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磚頭也能搞成大藝術?陳家祠真的太厲害了

2019-10-23   遊行跡

中國的磚雕藝術有著悠久的歷史,最早的磚雕被發現產於甘肅天水的新石器時代。

遠古社會,人類就喜歡在磨製石質用具時,雕刻上自己喜愛的或表達某種意圖的紋飾圖案。歷史的發展,讓傳統磚雕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傳統手工藝人將自然與人文內容融入磚雕之中,提升了作品豐富的文化內涵。

磚雕,以青磚為基,匠人根據不同的建築部位,以技法將山水、花卉、人物等圖案雕刻在轉石上,與磚牆渾然一體,具有很強的裝飾效果。

磚雕藝術自明代中後期以後,廣泛應用於民間建築,至晚清時期,磚雕藝術達到巔峰,更是形成各具特色的流派。

圖丨陳家祠磚雕「劉慶伏狼狗」


圖丨陳家祠磚雕「梁山聚義」


圖丨陳家祠磚雕「松鵲圖」

磚雕與木雕、石雕合稱為「建築三雕」。在往期的《尋城記·廣州陳家祠的那些事兒》系列文章中,我們已經分別為您展示過陳家祠的石雕與木雕的精美工藝。今天,小編就帶您看一看陳家祠中的廣東磚雕經典之作。

圖丨陳家祠磚雕「姜子牙拜相」


圖丨陳家祠磚雕「喜鵲登梅」

廣東磚雕的主產地是番禺沙灣和佛山,磚雕按技法分淺浮雕、高浮雕和透雕等,層次豐富,立體感強。陳家祠的磚雕,大多由當時番禺縣的黃南山、楊鑒廷、黎壁竹和南海縣的陳兆南、梁澄、梁進等名工雕刻,其中黃南山雕刻的數量最多,也最為精巧。

圖丨陳家祠磚雕盤長紋


圖丨陳家祠磚雕方盛紋

磚雕是在燒制好的磚面上進行雕刻的,因此選擇質量上乘的青磚尤為重要。陳家祠的磚雕選用廣東東莞的上等青磚,製作十分講究。

磚泥要選用無砂磧、黏性強、質地細膩的黏土,注入泥池加水攪拌,待泥渣沉澱後取出上層泥漿放入另一池泥,經沉澱後排掉多餘的清水,放置一兩天,待其略干後,以人畜之力反覆攪拌踩壓至柔韌適度的泥筋,做成磚坯,晾乾後入窯燒制,火溫在嚴格掌控下,磚塊軟硬適中,以磚色青灰為佳。

雕刻前還有一道功夫:需把成型的青磚放在水中光滑石上細磨。製成平整如鏡的水磨磚,這種磚質地細膩純凈,易於精雕細刻。

圖丨陳家祠磚雕「暗八仙」


圖丨陳家祠磚雕「金魚」

陳家祠的磚雕,既有排列整齊的磚雕斗拱,也有造型生動的人物、鳥獸、瓜果、花木等圖案磚雕。

圖丨陳家祠墀頭圓雕人物和場景

陳氏書院的磚雕技法以浮雕為主,局部採用透雕、圓雕等多種手法,遠觀層次分明,立體感強,線條流暢;近看精緻纖細,人物鬚眉畢現,神態栩栩如生;更讓人稱奇的是,在陽光下,磚雕還能夠呈現出黑、白、灰多種漸變過渡的色調。

圖丨陳家祠墀頭磚雕「瓜瓞綿綿」


圖丨陳家祠磚雕「福祿壽三星」


圖丨陳家祠磚雕「獅子戲球」

陳家祠正面外牆上有六幅大型磚雕,猶如六幅大型水墨字畫鑲嵌在青磚牆上,既雅致,且相當壯觀。其中最大的兩幅寬3.6米、高1.75米,其餘四幅寬3.4米、高1.65米,是廣東地區少有的巨型磚雕。

其中「百鳥圖」和「五倫全圖」兩幅磚雕還雕有不同字體的詩文,用磚雕來表現古代書法作品是磚雕藝術和書法藝術的巧妙結合,使典雅的書法和精美的磚雕相得益彰,也是陳家祠磚雕的一大特色。

圖丨陳家祠磚雕百鳥圖


圖丨陳家祠五倫全圖


圖丨陳家祠磚雕詩文名句


圖丨陳家祠磚雕詩文名句

磚雕中的每一件動物花草,都充滿著大自然的生命律動,人物戲曲傳神達意,表達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期盼。磚雕是民俗與市井風情的萬花筒,為我們保留了農業文明時期重要的社會文化信息。


- END -

編輯丨蔥児

排版丨阿游

圖片丨陳家祠提供,版權為其所有

策劃媒體丨廣州遊行跡新媒體科技有限公司

活動策劃丨廣州遊行跡旅行社有限公司