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高質量建設「四好農村路」以鄉村振興助力脫貧攻堅

2020-09-07   聚焦巴蜀

原標題:西昌:高質量建設「四好農村路」以鄉村振興助力脫貧攻堅

經濟要發展,交通當先行。加快實施交通扶貧脫貧攻堅,是破解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瓶頸的關鍵。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打贏脫貧攻堅和助力民生改善的先手棋,「四好農村路」的高質量建設,無疑是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助推農民群眾致富奔小康的強有力舉措。

巴折村修路

近年來,西昌市始終堅持將農村公路建設放在「交通強市」戰略的首要位置,舉全市之力,持續加大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投入。2017年-2019年,累計投入資金4.4億元,先後實施通鄉通村通組提檔升級、路網結構提升、安寧河渡改橋、生命安全保障、交叉路口「六個一」等工程。建成道路579餘公里、橋樑2座、安全護欄200餘公里,農村公路通車裡程達1163公里,基本形成「外通內聯、通村暢鄉、人便於行、貨暢其流、安全便捷」的農村公路交通運輸網絡。

與此同時,不斷推動農村公路+旅遊、產業、文化、生態融合發展,全面提升公路養護水平,深入實施金通工程試點,以實實在在的工作措施和工作成效,促進西昌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川興鎮丁字坡至拉克村道路

振興之基 構建「四通八達」的農村交通網

「建好」農村公路,不僅可以改善村民居住和出行環境,還能有效帶動種養業、農村電商、鄉村旅遊等特色產業發展,加快城鄉一體化進程,為貧困地區群眾打開脫貧致富大門。

為此,西昌市逐年加大對農村公路建設的投入占比。2017年,投入10038.9萬元,占全市財政收入2.44%;2018年投入14428.9萬元,占財政收入3.28%;2019年投入19817.3萬元,占財政收入3.79%。2014年,西昌在三州地區率先實現100%鄉鄉通油路目標,樹立民族地區通鄉油路建設的優秀典範。2017年,實現231個行政村通暢率100%,完成交通脫貧攻堅「雙百」兜底目標,全面打通6456戶26927名貧困群眾致富通道,助力西昌市在全州率先完成脫貧攻堅任務。

道路通百業興。在持續加大農村公路建設投入的同時,西昌市牢固樹立「修一條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的發展理念,規劃建設重點突出「交通+產業」、「交通+旅遊」,堅持哪裡有產業,農村公路就配套修建到哪裡;哪裡有景區,農村公路就延伸到哪裡,著力將四好農村路建設與鄉村振興、產業發展相融合,助力鄉村經濟大提升。建成樟木櫻桃產業路、經久農業產業路、西鄉葡萄產業路、黃聯石榴產業路、安哈旅遊環線等一大批旅遊資源產業路。

2019年,西昌市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50.07億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19%,「西昌葡萄」產區獲四川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認定,現代花卉、萬畝蔬菜、裕隆現代農林、樟木萬畝水果等4個園區通過州級園區認定,被確定為全省首批「鄉村振興戰略規劃試點縣」。全年鄉村旅遊接待遊客超2000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68億元,同比增長16.27%。僅樟木箐1個鎮,通過舉辦「茅坡櫻桃節」就實現旅遊創收2000萬元,成功創建「茅坡櫻紅」旅遊4A級景區,並代表涼山州接受交通運輸部扶貧攻堅專項調研,得到全國政協副主席、交通運輸部黨組書記楊傳堂的高度評價。

「四通八達」的現代農村交通網絡,疏通城鄉融合的「血脈」,大力提升運輸服務能力和水平,促進農村經濟持續繁榮,讓廣大群眾充分享受交通建設的成果。

經費保障 提升公路養護管理水平

加快建好農村公路,在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中發揮著先行作用。不過,光有「建好」,還不行。還需在此基礎上「管好」「護好」,切實鞏固農村公路建設的成果。

西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村公路建管養護,西昌市農村公路日常養護經費也實現了從無到有、從低到高的突破。特別是2020年以來,在國家農村公路日常養護經費「1053」標準基礎上,西昌市自加預算將其提升至「1573」標準。也就是,縣道每年每公里提升至15000元,鄉道提升至7000元,村道提升至3000元,年度列支超國家標準70萬元,足額納入財政預算並形成穩定增長機制。有力保障「市有農村公路管理機構、鄉有交管站、村有管理養護隊」三級聯動養護管理體系的健全完善和持續運作。

截至目前,西昌市1139.288公里農村公路全部列入路長名錄,建成機械化養護與應急中心、交通運行監測與應急指揮中心、A類縣級質監機構以及農村公路發展展覽館,並完成河小路災毀保險首批試點。鄉級設立交通管理站23個,村級成立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隊134支。通過個人承包有償養護、劃段包干義務養護、季節性集中無償養護等方式,簽訂《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承包協議》,落實「門前三包」、黨員責任區、村規民約、文明戶評選(紅黑榜)等專項措施,真正做到有路必養、養必到位,最大限度延長公路的使用壽命。

一分建設,九分養護。西昌市將按照構建現代化公路養護管理體系的要求,將養護作為農村公路的主攻方向,強力推進規範化,大力推進標準化,積極推進專業化,紮實推進機械化,充分發揮公路建成後的社會經濟效益。

「金通工程」 推動農村電商物流融合發展

在「四好農村路」建設中,「建好」是基礎,「管好」「護好」是保障,而「運營好」才是目的。只有運營好農村公路,才能為廣大農民致富奔小康、為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更好的保障。

按照四川省首批「金通工程」試點工作安排部署,堅持「資源共享、多站合一、功能集約、便利高效」原則,持續加密區域客運網絡推動農村客運快速發展,積極推進客運、貨運、物流、郵政、快遞、電商等多種服務整合的鄉鎮交通運輸綜合服務站建設,精準化構建「配送+寄遞+電商」的農村物流服務體系。西昌市示範化推進,已改造市級客運站點3個、鄉鎮客運站點6個、農村客運公交化線路19條,投放農村公交377輛、鄉村客運車輛33輛,新建鄉村客運站牌235個。西昌市85%鄉鎮通公交,100%行政村通客車;培育貨運企業86家,寄遞物流企業12家,電子商務、物流企業遍布全市各鄉鎮、行政村,實現「農產品進城、工業品下鄉」的雙向流通。

2019年,西昌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567.35億元,位列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新的起點,新的征程,築路永無止境。西昌市將持續發揮農村公路基礎性、先導性、服務性作用,進一步明確方向、落實載體、強化保障,持續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進一步夯實西昌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農村交通基礎,以鄉村振興助力脫貧攻堅,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感。

來源:西昌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