策,同時加強線上培訓和線下服務,狠抓數位技術開發利用……這些舉措將引導廣西旅遊業在危機之中加強自身建設,尋找下一步發展的良機。」自治區文化和旅遊廳工作人員表示。

強有力的紓困政策是一劑良方,給危機之中的旅遊業帶來甘霖。作為旅遊大省,我區各地紛紛採取果斷措施,強力扶持旅遊業可持續發展。恭城瑤族自治縣文化廣電體育和旅遊局實行促進旅遊業全面復甦5條「硬核」措施:全國醫務工作者、警察、軍人、教師免門票游恭城,減免全縣旅遊企業房租,減免中小旅遊企業稅費,實行住宿餐飲優惠政策,實行星級汽車旅遊營地旅遊優惠政策等。在桂平市,廣電網絡公司對全市200多家酒店賓館減免2月1日至3月15日的數位電視費用,共10多萬元。

劉民坤表示,如疫情持續較長時間,一些實力較弱的旅遊企業或將陷入運營困境,旅遊企業或將面臨重組與洗牌,強有力的紓困政策將給旅遊企業一定喘息的空間,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得以在危機中痛定思痛,著力提升供給質量,迎接疫情之後的旅遊業「春天」。

「雲旅遊」升級體驗

宅家抗疫的特殊時期,一種新興的旅遊模式悄然興起,並迅速得到年輕一代的青睞,那就是「雲旅遊」。

全國多個城市和景區陸續開通線上遊覽服務,OTA(Online Travel Agency,在線旅遊)服務商如攜程、飛豬、馬蜂窩等摩拳擦掌,陸續更新「雲旅遊」服務;新浪微博「#在家雲旅行」被識別為熱門話題,閱讀量過億……不管是故宮博物院開發的「玩轉故宮」,還是敦煌研究院與騰訊聯合推出的「雲遊敦煌」,不難預見,「VR+語音導覽+圖文」的「雲旅遊」模式將成為未來旅遊業一種廣受歡迎的新營銷模式。

作為旅遊大省,廣西推廣「雲旅遊」的速度不落人後。今年的「壯族三月三」期間,受疫情影響,旅遊線下活動全部取消。各地藉助網絡力量,突破地域限制,推出一批高水平、有衝擊力的主題宣傳作品。「雲遊」「雲聽」「雲看」「雲參與」等多種體驗模式,帶領遊客足不出戶即可飽覽「秀甲天下 壯美廣西」的獨特魅力。如「三姐帶你游廣西」線上直播活動,就邀請了廣西文化旅遊推廣大使、旅遊達人、網絡大V等到我區大景區直播,結合「廣西美景隨手拍」等互動活動,為廣西美景賺足了眼球和流量。網絡宣傳片、旅遊圖文視頻、劉三姐表情包、有獎問答等形式,大力宣傳了廣西的美景美食。

從圖文語音,到虛擬VR賞景逛館,再到能夠互動的視頻直播,近年來,「雲旅遊」的概念飛速發展。居家抗疫讓這種新的旅遊體驗呈井噴式發展。「雲旅遊」直播的營銷思路,迎合了遊客網上觀景的心理需求,還鎖定了部分可能轉化成為潛在線下遊客的網民,可謂一舉多得。

值得關注的是,「雲旅遊」模式也反過來促使旅遊景區及旅遊機構不得不加快新型旅遊人才的培養,從這個角度來看,「雲旅遊」也是旅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的一個突破口。「疫情是危機,但同時也是倒逼政府和企業創新求變、加快智慧旅遊建設步伐、提升文旅產品供給質量的機遇。」劉民坤表示。

內外兼修自救突圍

種種跡象表明,新型肺炎疫情給文旅行業帶來的是一場深刻的變革,將倒逼旅遊業擺脫傳統發展思維,走上高質量發展道路。因此,除短期應急舉措外,廣西旅遊業還應從長遠角度不斷完善旅遊業危機管理策略,提升文旅產品的供給質量,加強旅遊人才隊伍建設,更好地應對各種衝擊。總而言之,內外兼修、轉型換檔才是突圍之道。

「疫情之下,我們應該思考,要如何進一步做好智慧旅遊,升級景區服務。只要旅遊產品的質量上去了,遊客的體驗變好了,就不愁沒人來。」大新明仕田園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的確,通過這次疫情考驗,不少景區學會了利用網絡、大數據等手段為遊客提供更完善的服務,通過「雲旅遊」等方式推動旅遊消費,「5G+旅遊」「大數據+旅遊」等旅遊業「新基建」正釋放出強大的新動能。

實際上,智慧旅遊建設不僅是政府的事,也是旅遊企業的事。無論景區還是旅行社,都需要加大這方面的工作力度,實現智能化服務,尤其是景區,加大科技硬體投入勢在必行,用科技創新為景區工作提質增效,避免排長隊進景區等現象發生。

同時,發展旅遊業離不開「人」,現代化的旅遊管理隊伍是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在旅遊業的「停擺」期,刀刃向內,加大員工培訓,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不失為明智之舉。如新加坡就明確在疫情期間加強職工培訓,推動行業轉型升級,為此,政府對旅遊業等受影響行業的技能提升資助最長達6個月,從而使員工知識技能得到提升,同時利用信息技術讓旅遊業的商業模式更加現代化。

「疫情之下,無論是政府還是旅遊企業,都應苦練內功、找准方向,加大智慧旅遊建設力度,加大人才培養力度,倡導文明旅遊,提升旅遊體驗。一句話,要逆境突圍,關鍵在於抓好自身的供給側改革。」劉民坤說。

疫情之下,旅遊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戰略性支柱產業沒有變,持續增長的大眾旅遊需求沒有變,因此,旅遊業雖面臨暫時停擺的「危」,更存在深化供給側改革的「機」,沉下心來,化「危」為「機」,才能闖出發展新方向、轉型新機遇。

作者:高霞 周品秋

來源:《當代廣西》2020年第9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kzo963EBiuFnsJQVJxD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